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立场标记语及其人际功能

2016-01-26 03:23俞碧芳
长沙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人际功能

俞碧芳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清 350300)



跨学科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立场标记语及其人际功能

俞碧芳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清 350300)

摘要:通过考察本族语跨学科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立场标记语的使用情况,可以发现:本族语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在推介自己的观点时注重与读者的互动,表明其语篇人际互动意识强。

关键词: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立场标记语;人际功能

一引言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对立场和态度的表达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学者们对作者立场的研究兴趣倍增。国外研究主要是从情态、评价、言据性和模糊语等来研究论文中的立场标记语。国内的研究主要涉及如下:对研究论文中的立场标记语进行研究[1][2];揭示立场资源在不同语域中的分布特征[3];探讨立场词语如何在语篇中表达人际意义[4][5]。上述这些研究对表达立场的语言手段进行不同的分类,所定义术语的内涵和外延迥然不同,选定的语篇类型也完全不同,对于本族语跨学科硕博士论文中立场标记语的研究关注不够。再者,作者立场指的是:针对其他研究者或学术语篇的命题意义,作者通过多种语言资源,表达自己的判断、态度及其情感。学术语篇在有效地传达学术信息的基础上,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来影响读者的学术思想,让读者产生共鸣。作者在陈述观点时不仅要表明对语篇内容的真实性的评判态度,而且需要对读者表示尊重和礼貌。能够恰当地表达作者立场对于成功的英语学术写作至关重要。鉴于此,对本族语跨学科硕博士论文中立场标记语进行研究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可以让读者深刻地理解学位论文的写作规范和特点,有助于读者成功地撰写学位论文,并在国际学术刊物上投稿。

二理论框架

Biber等认为,立场指的是作者对语篇参与者所涉及的责任、判断、情感和态度,包括语篇信息呈现方式所作出的评价,它标志着说话者的感情、态度、愿望和价值判断等。

立场标记语是指表明作者态度和立场的单词或词汇组合,由一个或多个英文单词组成,传递情感和评价意义。Biber和Conrad认为立场标记语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方式型立场标记语、态度型立场标记语和认知型立场标记语。方式型立场标记语描述说话者传递信息的方式;态度型立场标记语传达说话者的感情或价值评判;而认知型立场标记语则评述命题内容的确定性、可靠性和局限性。Hyland指出,学术语篇立场是指语篇作者对命题内容的可靠性或正确性进行评价,表明作者对读者所采取的态度或对命题所作出的承诺。作者立场的表达方式为:自我指称、态度标记语、确定表达语和模糊限制语。自我指称指的是作者通过第一人称代词,表明对论点所负的责任,并保证权威性;态度标记语指的是作者用以表达情感态度的言辞,能够以直接而明确的方式表明作者所采取的立场,能够有效地获得读者情感上的认可;确定表达语指的是作者用以表达肯定态度的言辞;模糊限制语指的是作者用以传递信息观点的言辞,借助于一定的句子结构或词汇等,不传递被确认的事实。Hyland主张,立场标记语是一种元话语,表明作者对读者的情感态度和对论点的认知态度。徐宏亮认为,立场标记语分为三类:体现表达方式的立场标记语、体现态度的立场标记语以及体现认知的立场标记语。

借鉴Biber等人的分类方式,本研究把作者立场标记语划分为四类,分别为:认知型立场标记语、态度型立场标记语、方式型立场标记语和自我指称型立场标记语。认知型立场标记语体现作者与特定命题之间的关联,表明作者对命题的真实性的言据性判断,以及对命题的事实性、局限性、确定性和可能性的认知,分为确定型标记语、言据型标记语和模糊性标记语。态度型立场标记语表明作者对相关研究成果或命题意义所进行的情感表达、评价、价值判断和重要性评价,分为评价型标记语和情感型标记语;前者体现作者对命题内容的价值判断,后者体现作者的情感;主要通过句子副词、态度动词、名词和形容词来体现。方式型立场标记语体现作者对文中命题方式的评价,通过多词表达式和副词等来实现。自我指称型立场标记语主要通过单数第一人称和复数第一人称来体现。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语料库为: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库,包含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医学和经济学等四门学科。研究样本来自“ProQuest欧美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网址为:http://proquest.cnki.net),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合计400篇,时间为2010—2014年。

(一)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向相结合的办法,对各项标记语的分布情况和使用频次进行统计,接着使用定性法对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征进行分析,了解本族语作者借助于立场标记语和读者交流的方式,对其交际动机进行剖析。

