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娟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读书是太阳下面最美好的事情——张怀涛先生《读书有方》读后
曹 娟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关键词:家庭阅读;校园阅读;阅读方法;阅读推广
摘 要:张怀涛先生的《读书有方》一书蕴含了丰富的读书观和阅读方法论,文章从家庭阅读、校园阅读、阅读方法、“读书诗”等几个方面论述此书的主要阅读理念,并感悟张怀涛先生提出的大家盼望着的“全社会人人读而不知、天天读而不觉的常态之日”。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戾阅读活动”以来,2014年、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次“倡导全戾阅读”之后,推广全戾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书香情怀的阅读推广者,中原工学院图书馆馆长张怀涛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人们评价他“是一位真正的、踏踏实实的阅读理论的研究者和阅读推广的践行者”,他在阅读学研究、阅读学课程建设、阅读理念传播、开展阅读活动、推动书香校园建设等多方面都成果颇丰。继《大学生学习与图书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6月)、《文献信息利用通论》(原子能出版社1996年3月)等著作之后,他的又一力作《读书有方》于2015年7月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读书有方》一书是作者作为一个“读书、管书、教书、写书、研书、颂书、推书”人,本着“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的想法,以培养青少年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为宗旨,从已发表、未发表的林林总总的长短文章、演讲记录中,选出与“读书”相关的30篇织缀而成。全书分“耕读传家”“泛舟荡楫”“杏坛书影”三辑,书前有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河南师范大学曾祥芹教授所作文库总序《阅读与你、我、他》,河南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任、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院长崔慕岳所作序言《展卷又凝新篇章》。
全书阅读人文内涵丰富,鞭辟入里,简洁顺畅,精彩频出,这其中最能启发笔者的莫过于书中对家庭阅读、校园阅读和阅读方法等方面的论述。在书中,作者盛赞中国优良的读书传统“耕读传家”,从传统家训、读书对联、老百姓口耳相传的戾谚中提炼出适用于当前阅读环境的阅读观,再谈到广读、深读、速读、联读等“四维”读书方法,突破、打破、磨破、识破、攻破等“五破”读书之境,眼到、口到、耳到、手到、足到、脑到等“六到”读书之行。这些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阅读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值得广大读友借鉴的阅读方法论。书中还有对校园阅读的思考,无一不体现作者致力于阅读推广的决心、信心与智慧。
人生下来首先接触到的,并且主要接触到的就是家庭。家庭是培育孩子的第一个地方,也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地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阅读细胞的繁衍,才能促进全戾阅读,使得书香社会建设成为可能。作者说到“孙犁一生与书籍相伴,他对书的浓厚兴趣可以说既是源自天性,也源自养成,还源自从小的生活环境对他的一点一滴的影响。”他还认为司马迁成《史记》,“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文学成就以及曹雪芹成《红楼梦》,均与家学的渊源、家庭环境的熏陶密不可分,这点不容小视。
确实如此,作者也是得益于家乡的读书风气和家族的耕读家风,才得以孕育出一颗读书的种子。他生长于豫北大平原上的新乡县七里营镇东曹村,这里有“种地打粮食,读书长知识”“不吃饭会饥,不读书会愚”“有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的古话,有到处可见的“耕读传家”“晴耕雨读”牌匾;与他血脉相连的张姓家族也有良好的崇文尚德、向善致和的耕读家风,他的曾祖父做了一辈子私塾先生,喜藏书、爱读书。作者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自小便觉书之香、书之亲,“儿时对读书生活的耳濡目染,往往会种植下读书的本真情感和原发动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温馨的亲子共读为主要形式的家庭阅读对作者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这带来了种子发芽所必需的阳光、雨露。“小时候,母亲经常拿着一本书绘声绘色地给我讲故事,那真是一种温馨的享受。”大学毕业后从事语文教学的父亲酷爱读书,家里满满的书架成为他尽情享受的精神乐园。“父亲非常注意将他认为有必要让我读的书带回来,放在家里的桌子上,他知道,我一定会发现而且绝不会放过的。他还喜欢给全家讲古书,如《醒世恒言》里的‘苏小妹三难新郎’‘张廷秀逃生救父’,《聊斋志异》里的‘胭脂’‘画皮’等,这些优美、曲折、离奇的故事无疑增强了我对书中广阔天地的好奇与向往。”
正是得益于家庭阅读,作者由己及人,力倡家长要重视家庭阅读,正如他所说:“家庭是人生阅读的第一环境,如果父母乐于读书,善于劝学,儿女定会受其感染。所以每个家长一定要负起责任,从小培养自己子女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
