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小兰
摘 要:要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际上就是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的时间内,教师通过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结合地理教学工作实践,浅谈如何从各个基本教学环节入手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导入;布置作业
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渴望知识、求知好学的血液,关键是看教师如何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层层递进,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把每一步都落到实处,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地理教学工作谈一谈自己对于地理学科有效性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我认为首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师设计问题的目的是为地理课堂教学服务,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并且教师要对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做好预案,以确保教学时间的合理性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
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又要考虑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实际的知识基础,做到难易适中。问题太过简单,学生不用经过认真的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很难激发起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容易形成惰性心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相对较难的问题,学生会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怎样解答,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畏惧心理,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3.问题的设计要兼具启发性和趣味性
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给学生一个思维发展的机会。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活跃思维的良好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少提“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判断性问题,而是多提一些疑问性的问题,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去掌握。
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太过平淡和频繁重复的问题会让学生丧失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出发,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的提问技巧,设计新奇有趣的问题,时刻使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从而产生对地理学习持久并且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导入环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导入环节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节课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因此,地理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地理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课堂导入。
1.利用歌曲导入
现代教学思想提出运用学科整合教学来促进学生成长,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运用歌曲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可以活跃地理课堂的学习气氛,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热爱地理学习的积极情感。
2.利用生活实例导入
对于一些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导入新课的学习。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地理现象入手,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3.利用地理新闻导入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国内外的新闻第一时间就可以传播到人们的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新闻资料或者视频导入新课,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又能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责任感。地理知识和新闻相结合也是地理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三、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形式各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有效性教学。比如:谈话法、辩论法、合作探究法、游戏法、动手实践法等等,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内在动机和学习
兴趣。
四、有效地布置地理作业
传统单一的封闭式作业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所以,教师布置的地理作业要更具开放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适量的分层次作业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有所提高和突破。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新课程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王军英.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2(02).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