(二)研究数据

经过统计,关于认知型立场标记语、态度型立场标记语、方式型立场标记语和自我指称型立场标记语的出现频率情况,请参阅表1。

表1 作者立场标记语的出现频率情况

四结果与讨论

(一)作者立场标记语的总体分布

在认知型立场标记语方面,语言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和医学每千词出现频率分别为:12.73、11.33、8.81和12.57,小计45.44,平均值为11.36。在态度型立场标记语方面,语言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和医学每千词出现频率分别为:3.10、3.75、2.68和4.35,小计13.88,平均值为3.47。在方式型立场标记语方面,语言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和医学每千词出现频率分别为:0.15、0.06、0.09和0,小计0.3,平均值为0.08。在自我指称型立场标记语方面,语言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和医学每千词出现频率分别为:1.08、2.24、4.45和2.19,小计9.96,平均值为2.49。

由此可见,本族语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使用认知型立场标记语最为频繁(每千词出现频率:11.36),其次是态度型立场标记语(每千词出现频率:3.47),使用最不频繁的是方式型立场标记语(每千词出现频率:0.08)。研究结果表明,出现频次最高的标记语是表达认知的立场标记语,说明本族语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注重对假说的真实性的判断或对命题的可能性的判断,超过对态度型、方式型和自我指称型立场的表达。这一发现与Adams Smith的研究结果一致。

其次,除了方式型立场标记语外,本族语硕博士论文中立场标记语的使用总频率与每一项立场标记语的使用频率较高,说明本族语论文作者非常重视借助于语言交际资源跟读者进行有效的交流。

简言之,本族语作者注重使用语言交际资源与读者交流。

(二)作者立场标记语的类别分布情况

认知型立场标记语分为确定型标记语、言据型标记语和模糊性标记语,三类标记语每千词出现频率分别为5.46,0.16和5.74。态度型立场标记语中,评价型标记语和情感型标记语每千词出现频率分别为3.17和0.30。方式型立场标记语每千词出现频率为0.08。自我指称型立场标记语每千词出现频率为2.49。

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如下:

第一,在认知型立场标记语中,本族语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在摘要中所使用的模糊性标记语数量相当之多,频次由多到少的顺序分别为:模糊性立场标记语、确定型立场标记语和言据型立场标记语。这表明就认知型立场标记语而言,本族语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注重于认知型立场表达能力,能够在学位论文中较恰当地使用模糊性立场标记语、确定型立场标记语和言据型立场标记语。

第二,从频次总数来看,本族语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使用的模糊性立场标记语和确定型立场标记语的频次较多。这表明如下:为了不对面子产生威胁,本族语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以间接且委婉的方式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反驳或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三,本族语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使用大量的评价型标记语,使用少量的情感型标记语。由此可见,在表达态度型立场时,学位论文摘要作者想方设法降低作者个人情感的参与度,把重点放在命题内容的价值判断上。

第四,本族语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使用自我指称型标记语的频率较高,表示作者与读者之间存在人际互动意识。

总之,本族语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注重认知型立场表达能力,在表达观点时委婉间接,注重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三)作者立场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从作者立场标记语的使用总量来看,本族语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倾向于多用作者立场标记语。就认知型立场标记语而言,本族语硕博士论文摘要中使用较多的模糊性立场标记语和确定型立场标记语。另外,本族语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使用较多的评价型标记语和自我指称型标记语。本族语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点反映出本族语国家作者的礼貌观和人际互动意识。

1.礼貌观

作者在硕博士论文摘要中不仅需要评判陈述内容的真实性,还需要对摘要读者表示恰当的尊重和礼貌(Coates,1990)。作者在摘要中进行论证的过程就是保护自己的面子,威胁读者的面子,从而赢得一定的学术声誉的过程。实际上,所有的学术主张都是威胁读者面子的行为。一方面,说服读者等同于威胁读者的消极面子(Myers,1989)。另一方面,为了表示谦虚,作者的积极面子遭受威胁。立场标记语在维护面子和减少面子威胁程度上发挥关键作用。根据礼貌原则(Brown & Levinson,1987),认知型立场标记语能够借助于强化或削弱言语行为的言外之力照顾读者的面子。