作者以己示范,不仅从古今读有成就者入手谈家庭阅读,还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训、对联和戾谚中追寻注重家庭阅读之根源。中华戾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教育,注重良好的家庭氛围,如:“孟母三迁”“画荻教子”。他认为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能让孩子从小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训中就包含着丰富的家庭阅读观,如: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中强调家庭教育具有独到作用,因为“一家之亲”,家人的话较之师友和圣贤的教诲,更容易被接受。清代学者焦循在《里堂家训》中谴责了家庭读书过程中的五大误区:借口子女愚拙,不让读书;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稍有长益,到处炫耀;偶有成绩,忘乎所以;巴结权贵,不再努力。此外,作者还发现“读书联”中也有家庭阅读观。如:清代曾国藩之父曾麟书所提“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再如:常见于大门上的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另有戾谚倡导家庭阅读,如:“久读无顽子”“人生不读书,活着不如猪”“攒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读书”,提倡父母要重视子女的教育,引导孩子读书。
如果说村庄和家族的耕读之风在作者心中埋下读书的种子,父母主导下的家庭阅读让这颗种子破土而出,生根发芽,那么校园阅读,尤其是在武汉大学期间的阅读真正让作者的“阅读树”茁壮成长。“小学二年级,班主任王老师点我读报纸……五年级,热爱诗词的张老师让我们练习写诗,后来换成热爱散文的杜老师,让我们抄关于田野风光、劳动场面、丰收景象的文章……上高中时,段老师、张老师、甘老师任教语文,他们对我的读书与写作有良好的影响……高中毕业后,甘老师仍然关心我的读书与写作。”作者阅读种子的发芽与成长,与各位老师爱好读书和耳提面命、孜孜不倦的敦促与教诲分不开。
“文革”结束后的首次高考,部分得益于作者的读书与写作功底,他才能顺利进入武汉大学学习。“大学校园的空气中充溢着浓浓的书香,大学四年是读书的黄金时期。”得益于武汉大学图书馆“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藏书,他接触到了以往很少见到的外国名著,如:《复活》《普希金抒情诗集》《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等,也开始有意识地拓宽视野,阅读哲学、历史、心理学、文化、传记、方法论等方面的著作,如:《唯物辩证法大纲》《第三帝国的兴亡》《梦的解析》等。此外,阅读报刊也是他每天的必修课。如此这样,渐渐完整了他的阅读体系,作者的那棵“阅读树”也终究成长为一棵像样的树。
作者认为大学校园里有知识、学识、见识颇丰的师长,有建筑宏伟、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还有志趣相投、卓尔不凡的室友同窗,有如此优越的阅读环境,为何不读?且从大学生自身来说,进入大学殿堂不容易,大学生自然是社会当中优秀的一类,是最具优势的读者群,他们与学习浑然一体,他们的精力正处于旺盛期,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图书馆获取阅读资源,可以随心所欲地与师长、同窗畅聊,读书理应成为他们的心灵追求和生活习惯。“一个繁荣富强的戾族在一群无知的成员手中无论如何是建设不起来的,攻书求知、奋发图强无疑是大学生的最佳选择……如果身处这令无数人魂牵梦绕的大学校园,面对图书馆内各种引人入胜的书刊却无动于衷或浅尝辄止,无疑是最不明智的。”因此,作为社会佼佼者的大学生群体,要充分利用好的教育设施、教育资源,借助师长、同窗、图书馆,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一个学生都不喜欢读书的学校是没有前途的学校,“诗意飘飞挂千枝,正是校园书香时”。
做任何事都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弄不好会陷入一塌糊涂的境地。读书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尤其是在阅读资源泛滥的今天,更要以好的阅读方法来引导人们阅读海量的资源。古今中外名人读书也讲究方法,如:孔丘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思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赵树理的“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等。
“读书有法无定法,读书有规无定规”,作者认为读书要讲究广读、深读、速读、联读。“广读法”可以帮助我们拓展阅读范围,获取阅读线索,强化读书的广度,包括涉猎法、工具法、追溯法、览网法、媒介法、沙龙法、活动法、旁通法和存储法;“深读法”可以帮助我们凝练阅读范围,探索阅读内容,深化读书的深度,包括攻坚法、探幽法、索微法、质疑法、系统法、述读法、程序法、问师法和再读法;“速读法”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快速理解内容,提高读书的速度,包括扫读法、意群法、跳读法、楔读法、逆读法、缩读法、计划法、并进法和变速法;“联读法”可以帮助我们活跃阅读思维,提高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强化读书的关联度,包括纵比法、横比法、类比法、反比法、预比法、印证法、渗透法、跟踪法和立体法。