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缄默知识理论角度重新审视高中语文教学

2016-01-28 08:50:47王艳秋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一中
科学中国人 2016年1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王艳秋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一中

如何从缄默知识理论角度重新审视高中语文教学

王艳秋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一中

摘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面临共同的困扰,即自己的讲解已经倾尽心血,但是学生却得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更加无法谈及学以致用。现阶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于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为了解决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生成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能力,缄默知识理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本文立足于缄默知识理论,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了重新审视,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启发。

关键词:缄默知识理论;显性知识;高中语文教学

缄默一词最直白的解释就是闭口不言,《宋书·范泰传》曾写道“泰又上表曰:‘……深根固蔕之术,未洽於愚心,是用猖狂妄作而不能缄默者也。’”这恐怕是缄默一词出现的最原始的阶段了。然而“缄默知识”却并不是由我们伟大的华夏贤哲们探索发现的。它的提出源于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波兰尼在1958发表的一篇论文——《人的研究》(另译《个体知识》)。“缄默知识”的提出引起了当时学者的广泛关注,时隔多年后,在新课改的大社会背景下,“缄默知识”又再一次被引入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全新视角,如何从缄默知识理论角度重新审视高中的语文教学,成为了一项具有伟大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何为“缄默知识”

简单来说,由于表达方式和传递方式的差异可以将知识划分为两种类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缄默知识便是其中的隐性知识。关于人的知识有两种这一观点,是由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在1958年的《人的研究》中提出的,他认为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者、图画、公式来表达的,这仅仅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为我们所系统描述表达出来的,例如有关人类自身行为的某种知识[1]。假设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或者说隐性知识)。举个例子来讲,如果将某人一个佩戴多年的心爱的饰品放在几个同类的物品出,会很容易的分辨出自己的饰品。可是至于原因,无从得知,因为这并不能用具体语言将这种感觉表达或者描述出来,但是这种感觉或者说意识又是确确实实存在并影响着人类的判断,这种意识就是缄默知识。缄默知识包括存在于我们人类社会日常的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如木匠掌握的家具制造技艺)等。”由此可以看出隐性知识(缄默知识)有着默会性、个体性、不可批判性等特别鲜明的特征。

二、如何将缄默知识理论运用到高中的语文教学当中去

既然在教学中缄默知识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将缄默知识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首先,也是最基本的一点,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自身,一定要认识到并承认缄默知识的存在。认识到何为缄默知识,而它与显性知识又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其次才是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地缄默知识,抑制消极的缄默知识,笔者在这里所说的缄默知识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主要载体为个人,它不能通过正规的形式(例如学校教育)来进行传递,正因为这一点缄默知识的拥有者和使用者都很难清晰表达出自己索要想表达的东西。从这方面来看,将缄默知识运用到教育中的根本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地缄默知识,使之显性化。缄默知识虽然难以通过正规的形式传递但它并非不能传递的,相反,它的传递方式可能会相对特殊一些,例如通过“师传徒授”的方式进行。将教师自身的缄默知识与学生的缄默知识进行磨合进而达到共鸣的境界。此外,波兰尼认为,和局限于一己的、私人感受的主观心理状态不同,个体知识是认识者通过高度的责任心和普遍的意图,在接触外部实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认识成果[2]。这就意味着,缄默知识的传递需要的两个必备条件——主动传输和主动接受,而完成这两个条件的主体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中,“填鸭式教育”无疑是使用范围最为广泛、影响范围最为深远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的职责就是一味地灌输,固守教材本身,才产生了所谓的“压纲线,得高分”的风气,而学生在课堂的的职责便是记忆、记忆再记忆[3]。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的阶段产生过不小的作用,可却难以跟随时代的步伐。而且教育方式本身也已经忽略了缄默知识的存在和作用,更无法谈论去激发学生的缄默知识。想要做到教师与学生的缄默知识相契合,教学方式不得不进行创新和改变。例如:在学习诗词的时候教师可配以图片、视频给学生创造模拟情景,也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对话、辩论的形式进行模拟和探讨,让教师更加清楚地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缄默知识,从而更好地调整教育方式,辅佐学生搭建更清晰明了的知识结构,让缄默知识最大的显性化。

三、结语

中国教师对于缄默知识理论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不可否认,缄默知识理论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更是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改革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借助于缄默知识理论,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弘扬中华文化。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对话教学法等方法均可与缄默知识理论结合使用,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烨.此时无声胜有声——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缄默”教学手段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3,(33):29-30.

[2]朱相娟.缄默知识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10.

[3]邱丹.从缄默知识的特性来探讨高中语文教学[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5,(4):4-5.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
初探“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20:22:25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09:39:41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注重人文关怀点燃生命之光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09:16:01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性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19:51:18
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策略的几点看法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0:46:44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