本族语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注重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的使用,使用模糊性标记语的频率(每千词出现频率:5.74)和确定型标记语的频率(每千词出现频率:5.46)偏高。例如:We determine that ATM contributes to the repair of Rag DNA DSBs by maintaining the unrepaired ends in a stable post-cleavage complexpossiblythrough the phosphorylation of components of the MRN complex.在上述例子中,作者使用模糊性标记语possibly表明自己对陈述的内容持不完全肯定态度,对表达自身不同观点的语力强度进行缓和,这表明了作者本身的消极礼貌行为。同样,确定型标记语的使用,可以看做是积极礼貌策略,保护作者和读者的积极面子,强调双方的共识。例如:Initial findingsconfirmthat documen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on the Web is not a common practice and that tools that implement CARP can guide the process and facilitate documen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on the Linked Data dataspace. 在该例子中,动词confirm的使用强化了作者对所陈述内容的责任,强调该内容是学者们的共同认识,对读者和作者的积极面子进行维护,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度。换句话说,确定型立场标记语和模糊性立场标记语通过让读者判断是否接受论点而对作者的风险责任进行弱化,进而避免了读者的驳斥,保护了作者的面子。

2.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人际互动意识

本族语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在推介自己的观点时与读者进行积极的互动,从而体现较强的人际互动意识。首先,本族语硕博士论文摘要中态度型立场标记语的使用频率(每千词出现频率:3.47)偏高,说明本族语作者更注重使用语言交际资源与读者交流,使作者的主观情感得以呈现,对立场的表达力度进行强化,希望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借助于态度和情感方面的交流,力图与读者产生共鸣。其次,朱永生和严世清[6]指出,人际功能的体现形式是能表现人际关系的语言成分,语气系统是主要的实现方式,语气的组成成分为小句的限定成分和主语;人际意义的实现主要依靠语气系统来实现;第一人称代词体现了人际意义。从统计结果来看,本族语硕博士论文摘要使用自我指称型立场标记语,即:第一人称代词,“we”和“I”出现频率居多(每千词出现频率:2.49)。“we”被用来指代作者和读者,以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I”强调参与研究的是一个群体[7]。国际标准ISO214-1976(E)要求作者最好使用第三人称;但是,如果使用第一人称能够有助于理解,可以避免语句结构繁琐累赘,那么使用第一人称也是可行的。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与读者进行有效的交流,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可以对作者的发现和观点进行强调和阐述,缩小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表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人际意义,使论文观点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也就是说,态度型标记语的使用反映了作者希望与读者直接交流。自我指称型标记语凸显了作者在文本中的存在,增强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意识。

总而言之,本族语硕博士论文摘要作者希望有效地推介自己的观点,与读者进行积极的互动,其语篇人际互动意识比较强。一方面,确定型和模糊性立场标记语让读者对论文的接受性进行判断,对作者的风险责任进行弱化,从而避免了读者的驳斥,保护了作者的面子。另一方面,自我指称型标记语表明作者试图与读者进行交流。态度型标记语体现了作者与读者进行探讨的期待,表明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参考文献:

[1]徐宏亮.学术语篇中的作者立场标记语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徐宏亮.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学术语篇中的作者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点[J].外语教学,2011,(6).

[3]黑玉琴,黑玉芬.抽象名词在英语学术语篇中的评价功能[J].外语教学,2011,(1).

[4]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张延君.学术论文的人际意义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6]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葛冬梅,杨瑞英.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现代外语,2005,(5).

(责任编校:余中华)

Authorial Stance Markers and Interpersonal Function in

Interdisciplinary Master and Doctoral Dissertation Abstracts

YU Bif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qing Fujian 350300, 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examines the situation of using authorial stance markers in interdisciplinary master and doctoral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t is found that authors of master and doctoral dissertation abstracts exhibit strong interpersonal awareness within the academic discourse and strive to put forward points of view with the help of interaction with readers.

Key Words:master and doctoral dissertation abstracts;authorial stance markers;interpersonal function

作者简介:俞碧芳(1971— ),女,福建福清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JAS150673。

收稿日期:2015-09-19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5)06-0102-03

猜你喜欢
人际功能
话剧《雷雨》的语气研究
元功能中的人际功能下中英文诗歌赏析
戏剧《欲望号街车》的语气系统分析
政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分析
瑟玟·铃木震惊世界演讲的人际意义分析
司法裁判文书的国外研究概述
从人际功能的角度来研究《伊芙琳》和《死者》
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英文香水广告语篇的人际意义分析
基于人际功能的商务英语电子邮件写作分析
演讲词中的人际功能语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