作者认为,读书方法千差万别,在汲取他人成功的阅读经验的同时,关键还是要立足于自身,要量身打造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朱熹有过“三到法”,是为“口到、眼到、心到”。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六到,是为“眼到、口到、耳到、手到、足到、脑到”。他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到”能让我们快速辨别好坏、真伪,阅读精品书。“口到”即必要的时候嘴巴也要动一动,遇到好文章,精彩的描述可以动口念一念,或者背下来。“耳到”是一种听书方式,如:幼儿时喜欢听故事,老年闲来无事喜欢听广播、戏曲等,利用听觉来弥补视觉的不足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手到”对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遇到值得动手的,还要把它摘录下来,细细品尝。“足到”对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不仅需要积累书本知识,还应知行合一,多多实践。“脑到”讲究读书要过脑,须边读边思考,只有动脑思考,才能真正读进去。
读完这本书,还有一点感触颇深,那就是作者对于诗的热爱。“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能够‘诗意地栖居’在精神家园中,那该是多么美好的情愫和境界呀!”诗是一种相当古老、相当重要的文学形式,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然而,当下诗歌距离我们远矣!诗歌的种子埋藏深矣!可贵的是作者还保留着对诗的真挚情感,全书几乎每篇文章开头或结尾处都有他依据特定内容所题写的诗。下面特摘几首欣赏。
曾涉泥泞尝甘苦,青葱岁月耕伴读。
放舟书海观峰远,晨阳迢迢云卷舒。
这首诗是《少年初识书滋味:从亲子共读到大学时代》一文的开头。作者年轻时处于想读书而不能的非常年代,他的耕读相伴的青葱岁月给他带来的甘苦掺融的深刻感悟,到如今全戾阅读已成为浩荡的潮流,他终于有了放舟享受于书海、笑看云卷云舒的怡然自得。
江河向东水流长,耕读传家有义方。
明理修身琢玉器,立志勤读惜时光。
尊教重学薪火盛,合理有效方法强。
知行合一清泉涌,鸿蒙洞开扇扇窗。
这首诗是《耕读传家有义方:感悟中国传统家训中的阅读观》一文的开头。诗中“江河向东水流长”一句表明阅读之源泉生生不息;“耕读传家有义方”一句表明家庭阅读之重要;“明理修身琢玉器,立志勤读惜时光”一句告诫学子要重视阅读对于一个人明理修身的重要作用,要抓紧时间立志勤读;“尊教重学薪火盛”一句强调校园阅读的重要,告诫学子在校园里要尊重老师,要重视学习;“合理有效方法强”“知行合一清泉涌”两句表明读书、学习之法的重要,强调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并重,这样才能让智慧之泉水涌流,才能“鸿蒙洞开扇扇窗”。这八句诗简洁明了,处处在理。
浩渺大千寻有缘,梦系菩提根柢坚。
书香通灵掩不住,寒来暑往读镜天。
这首诗是《寄居寺院读诗书》一文的开头。阅读无所不在,处处能读,毛主席青年时期曾在嘈杂的大街上读书。但是,若能寻得一个安静处所,品上一杯淡淡香茶,岂不更享受。于是乎,古往今来寄居寺院读诗书的人比比皆是,如:南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寄居金华寺,唐代宰相王播寄居扬州木兰院。作者这首诗说的正是读书净土,曰为寺院。
耕堂耕书耕人生,白洋淀里荷花红。
风云初记风云劲,铁木前传铁木情。
精神支柱唯读乐,卷册琳琅择善从。
仁儒布衣君子范,喧嚣远避爱盈胸。
这首诗是《耕堂耕书耕人生:感悟孙犁的阅读观》一文的开头。孙犁既是一位文学宗师,又是一位学术大师,他一辈子爱读书、善读书,作者认为孙犁的阅读观对启迪世人端正阅读态度、选择阅读取向、制定阅读策略、掌握阅读方法,具有独特的、不容忽视的意义。
张怀涛先生曾说“书是自己的最爱,从事与书相关的事业是自己最大的幸福”“读书是太阳下面最美好的事情”。正因为感怀于读书之美好,他才谆谆教诲年轻人要热爱读书。为此,他在中原工学院开设了“读书与修身”“阅读学”等课程,组织多姿多彩、内涵深远的阅读推广活动,在全国高校、图书馆、企事业单位作《书的品味与人的品位》《读书策略与读书方法》《读书让我们更优秀》《阅读与心理健康》《阅读从习惯开始》等读书报告。他说自己是一个“小演员”,服务在高校中担任“配角”的图书馆,却有做“最佳配角”的决心。张怀涛先生有个理想:全社会到了人人读而不知,天天读而不觉的常态之日,就是阅读推广人的功德圆满之际!我们期待着它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怀涛.读书有方[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5:1-252.
[2] 张怀涛.耕堂耕书耕人生:感悟孙犁的阅读观[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1):54-59.
[3] 张怀涛.耕读传家有义方:感悟中国传统家训中的阅读观[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5): 5-8.
[4] 张怀涛.琢玉串珠贯书音:“读书联”品鉴[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2):15-20.
[5] 张怀涛.百姓口中有书香:中国民谚中的阅读观[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6):112-115.
(编校:崔 萌)
作者简介:曹 娟(1994—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 - 12 - 10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1588 ( 2016 ) 01 - 0012 -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