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 凤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
欠发达地区“空巢村”治理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丰凤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
摘要:欠发达地区的“空巢村”现象给当地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只要地方政府措施得当,欠发达地区的“空巢村”治理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即解决“空巢村”问题能够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劳动力保证,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则能带来创业机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从而有助于“空巢村”的治理。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空巢村;现代农业
一文献述评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转移,这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使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出现了“空巢村”现象。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空巢村”的研究文献较多,但总体而言仍存不足:其一,研究偏向于事实描述的较多,而对深层次原因挖掘的较少;其二,研究偏向于战略层面、宏观层面的指导性意见研究较多,而对中观层面的操作性方案研究的较少;其三,对空巢村现象所带来的农村养老等现实问题研究的较多,而对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研究的较少;其四,对空巢村现象治理策略研究的较多,而从如何在维持农村稳定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的较少。
学术界目前关于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1)意义的探讨。主要认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可以增加农业产量,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2)对策思考。主要认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国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并对农民进行培训教育。但是广大的“空巢村”甚至连像样的劳动力都没有,遑论高素质农民,对农民进行培训教育又从何谈起?因此,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妥善解决“空巢村”的问题。总之,开展对“空巢村”治理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二者关系的系统、全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调查研究
贵州省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相当大。根据《贵州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公布的数据,全省常住人口为3474.6468万人,而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为2299.868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66.19%。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潮流席卷中西部地区的情势下,“空巢村”问题在贵州得表现尤其突出。当前,“空巢村”现象已经给贵州农村发展带来了农业劳动力缺乏、农民老无所养、留守儿童教育缺乏、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弱化等难题,更为重要的是农业生产遭受严重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更是迟滞不前。因此,我们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空巢村”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个案一:新寨村
1.新寨村概况
新寨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全村有耕地面积约3000亩(其中水田113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左右。村庄整体情况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科技含量和技术装备水平较差,现代农业发展非常薄弱,村中有部分家庭还处于贫困状态。近年来,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空巢”现象严重。根据笔者2013年2月实地调研的数据,新寨村总户数为625户,总人口为2487人,常年全家外出务工人口有37户,占5.92%。具体务工人口分布状况如表1所示。
表1 新寨村人口状况统计表 (数据截至2012年12月)
目前,新寨村的主要农业产业有烤烟、茶叶、中草药业和养殖业,但是由于缺乏劳动力,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耕地被抛荒,没有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产业效应。针对这一情况,当地政府也付出了治理“空巢村”的努力,试图吸引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村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自2011年开始,在新农村建设运动的驱动下,当地政府积极推进新寨村实施“五年规划”,支持村里发展烤烟、茶叶、中草药业、养殖等现代特色农业,上级政府部门也积极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 承诺给予村民农资及农业机械购置等相关补贴,以调动农民购机的积极性,促进村里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当地政府部门专门对新寨村村民盖新房的手续做了规定,即新寨村村民若要建新房,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样式新建黔北民居,相关部门才会批准相关建房手续,否则就不予办理,而按照规定执行盖房政策的村民还可享受政府的相关补贴。但该村新建房屋中,已完成的只有65座,在建的30多座,其他农户都未新建黔北民居。新寨村的村道两旁近年来还新设了路灯,不过村道的硬化还不是很完善,只有少数村民小组的道路完全实现了硬化,多数村民小组的道路硬化还在规划当中。
2.材料分析:“空巢村”问题对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从表1我们可以发现,村中的留守人口只有总人口的30%左右,属于典型的“空巢村”。并且留守在家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妇女及儿童,真正能够下地劳作的劳动力可能还不足30%。显然,劳动力的缺乏,给村里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第一,现代农业发展失去了动力。近年来,新寨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2012年达到67.19%,外出务工人员绝大部分是青壮年。青壮劳动力的流出直接影响到该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第二,现代农业发展缺乏经济基础。目前,新寨村的留守农民维持的基本是一种“糊口”农业,种植的粮食和瓜果蔬菜等农产品仅够自己消费。留守的农民没有能力种更多的耕地、料理茶园和养殖牲畜,也没有精力和动力去学习农业新技术,更不愿意用不多的现金收入来购买新种子、新设备投入农业生产,他们沿用传统的耕作技术,使用旧有的耕作工具。
第三,掠夺式耕作,降低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度,破坏了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留守的老人、妇女在进行农业生产时,由于能力有限,基本放弃了传统的精耕细作方式,采取一种粗放的掠夺式耕作方法。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传统的农家肥、人工翻地、锄草由于耗时费力而几乎被完全放弃。第二,留守人员限于能力只能耕作村庄附近肥力较好的耕地,而那些离村庄稍远或是肥力稍差的耕地就全部抛荒了。
2011年当地政府就采取举措力图治理新寨村的“空巢”现象以促进村里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可是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为何没有明显成效呢?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留守人员执行政府政策的意图比较困难。新寨村留守在家的劳动力几乎都是老人和妇女,体力较差且身体时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缺乏足够的体力与精力来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又严重缺乏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因此,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优惠,亦很少有留守村民能够按政策指引来发展农业生产而成为种植大户或养殖专业户。
