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峡部裂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

2016-01-24 20:03:54杨勇政河南省漯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河南漯河4620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螺旋CT

杨勇政,周 山 (河南省漯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河南漯河462000)



腰椎峡部裂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

杨勇政,周 山 (河南省漯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河南漯河462000)

【摘 要】目的:探讨螺旋CT在腰椎峡部裂中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97例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横断面及矢状位显示椎间盘突出清晰、准确,矢状面重建对椎体滑脱、椎体压缩变形及椎体后缘骨赘显示清楚,MPR矢状面对椎弓峡部显示优势明显,并发现40例椎弓峡部裂.结论:对腰椎行螺旋扫描及多平面重建,不仅能对椎间盘突出、腰椎退变等病变做出正确诊断,而且能对椎弓峡部裂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从而避免漏诊,对临床治疗及指导患者康复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

0 引言

腰椎峡部裂(Lunbar Spondylolysis,LS)又称椎弓崩裂,即椎弓峡部的骨性缺损,是椎体真性滑脱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下腰疼的原因之一.X线平片虽能对部分峡部裂及椎体滑脱做出诊断,但所提供信息有限,易漏诊.普通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椎间盘平扫仅能对椎间盘病变显示良好,对峡部裂病变也易漏诊.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可以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影像信息,为椎弓峡部裂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手段[1].本研究对40例患者腰椎峡部裂的CT及MPR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该技术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2-07/2015-07河南省漯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临床怀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97例患者应用GE64排CT行腰椎螺旋扫描并多平面重建,发现41例椎体峡部裂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男27例,女13例,男女比例约2∶1,年龄21~81(平均51)岁,伴有下腰部疼痛40例,伴有肢体麻木(单侧或双侧)29例,有外伤史4例.

1.2检查方法 使用GE64排CT机进行检查,均先做腰椎正侧位定位像,然后自第一腰椎椎体向下至第一骶椎行薄层螺旋扫描.管电压和管电流分别为120 kV及200 mA,层厚:1.25 mm,重建间隔:l mm,螺距1.375∶1,扫描时间6~8 s;选择标准重建算法,扫描完成后进行MPR,即椎间盘横断面、腰椎矢状面及腰椎峡部平面,层厚、层距为3 mm;椎间盘平面横断面及矢状面分别采用软组织窗及骨窗观察,腰椎峡部平面采用骨窗观察.

2 结果

40例腰椎峡部裂患者中,发生于两侧的为36例,其中发生于L5的为33例,其余3例发生于L4;单侧的为4例,均位于L5,其中3例位于左侧,1例位于右侧.40例腰椎峡部裂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向前滑脱.测量滑脱程度以Meyerding测量法(Meyerding四度分级法,在侧位片或正中矢状面上将下位椎体的上缘分为四等份,上位椎体每向前移一份为Ⅰ度),L5向前Ⅰ度滑脱30例,Ⅱ度滑脱8例.L4向前Ⅰ度滑脱3例.经椎弓矢状面MPR重建可直观显示峡部裂,表现为由后上至前下走行的低密度裂隙,但对观察骨赘骨痂、纤维组织增生等方面不及轴位重建;正中矢状面MPR重建对于椎体滑脱、椎问盘后突和椎体后缘骨赘的显示效果较好,椎弓轴位像工检出40例72处峡部裂,全部检出.

3 讨论

椎弓峡部位于椎弓根与椎板连接处,是椎体和小关节移行处,其对维持脊柱三维稳定性起重要作用[2].通过椎小关节可限制腰椎的前屈后伸、左右旋转运动.峡部裂的特性改变是椎弓峡部的骨性缺损.大多学者认为腰椎峡部裂患病机制主要有先天发育和外伤.较早的研究认为,每侧椎弓各有两个骨化中心,一个发展为上关节突及椎弓根,一个发展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如果二者不愈合,就会发展为峡部裂[3].目前研究认为峡部裂是一种应力性骨折或疲劳骨折,与慢性损伤有关,少部分由于急性损伤引起[4].椎弓峡部裂在滑脱前期作正确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影像学诊断的关键是如何将椎体、椎弓、上下关节突和椎弓根完全展现在同一平面上,直接清晰的显示出椎弓峡部的缺损[5].64排螺旋CT在长轴方向上设置了多排探测器,几乎实现各项同性的数据采集,MPR是一次轴位薄层扫描后,直接将扫描影像叠加,沿一定方向重新组合得到任意二维断层影像,各向同性与原始图像相仿,并可根据需要任意调整重组图像层厚、层距,而无需增加患者X线辐射量和检查费用.

本研究中,患者采用了MPR技术使椎弓峡部裂均得到清楚显示,即峡部断端移位、硬化、小碎骨块等,而且使临床要求的椎间盘得以更全面的显示,矢状面重组像上,滑脱之椎体及受牵拉之椎管呈“台阶”状,椎管受压扭曲、椎间孔变形狭窄及椎间盘膨出、突出也得到显示.作平行于峡部层面重组像可对椎弓峡部裂矢状面显示的多角度观察和进一步印证.腰椎峡部裂的治疗目的是改善椎体稳定性,解除神经根受压,对滑脱者尽可能复位,阻止继续滑脱[6-7].周密的影像学检查是作出准确的病理解剖学诊断的前提,是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的依据.

综上所述,螺旋CT和MPR技术在腰椎峡部裂的诊断成像中,对腰椎峡部裂隙、椎体滑脱、椎问盘后突和椎体后缘骨赘等均显示较好,能够有效避免误诊及漏诊,在临床制定手术方案中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谭俊铭,邱一华.腰椎峡部裂的影像学进展[J].颈腰痛杂志,2003,24(3):184-186.

[2]黄云龙,陈树平,胡元明.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7):818-820.

[3]姚金顺,雷小勇,张方龙,等.腰椎峡部裂的影像学诊断[J].腰颈痛杂志,2007,28(5):400-401.

[4]黄清存,陈 连.腰椎峡部裂影像学54例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3):86-87.

[5]孔庆奎,王 霞.多螺旋CT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6,27(6):553-554.

[6]叶文钦,陈 忠,练旭辉.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11):886-888.

[7]李月强.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与CT诊断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7):224.

·检验与转化医学·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94(2016)03⁃38⁃02

收稿日期:2016-01-05;接受日期:2016-01-20

作者简介:杨勇政.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关节影像诊断.Tel:0395⁃6183380 E⁃mail:54843456@qq.com

猜你喜欢
螺旋CT
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脑垂体瘤中的应用探究
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作用探讨
肾损伤严重程度的螺旋CT诊断分级方法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9:23:45
以脑血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1例
螺旋CT与核磁共振在肝脏囊性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阑尾粪石征象对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螺旋CT平扫在胆囊结石成分判断中的应用价值评析
探讨X线检查与CT检查在诊断鼻骨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浅析螺旋GT低剂量扫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