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跃琴
(浙江科技学院 体育部,浙江 杭州 310023)
高校体育特色项目教学俱乐部的构建与实施
陆跃琴
(浙江科技学院 体育部,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根据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特色项目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的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创建排球“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俱乐部模式: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进行整体设计、组织安排、考核评价和管理;将体育教学、课外锻炼、校内运动竞赛、运动训练等管理内容进行“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俱乐部教学模式。
关键词:特色项目;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俱乐部;构建与实施
0前言
高校体育俱乐部在国外开展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进入我国高校只有20多年。从目前有关构建高校俱乐部的研究文献看,大体上存在有三种基本类型,即高校单项体育俱乐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1]。其中,作为单项俱乐部模式之一的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俱乐部是结合了课内和课外的特点和长处,把课堂教学有效地延续到了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课内带动课外,形成课内、课外有机的整体链,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改革中较为完善的一种体育俱乐部模式。
体育俱乐部制以其独有的特点、独特的形式成为高校体育改革的焦点,纵观这几年的高校体育俱乐部改革,仍然有许多不足:①高校体育未能体现“高等性”。高校体育教育是以中小学体育教育为基础的高一层次的体育教育,具有“高等性”特点。但目前进入高校之后的大学生中仍然存在相当数量的“体育盲”和不同程度上的“体育素养低下”等现象,这就要求高校体育要在中小学体育和社会体育之间建立起比较坚实的桥梁。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偏差。现阶段一味地强调“快乐体育”,强调学生的体育权利而忽视体育学习的强制性和学生的体育义务,对学生掌握科学健康方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创新意识等先进的教育观念不重视,据统计,学生毕业后有80%的学生不再坚持体育锻炼,其中有50%是因不知如何进行锻炼。③课外活动时间利用不充分,缺乏引导。目前,一部分高校实施了“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是对课外活动例如早操、课间操、竞赛等的开展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有效的组织,教师把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上,对课外活动的指导有所欠缺,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内外一体化”。④规定太死、考核标准“一刀切”。考试成绩一个标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次数、时间、效果等情况都有所不同,所以对课外活动的考核有很多不确定因素。⑤“两张皮现象”。一种倾向是教师“主导”变成了“全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排挤、弱化,导致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另一种倾向是学生过分追求自己的主体地位,而无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主导变成了“弱导”,岂不知,缺乏主导作用的主体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因此,俱乐部应走出传统体育模式误区,走特色化道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三自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觉锻炼”,从而实现体育教学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的良性互动循环。
1研究对象
浙江科技学院排球特色项目教学俱乐部。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调研法
查阅有关国内外体育课程改革、俱乐部模式等论文,为本文的设计与构思提供参考。
2.2实践法
经过三年的建设,排球特色项目逐步由课内渐渐向课外延伸上,慢慢发展成教学俱乐部。创建“11+5”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即11周课内,5周课外, “课内”以教师传授运动技能为主,“课外”以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觉锻炼“三自主”,主要由俱乐部学生干部对课外学时进行管理,并对课外成绩进行评价。
3研究背景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体〔2009〕183号)精神和《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的要求,强化项目特色,深化课程改革,开展群体活动,提高运动水平,以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抓手,扩大学生参与面和受众率,促进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努力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文件精神。排球作为浙江省高校第二批特色项目[2],学校教学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的试点课程,经过三年的建设,在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群体竞赛、学生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切实保障了排球特色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推动排球特色项目在我校的蓬勃开展。
4课程建设
4.1领导重视
自申报特色项目以来,学校及部门十分重视项目建设工作,围绕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发展要求,针对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我校体育部发展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保证重点,培养特色”要在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外交流力度;在科研、创新上;拓展体育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下功夫的保障措施;制定了《浙江科技学院体育部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实施细则》,将特色项目建设工作纳入教学工作量、年终教学业绩考核的奖励当中,并将特色项目的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及运动队建设纳入三年目标的指导性计划之中;制订建设方案,强化责任意识,完善管理体制。在排球特色项目的建设中,学校教务处已划拨经费,强有力地支持着排球特色项目的建设。
