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明
摘要:硕士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工作实践中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目前普遍存在的公共英语教学内容、语法翻译教学模式和终结性考核评价方式,严重影响硕士英语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研究旨在解决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培养目标和认知主体、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培养目标和教学考核相互脱节的问题。探索并建立一套既符合外语教学规律,又能够完全体现涉海院校专业特色的硕士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硕士英语;语言实践;海洋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206-02
研究生英语是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主要帮助学生完成从英语学习向英语使用的转换和过渡。研究生英语教学应突出实用性,着重实践,在语言教学内容上应侧重两种语言互译、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以及学术会议英语演讲和交流。长期以来,我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方向完全脱节,割裂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之间的有机联系。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也严重影响师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学内容改革是研究生英语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研究生英语教育目前仍然普遍以输入语言知识为主,成为大学英语的变相重复和简单延续,但是由于目前普遍使用的研究生英语教材在编写模式上同大学英语教材基本相同,教师很难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研究生英语教学成为了大学英语的延伸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和制约了语言学习向语言使用的有效转换。因此,教学方法改革是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本质要求。
由于研究生英语教学定位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目前研究生英语考试基本采用传统的终极性评估方式,即闭卷考试,以客观题为主的考核方式,无法考核评价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过程及表现。国家教委颁发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和提高研究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是研究生英语课程发展的客观要求。
1992年1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其中对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目标的描述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该大纲出台后一直沿用至今,应该说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硕士生英语教学的规范发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1999年初,教育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做出了高等教育扩容的决策,十几年间,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实现了跨越式增长。高等学校研究生外语教学协会从2000年起在全国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并于2006年修订完成了《非英语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试行)》,根据时代的发展对大纲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完善。近年来,许多英语教学研究人员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从不同侧面进行研究和调查,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尝试新时期研究生英语的教学改革,同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教改对策。改革的思路基本围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互动式教学的新观念,建立自主学习平台,拓展第二课堂,注重知识的社会实用性及提高学习者的积极参与意识,形成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以培养素质为目的的自主教育模式。但是,几乎所有的教学改革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局部的和片面的调整和完善,没有触及和打破培养目标和认知主体、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培养目标和教学考核相互脱节的核心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并建立一套既符合大纲要求,又符合外语教学规律,同时能够完全体现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特点和特色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
需求是一种驱动力或产生驱动力的某种内在状态,是一种动机力量,它是人类行为和互动的前提。学习需求影响乃至决定学习动机的形成。而后者引起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基本因素,它不仅为学习提供直接的动力,而且制约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因此,尊重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有重要意义。Krashen的语言输入说认为,对输入语言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最基本途径,学习者掌握语言是理解了输入的结果,只有可理解的输入才能被学习者吸纳和内化。东北大学副校长张绍杰教授指出:“在缺少自然语言环境的外语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目的语,外语教师必须发挥创造语言环境的作用”。束定芳教授认为,EFL(英语作为外语)理论研究表明,“二语习得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这一实践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不可能替代”。根据以上二语习得相关理论和相关研究,在形式和内容上相对真实的、针对性最强的输入语言应该是学习者最有可能吸纳和内化的语言,讨论法、交际法、任务法等强调学生实践和参与的教学方法也最有效的语言输出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同时,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相对真实的考核方式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客观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英语水平。学术通讯是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详尽的实例介绍一般英文学术通讯的写作规则、格式、常见套语和应注意的问题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英语与同行学者进行国际交流的信心和能力。学术论文写作是学者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向世界的必经途径。英语课重在帮助学生掌握国外重要专业组织和有关机构以及英文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对学术论文的规范性要求和投稿标准,提供论文写作、格式与规范的样例和指导,使学生在短期内了解这些规范并养成遵守各自领域学术规范的良好习惯与严谨的学术作风。
通过分析硕士英语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涉海院校的专业特点,按照英语语言教学规律,我们就学校的硕士英语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实践。
一,明确涉海院校研究生英语的培养目标。研究生英语教学旨在培养既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水平,也具备在专业研究过程当中比较熟练地使用英语并与海洋水产专业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能力。具体来讲就是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资料查阅和阅读、运用英语撰写涉海专业学术论文的能力、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用英语宣读论文和参加讨论的能力。
二,改革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密切联系海洋水产相关专业,教材内容全部选择与海洋水产相关的科普文章,课文全部选自近年来权威学术期刊正式发表的学术科研论文,实现语言和专业的完全融合。对于非海洋水产专业的学生,教材内容选择海洋水产类科普文章,既实现分类指导,又突出海洋特色。课后练习在传统的语言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海洋水产专业短文英译汉、汉译英和科技论文摘要和提纲写作,加大语言和专业的融合度。此外,把科技学术论文写作分为十个专题模块在每个单元进行专项讲解和练习。突出海洋学科特色,强化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培养,体现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加强语言实践。全面实行“任务型”课堂教学,学生全程体验语言实践和语言交流的真实过程,真正实现通过语言实践学习英语的教学思路,实现从语言学习向语言使用的自然过渡;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刻都处于对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的挑战之中。具体的做法是课堂教学以专业文章阅读理解、专业文章英汉互译、学术论文专题写作为主要内容。按照“任务型教学法”模式,学生课前以五到七人为一个小组对课堂教学讨论内容进行准备,课堂上以PPT形式提交,通过作品展示、主要内容阐述、课堂问答、和课堂讨论的形式完成练习。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全过程。教师介绍一般国际会议的常规实用文体,针对参加国际会议各环节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具体而典型的实例予以阐述,学生进行全程体会与训练,督促学生把这项练习做成一次卓有成效的参与国际学术活动的实际经历。
四,实行过程性评估。用过程性评估替代终极性评估,用实践成果替代考试试卷。充分体现语言运用的真实形式,真正考核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研究和专业实践的能力。具体的做法是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准备、课堂展示和课堂参与讨论情况和表现进行考核,考核充分体现学习者真实运用英语进行专业研究的水平和能力,课堂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60%。取消终极性评估,课程结业考试要求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实践,提交一篇用英语撰写的海洋水产专业或与海洋水产交叉的其他专业的学术研究论文初稿,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论文提纲、参考文献、鸣谢,同时要求学生用PPT形式在课堂向同学宣讲,并现场回答同学提出的3~5个与论文相关的专业问题,宣讲和提问全部用英语进行,论文宣讲成绩占总成绩40%。
涉海院校硕士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秉承“以实践为手段、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理念,按照“凸显海洋特色,强化专业特点”教学思路,尝试“以真实语言环境为平台、以课堂语言实践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符合英语教学基本规律的涉海院校硕士英语教学模式,针对性地解决了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培养目标模糊、教学内容宽泛、教学方法僵化、考核方式落后、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硕士英语教学水品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彩霞,程静辉.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6).
[2]罗承丽.从新形势的需要探讨《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的修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
[3]李桂荣.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4]束定芳.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目标与内容[J].西华大学学报,2013,(3).
[5]吴钧.非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方法探讨[J].山东外语教学,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