其二,政府的政策本身也有值得调整之处。在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政府政策导向的侧重点非常关键。新寨村的“五年规划”中,虽然包含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但是从当地苛刻的建房政策来看,政府工作很明显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其重点在于改变村庄的外观和修路。原因大概在于一方面看得见的外观工程比较符合政府的政策偏好;另一方面政府可能认为只要房子漂亮,村庄整洁,外出务工人员就会留下来发展农业生产,从而解决“空巢村”和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然而新寨村的现实表明这种想法过于简单和一厢情愿。因为“农民是追求个人福利或家庭福利最大化的理性人,他们采取行动是个体福利驱动的结构而不是源于集体利益或道义价值观”[1]。所以政府政策应该在支持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方面加大力度,保证农民有足够的收入才能留住人。
(二)个案二:民兴村
1.民兴村概况
民兴村属于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土地面积1850亩,其中耕地面积1150亩(水田500亩,旱地650亩),荒山面积370亩,林地130亩,水域面积17亩,草地面积183亩。全村共六个村民组,287户,1132人。村民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和养殖业,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一度“空巢”现象比较严重,但自2011年当地政府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发展现代农业之后,吸引了村里部分外出劳动力回流,“空巢”现象有所缓解。笔者2013年1月到该村实地考查,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民兴村人口状况统计表 (数据截至2012年12月)
2011年,民兴村在当地扶贫办和一家集团公司的帮助下,建成了占地50亩,共110个大棚的蔬菜生产基地,总计投入150余万元。该基地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公司占有该基地60%的生产份额,其余的40%归当地农户所有。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保障,当地农户通过经营权流转,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土地资源和其他生产资源的利用率得以大幅提高,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民兴村反季节蔬菜大棚概况
民兴村还建立了占地30亩的大型养鹅场,该养鹅场为深圳对口帮扶项目,也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建立养殖专业生产合作社,创造“圈养鹅+养鱼”的养殖模式,用鹅的粪便作为养鱼的饵料,既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又创造了经济效益,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民兴村养鹅场概况
此外,民兴村还建立了养猪、养鸡、辣椒种植等专业合作社,采取规模化经营的方式,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该村计划在未来3年内形成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完整的产业链,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2.材料分析:“空巢村”治理与发展现代农业形成良性互动
从表2我们发现民兴村的留守人口有679人,达到总人口的59.98%。应该说保留了相当的劳动力,这对于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是非常有利的。通过表3、表4我们也发现民兴村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效益非常明显。在入户调查中,笔者了解到该村农户收入相对于其他村普遍较高,笔者调查的那几位农户的主要劳动力都留守在家,参加了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年收入约有四五万。另外,该村农民对政府的满意度较高,对政府工作也比较支持。
可以肯定,当地政府对民兴村的政策是成功的,既取得了实效,也得到了民众的认可。对比个案一的新寨村,同在2011年出台政策措施的民兴村能够迅速取得成效,形成“空巢村”治理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首先是当地政府工作的重点在于切实发展现代农业而不是追求格调一致的面子工程;其次是当地政府不仅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而且重视具体的操作。当地政府不仅帮助联系了公司企业参与该村的现代农业发展,还通过土地流转协助村民组建专业合作社,为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创造了平台与机会。
三结论与讨论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欠发达地区的“空巢村”现象已经给该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难题。但欠发达地区的“空巢村”现象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解决“空巢村”问题能够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发展动力,而现代农业的发展能够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来从而有助“空巢村”现象的缓解,这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的稳定和长期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解决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能够积极作为。返乡的农民必须能够安心呆下来,“空巢”问题才算真正解决,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才有保障。
参考文献:
[1]Popkin L Samuel.The rational peasant: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ural society in Vietnam[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9.
(责任编校:陈婷)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ance of “Empty-nest Villa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FENG Feng
(School of Economics,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04, China)
Abstract:The empirical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as long as local government implements proper measures, the governance of “empty-nest villag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could form benig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Strengthening the study on this issue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developed rural areas.
Key Words:underdeveloped areas; empty-nest village; modern agriculture
作者简介:丰凤(1979— ),女,湖南常德人,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农村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民族地区宗教信仰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5BZZ017;贵州财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土地流转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10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5)06-0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