4.2“课内外一体化”课程实施
4.2.1课内向课外延伸(见图1)。
图1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进程表
4.2.2制定了排球教学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大纲。课程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按照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分别制定了排球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大纲。并对三个层次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并完善了大纲、日历、教案等分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代表队成员为俱乐部高级会员。
4.2.3建立选课制度。2012年9月,排球特色项目作为学校的试点课程,成立了排球教学俱乐部,对课程根据学校教务处的课程表,在相同的时间段,由大一二个男生班和二个女生班作为试点班,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和兴趣选择所要上课的班级,最后对四个班进行了试点。
4.2.4“11+5”教学模式。2012年9月-2014年6月学年采用11+5模式,将现有16周分块进行教学,前11周为课内教学周,教师在传授技术、理论、裁判法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觉锻炼,参与到排球的教学中来,更好地为课外锻炼和终身体育服务。第12-16周为学生课外教学实习周,由教师进行指导,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模式按照初级、中级、高级不同层次进行俱乐部活动。经过三年的实践,11+5模式取得了成效。裁判作为初级会员定期每周进行一次课外活动,分组比赛,相互切磋球技的同时,共同提高裁判的执法水平,代表队作为俱乐部高级会员,除参加训练外,在课外学时中担任技术指导。
图2 教学俱乐部“11+5”模式
图3 教学俱乐部“11+5”课外运行模式
4.3师资配备
4.3.1师资队伍。坚持以“优化结构、完善梯队、提升实力、服务教学”为方向,通过培养、引进等途径,努力打造高层次、高素质的排球师资队伍,形成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教学团队。根据师资的有关规定,学校现有专任的排球教师5名,其中博士后1名,硕士1 名,本科3名;教授2名,副教授3 名;排球一级裁判3名。国家级体育社会指导员3名;其中4名教师从事排球运动30余年,基本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队伍。
4.3.2培训情况。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短期进修培训和教学比武,拓宽视野,保持课程建设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三年来,有4名教师参加了排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3名教师参加体育总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使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4.3.3科研成果。体育部积极创设科研平台,重视学术交流,通过政策激励、在职攻读学位、高访等方式,积极营造科研氛围,推动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俱乐部教师近三年发表论文15篇,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3项。基本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科研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
4.4训练场地、器材设施
4.4.1场地。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目录》要求:我校目前有6块塑胶排球场且按国家标准场地进行建设。2012年体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将原田径场西北角的草坪整改用于排球对墙的教学和俱乐部吉尼斯比赛,同时,为了学生在晚上也能更好地进行排球活动,在西和排球场装上了夜间照明灯,保证了排球特色项目建设和俱乐部各类活动的开展,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4.4.2器材设施。体育部每年都对器材进行采购和补充,现购有硬排、软排、气排球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确保了教学、训练任务和学生课外活动的顺利进行。
4.5网络课程
4.5.1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管理。2012年6月排球网络课程通过验收合格,学生可以在校内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开设的《排球》课程中进行在线测试和课外辅助学习和交流,为学生课余时间学习排球课程多一个渠道和途径,使课内、课外更好地结合起来。呈现了:课程简介、师资队伍、课程文档、试题与答案、在线测试、管理小组、参与书目、排球运动欣赏、世界著名教练和运动员、比赛录像、参加比赛、外部链接、联系我们、学生裁判等14个板块.学生可以随时学到想学的知识,使课内、课外更好地结合起来。
4.5.2为确保每一次的排球活动相关通知准确及时地传达到位,也为方便学习排球的同学们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日常交流与沟通,分别创建了浙科院代表队“排球!排球” 群、“浙江科技排球” 群、“浙科院排球裁判” 群、“浙科院排球特色项目” 群、球迷协会“体育文化节工作组” 群,全面考虑和满足了同学们的基本需求。
5课程特色
在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部的领导下,排球教学俱乐部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多项特色活动。改革、完善校内体育竞赛活动内容和形式,将一系列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赛形式渗透到学生活动当中,校内体育赛事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又增强了院与院、班与班之间的凝聚力,激发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
图4 俱乐部各部门职责
5.1打造校园“吉尼斯”大赛品牌
每年5月举办校园“吉尼斯大赛”。“吉尼斯”大赛作为对个体极限、身体素质的一种挑战,推出“排球垫球”、“排球发球”、“助跑摸高”、“移动”等一系列个人项目竞赛,深度挖掘大学生个人潜力,充分展示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并对各个竞赛项目的纪录创造者颁发相应的奖牌。大赛还设有专门LOGO,并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征集活动,最后经过艺术学院四位专家的评审,来自经管学院经济学(金融服务方向)111班的袁倩玉同学的方案最终夺魁。三届比赛共产生出1min30s跳绳双飞、1min30s跳绳单飞、男女助跑摸高、男女左右移动、男女前后移动、单人自垫、二人隔网对垫、单人对墙垫球、个人发球、俯卧撑等13个纪录。
由式(1)可见,通过改变杆件初始和终点起吊角度以及3个杆件的长度去实现改变起吊高度、物体移动距离等起吊参数,得出了起吊参数对该机构的影响规律,即通过改变杆件各参数可实现.
