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碧雯
(绍兴鲁迅高级中学,浙江 绍兴 312000)
融合体育教学理念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探析
于碧雯
(绍兴鲁迅高级中学,浙江 绍兴 312000)
融合体育教学理念符合当下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价值诉求和培养方式。学校应以全体学生为教学主体,着力解决肥胖、智障、残疾学生的体育参与需求,通过体育参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其能够适应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融合体育教学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学校体育教学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融合体育教学理念;中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近几十年,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肥胖、智障、残疾等特殊群体学生进入到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融合体育教学模式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内容、方法和模式。其从本质上来说,是将正常学生和身体残疾的特殊群体学生都作为教学对象,让身体有缺陷的学生也能接受同等的体育教育机会,目的是促进身心残疾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与提升,以此提高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美国融合体育教学的内涵是追求自由与平等、讲求权利与发展,其在美国学校体育教学发展与人权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的国际交流也日渐增加,我国教育顺应“引进来、走出去”的号召,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与国外学校的相关合作,其中体育教学思想方面的交流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帮助特殊学生,使其能够接受同等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从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来看,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比较复杂,经历了不同指导思想的影响;从体育教学效能上看,学校体育教学不能够解决社会变化引起的“学校体育问题”。因此,我国学校体育应有针对性地对人数相对较少的身体残疾学生群体营造正常化的体育教学氛围,不为特殊群体学生搞特殊教育,应培养他们的正常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能力,使他们能够与正常的学生获得同样的体育学习的机会与权利,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1保障肥胖、智障、残疾学生群体发展的需要
从社会适应视角来审视肥胖、智障、身心残疾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发展,其教育必须要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进行,不能把他们局限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要使其有意识地融入到社会中来,有与正常社会环境和人群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如果教育把这些学生困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特殊教学环境中,那就阻断了他们与外界环境和人群交往的空间,导致他们不具备能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素质,特别是当他们从“小世界”走向“大社会”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对社会环境不适应、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等问题。所以,学校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育相比,在教育形式上,更应满足特殊群体学生身体、智力和心理的共同参与的需要,特别是在身体能力方面要有一定的限制要求。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来培养肥胖、智障、身心残疾等特殊群体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能与正常学生一样成为社会的主体和建设者,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合体育教学理念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补充和矫正,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2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有力保障
学校体育教育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社会的发展水平始终需要用人的发展标准去衡量,把全体社会成员全都纳入其中,通过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来促进社会发展。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特殊群体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这些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是衡量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所以,学校体育目标应通过学校体育教育行为使全体学生得到均等的体育教育机会,获得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手段和方法,以此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让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而现行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肥胖、智障、身心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肥胖、智障、身心残疾学生被视为“特殊群体”。由于环境的影响,肥胖、智障、身心残疾等特殊群体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观意愿逐渐“淡化”,体育学习主动性逐渐“弱化”,造成他们体育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下降。所以,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要以全体学生为着眼点,以全体学生为体育教育对象,实现全体学生体育意识、习惯、能力的提升才是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融合体育教学理念则是对现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是完成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指导性教育理念、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有力保障。
3.1建立多样化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现行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忽视了肥胖、智障、身心残疾等特殊群体学生,这与学校体育的宗旨相违背。学校体育必须要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高度关注肥胖、智障、身心残疾等特殊群体学生,为其体育学习和体育参与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在现行学习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以正常学生群体的体育教学方式为支点,建立起适合肥胖、智障、身心残疾等特殊群体学生参与的多样化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其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使其更好地发展。特殊群体体育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分组学习和共同学习的形式来培养特殊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去特殊化”,而且还可以利用分组学习来提高特殊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既适合正常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也关注了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参与,真正地贯彻了“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体育教学宗旨。
3.2建设多层次、全面化的学校体育环境
以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为代表的学校体育硬环境以及以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学校体育文化、体育氛围为代表的学校体育软环境是学校体育的基础,是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物质保障。因此,要想面向全体学生,满足肥胖、智障、身心残疾等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参与度,激发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就必须有充足、优越的学校体育环境,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体育学习需求。建立多样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学校体育环境,特别是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和体育教学模式,能为特殊群体增强体育学习意识奠定基础。体育场地设施的设置要充分考虑肥胖、智障、身心残疾等特殊群体学生的身体特征,设置不同类型的体育场地设施,以满足正常学生和特殊学生的需求。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身体素质状况,要通过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习时间等方法来提高特殊群体学生体育学习效果。
3.3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营造包容、平等、友善、互助的体育学习氛围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营造包容、友善、平等、互助的体育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品质,能使肥胖、智障、身心残疾等特殊学生群体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帮助,使学生对特殊群体学生由歧视、轻蔑变为包容和友善,为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参与奠定更加宽松的环境。通过营造包容、友善、平等、互助的体育学习环境,能够让体育学习特殊群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其在客观环境与主观意愿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了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因此,把融合体育教学理念融入到学校体育教育中,把体育教学模式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相融合,真正践行了“以学生为本”的学校体育发展宗旨,促进全体学生的体育参与,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使融合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健康发展服务。
[ 1 ]张鲲,宋喜红.新课程标准下融合式体育教学研究[ J ].科技创新导报,2008(28).
[ 2 ]陈曙,罗永华,黄依柱.论全纳教育视野下的融合体育教学[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7).
[ 3 ]刘彦果,李春晓,张书婷.国外中小学融合体育教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4).
G807.0
A
1674-151X(2016)06-10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2.056
投稿日期:2016-04-26
于碧雯(1984—),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