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

2016-12-12 09:39毛萍萍
考试周刊 2016年93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素养问题分析

毛萍萍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发生变化,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分析、探讨课改实施以来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提出对策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问题分析 对策研究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语文课程的新理念,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认为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学却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观念上,传统教学模式和思想仍占据主导地位。

1.束缚学生参与,无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主导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依然没有得到改变。在这种模式指导下,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参与教学,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互动,即使有互动也是做一些表面文章,达不到激发和督促学生积极预习、复习、拓展思维的效果。这种单向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无法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

2.情感教育缺失,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

在语文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中,积极的情感状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但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重视情感教育的巨大功效,不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不能恰当地使用激励手段,而一味采取惩罚措施,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时时处于对立或惧怕的负面情绪状态,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动力不足。这自然会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而教师再使用惩罚手段,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语文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

(二)在教学实践上,课堂设计和教学细节等方面形式单一。

1.满堂灌现象普遍,课堂教学设计没有新意。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采用的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育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如果课堂设计新颖活泼、别具一格,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目前的情况是:部分教师很少在课堂设计上用心设计与策划,即使有也大都是表面文章,不能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就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因此,课堂教学仍然在老师的“满堂灌”状态下进行,学生在重重学习压力之下无法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2.不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深刻的体验。

信息时代,如果在课堂上能够恰当地运用一些技术手段作为辅助,就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和体验,将枯燥的、平面的内容变为生动的、立体的内容,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目前,有些教师由于受限于多媒体运用水平,有些教师由于对多媒体的抵触情绪,认为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是本末倒置无法展示教师的真实水平,导致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的效果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二、强化高中语文教学效果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对策

(一)教学观念上,教学应以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为最终目的。

1.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从广义上讲,与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单纯给学生教授课堂知识,效果就往往不理想。因此,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培养。此外,语文课程包含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既是文化的继承者,又是文化的传播者,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这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例如李白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宏伟志向,杜甫的“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夙愿,欧阳修的“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的政治远见。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成绩,而应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营造良好、和谐的情感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生关系融洽、情感和谐是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障。试想学生在爱戴的老师引导下,在欢声笑语的课堂上,在爱与感动的情感里,怎么能不喜欢学习,怎么能不努力攀登学习高峰呢?因此,要搞好语文教学,教师应该用心关心学生,付出真感情,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多采用鼓励教育,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发挥出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实践方面,运用多种手段精心策划课堂教学过程。

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教学不可能脱离社会发展而存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必定就会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声音、图片、动画结合起来,具有生动、形象、活泼的特点,用这样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不易理解或枯燥的内容,可以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动画等形式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例如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使他们在优美的音乐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杜甫的生活背景,让他们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地进行知识探究,并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课外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等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并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玉林.试析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与对策.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11).

[2]许秋宁.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传递语文之道的策略探讨.科学中国人,2014(9).

[3]刘丹.问题意识在课堂中的运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14(23).

[4]张晓东.试论高中语文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5]刘清峰.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实施策略.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2).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语文素养问题分析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