赵彦春
摘 要: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在整个教学内容中至关重要。但当前初中语文课程普遍缺少创新能力,进而不能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为培养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必须了解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根据当前缺少创新能力的现状,得到树立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等三个不同对策,希望能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能力,进而增强整个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现今,我国不断加强教育事业的改革,旨在推动我国文化创新能力。其中,初中语文教学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也要相应作出一定改动,需要更具创新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改变策略,树立适应时代的教学理念,重新制定创新性的适用于当代初中生教学模式,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进行讨论,研究相关策略与方法。
一、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现状
科技发展为人们带来了知识上的启发,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新时期的青少年在科学技术发展的高速时期,他们能够接收到的信息日趋丰富及时,因此,对新知识的渴望更加热切,逐渐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正是因为如此,如今教育活动要树立新的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中学教育活动是教育体系中非要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文作为所有科目中最基础的课程,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努力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
从多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初中语文教学缺乏创新性,大多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的内容和设计基本都是针对考试所考查的部分设计,并且教学评估也是如此,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再积极主动回应教师的提问等,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创新性。虽然新课改对初中语文创新已作出明确的要求,但是初中语文教师并没有理解其真正意义,对于改革也只是走形式,并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导致教学效果不达标。
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采取新的措施改善上述问题,来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适应当代学生学习的授课方式,为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二、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1.树立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抛弃传统教育模式:应试教育,多学习新的创新理念,加强自身修养。初中语文教师只有提高自身创新思维,教育改革才能顺畅无阻。新课改主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就说明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再运用单向传播知识的模式,应该要树立新思想,以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开创创新型符合学生现状的教学模式。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况采取的方式自然不同。以下将会介绍三种对提高学生创造力和学习兴趣有益的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现状和教学主题自行选择合适的方法应用。(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听、说、读、写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方式,教师不仅应该注重这个过程,还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是提问环节,也可以是讨论环节,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与独立探索。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学生兴趣、生活现状等多种因素为基础,设定有意义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的自主性,以达到培养其创新力的目的。(2)利用新媒体,灵活化教学。当代科技发展迅猛,很多学校都引进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资源,多种形式教学,比如播放短片等。(3)语言幽默,氛围融洽。语文教育之所以枯燥无味,一方面是因为内容如此,但也不是无法改变,教师可以采取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提问时,适当采取肢体语言,例如眼神鼓励等来肯定学生,也會大大激励学生。
3.加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事实上,语文课程内容枯燥无味,师生间的互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添加一些师生互动元素,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课堂参与率。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更加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从而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以此制订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来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互动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大脑活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与竞答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创新性教学是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是顺应新课改的方针,还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那么,如何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尤其是在枯燥的语文学习中,培养创新力更显得重要。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创新力的核心地位,不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践和探索,寻找出一套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雅.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2(01):50-53.
[2]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20-123.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