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紫霞
摘 要:中国礼仪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上的具有弘扬和传承意义的美德。中学是学生对于文化认知的关键阶段,在礼仪课程中应鼓励中学生进行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礼仪课程;创新;导引;修养
一、绪论
随着当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与交流的密切,礼仪在社交中表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与功能。但是现代礼仪课都是以片面的应用性为导向,没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礼仪内涵。中学礼仪课堂应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礼仪融合,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要做好渗透性礼仪教育学科课程设计,全面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礼仪品德。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礼仪概念的界定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礼的历史悠久,内涵深刻,蕴含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春秋时期儒家将礼作为正统思想与伦理规范,指导着时代的兴盛与发展。随着历史的推移,礼的内涵也随之丰富与迁移。礼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礼仪指的是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典章制度、治国方略、修身之道等相关的规范与制度,内涵极其丰富,无所不包。中华传统礼仪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承载着民族精神与力量,是维系民族关系不可缺少的纽带。现阶段,中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思想与认知能力很薄弱,设置中学生礼仪课程是中学生礼仪学习的重要途径。
三、传统文化与中学礼仪课程结合的主要策略
传承礼仪文化需要将其深化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以培养学生自觉实践礼仪为主要目标。我们应对礼仪课程进行创新与探索,摆脱说教式的礼仪传授模式,找到传统礼仪文化与现代礼仪的结合点,重视传统礼仪文化与现代社交礼仪的融合,摒弃只注重形式的片面礼仪学习,使文化礼仪的文明得到真正的理解与传承,这才是中学礼仪课程应该追求的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与中学礼仪课程结合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点:
1.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现代教育机制是以学科课程为主要的教育形态,以学科形式对知识与经验进行组织与传播,以此高效地促进学生对文化教育的传承与吸收。中学生礼仪教育应该以课程为根基来实现礼仪教育的普及与应用,应设置专门的教育课程进行礼仪文化与知识的传授。专业课程的设置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科学化教育,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纳,对礼仪教育活动的发挥起着主导作用。
一方面,开设独立的礼仪教育课程,应重视课程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从礼仪教学本身来说,礼仪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時代性、阶级性等特征,老师应对设计教学进行有组织的统筹,处理好上面讲述的礼仪知识的特点,包容与尊重不同地域的不同民俗习惯,避免笼统地传授片面性的礼仪知识;既要努力对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进行吸纳与传承,又要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为礼仪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要实行礼仪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应对中学生身心发展情况与规律做出深入的探索,将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紧密组织起来,按照这样的知识架构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深入理解。专业的礼仪教育课程的实施有助于加强人们对于礼仪教育的重视,集中的课程模式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知识的规范与训练,教育效率高,
学生反映普遍良好。例如: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立正问好;上下课,起立向教师行注目礼。课上,发言先举手;课余,进老师办公室打报告或轻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但现在的大部分学生都缺乏这种礼仪仪式,看到老师或长辈时选择视而不见,到教师办公室是直接进入,处理事情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中学生礼仪课程的开展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必不可少。
在高三阶段,我们针对参加单独招生的同学,专门聘请了一位专科的大学老师对他们进行集中的课程培训。经过一个月的时间,这部分学生反应颇好,且在面试阶段均能脱颖而出。
但目前我国中学礼仪教育专业的教师比较紧缺,专科以上的教师屈指可数,绝大多数语文老师或班主任承担,这成为制约我国教育礼仪课程的最大因素。礼仪课程在课时的分配与设置上也有不足,不能保证学生充足的礼仪学习周期,造成了礼仪教育发展停滞不前。
2.重视渗透性课程的礼仪教育
礼仪课程涉及的内容与学科十分广泛,不同领域的相关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教育资源,将各学科课程作为渗透性的礼仪教育课程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有利于礼仪课程的全面性与综合性教育。
做好渗透性礼仪教育学科课程设计,应注意以下方面:(1)注重学科教师礼仪素质的培养,实现师生互动,将人文关怀运用于教学中,对学生的礼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利用相关资源进行角色认取,各学科都包含着人与社会的内容,角色认取有利于学生的换位思考与礼仪素养的提高。
以下是一个礼仪渗透性教育的案例:上课铃响,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认真地进行课前读书,但讲台上物品散乱堆放。李老师含笑走进教室,问:“哪位同学愿意把讲台收拾一下?”一个男孩(值日班干)迅速跑上讲台,手忙脚乱地整理完准备回座位。李老师轻声说:“等一等!”然后微笑着伸出右手说:“谢谢你!”该男孩一愣,与老师紧握在一起,脸上漾起灿烂的笑容……李老师说:“同学
们,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的物品要摆放整齐,为自己与他人提供方便。而且,知识学习也是一样的,我们需要随时整理。那么,我们想一想,上节课学了什么?”我非常佩服这位老师的教育机智,他善于把握教育机会,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担负起教学育人的责任。同时也说明,该校对礼仪教育课程有过整体的设计与规划,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机智地将不利的因素转化为礼仪教育。
参考文献:
王贺兰.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河北师范大学,2010.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