5.2“新生杯”排球赛
“新生杯”排球赛的举办为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们搭建起了成长的平台,为我校排球特色项目发展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也使“阳光体育”精髓恰到好处地渗入到新生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与此同时,新一轮的裁判经过培训正式在新生杯中亮相,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我校排球裁判员的实战执法能力,也为打造一支高素质裁判队伍提供注脚。每年11月中旬举办的 “新生杯”排球赛还评选出2名“最佳新人奖”。
5.3学生排球联赛
排球联赛是排球特色项目内容中独具创造力的板块,在团委的支持下,俱乐部承办了三届排球联赛。联赛利用每周双休日下午进行比赛,参赛队伍以二女四男的混合队出场,其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们周末缺乏足够运动量的状况,突出大学生社团在体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使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来管理体育活动。比赛以排行积分榜的形式体现,每礼拜排名以滚动方式产生变化,让各二级学院的学生及教师能清楚了解本学院的即时成绩。
5.4学生裁判培训
为提高排球赛事的水平和技术,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排球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努力打造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公平、公正、执法能力强的裁判员队伍,并在校排球各类比赛中发挥作用。每年的11月在校学生处的协助下,对勤工助学的学生进行“排球理论及裁判规则”培训、裁判实践培训、排球裁判理论闭卷考试;并在以后的“新生杯”排球赛、排球联赛、校园吉尼斯大赛、校学生排球赛等系列比赛中进行实战演练,每人至少做满5场比赛。学生经过一系列的考试之后,最终有92人获得了国家三级排球裁判证书。这批学生在以后的校园排球赛和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5.5学生骨干
通过排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俱乐部建设,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水平的学生体育骨干。俱乐部由学生部长负责全面的工作,排球协会和特色项目干事联合管理。学生体育骨干在教师的协助下制定俱乐部计划,组织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与竞赛,并根据场地、人员、时间对课外学时进行了重新编排,安排值班并打出课外学时分数。通过三年的运作,学生体育骨干将活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在此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经验得到了体育部领导和教师的认可。
6训练竞赛
6.1校内排球赛事
在校体育运动委员会指导下,学校有特色项目运动队,每年举办一次的全校运动会形成制度,并将排球特色项目列为校综合运动会重点比赛项目。体育部每年4、5月举办的校排球比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从各二级学院派出的代表队进行激烈精彩的比赛,是校队发现更多人才的主要渠道,为校代表队的建设增加新的血液和后备人才的贮备。反过来通过代表队成员的带动,以点带面更好地推进排球特色项目的开展。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学生会到场观战,这对推动我校的排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排球运动中来起到积极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6.2运动队建设
根据《浙江科技学院体育运动队分类管理实施细则》浙江科技学院体育部〔2012〕3号文件精神,运动队分类要贯彻“保证重点,培育特色,兼顾一般”的原则,在重点组队参加部分省高校体育比赛项目的基础上,注意确定、扶持、培育具有学校特色、特长的体育项目。通过“落实任务,监控过程,实现目标”的管理运行机制,保证特色项目上水平,重点项目有提高,将排球特色项目列入了一类队。
运动训练与竞赛是排球教学俱乐部建设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加强代表队的管理,进一步挑选好苗子进入代表队。运动代表队实行部门教练员聘任制并坚持常年训练。为更好的调动教师和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并根据《浙江科技学院体育工作管理办法》、《浙江科技学院体育竞赛管理办法》和《校运动队教练员聘任管理办法(试行)》等,对运动队实行严格、规范、有序的管理,建立运动员档案库,做到课时计划、阶段计划、年度训练计划齐全、规范并落到实处,校男女代表队训练时间达到2h/天以上(每周训练二次)。
表1 运动队参赛成绩表
6.3运动队参赛情况
浙江科技学院男女排球队,于2010年6月重新组建,经过三年的训练,最终女排获得了省大运会第五名的历史好成绩。
7存在的问题
7.1试点对象
由于在新生班进行试点,尽量在学生选课时注明是实验班,但大多数学生基本属于零基础,以基本技术练习为主,所以四个实验班都属于初级层次。对个别好的苗子,经过俱乐部高级会员考核,最后进入代表队。
7.2时间板块
在五个工作日学生的课程和教师的课程冲突,周六、周日双休最好不要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所以我们仍旧利用原来上课的时间板块进行初级排球基本功练习,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多参加俱乐部的活动,虽没有强行考核,但作为俱乐部成员,四个班参加排球裁判培训的学生积极参加了俱乐部每周一次的活动,以及俱乐部吉尼斯、新生杯、排球联赛、学生排球赛等活动,四个班的高级会员每周进行二至三次训练,以保证俱乐部的活动正常有续开展。
8建议
8.1试点对象
课内外一体分层教学建议在大二学生中进行。大二学生相对对课内外一体化有所了解,对排球特色项目有所耳闻。因此,要对大一学生进行宣传发动,打实基础,为大二层次化教学做准备。
8.2分班时机
加强宣传力度,在大二学生选课时就进行分层,让学生了解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提高排球的技能和技术。真正体现自愿、自主,在快乐、享受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8.3多几个时间板块
分多个时间板块,让学生有挑选的余地,可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进行俱乐部活动或用打卡的形式来完成课外10课时的教学任务。
8.4教师一人进行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分出高、中、初层次,并分成几个时间板块,集中统一进行,这样可以灵活安排自己的时间,避免和其他教师发生冲突致使活动无法正常展开。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体〔2009〕183号.
[2]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省体育局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浙江省高校体育特色项目的通知.浙教办[2011]90号.
[3]何波,周福贵.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教学管理与改进思路探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69-172.
[3] 陆跃琴.高校体育特色项目教学俱乐部的构建[J].浙江体育科学,2014,36(1):45-48.
[4]周剑.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的研究[J].学苑教育,2012(24):94-95.
[5]朱建清.浙江省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初步设想[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2):52-54.
[6]鲁志琴.浙江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开展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2010(10):279-280.
[7]秦浩.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2(3):128-129.
[8]邓勇,陈满平.高校体育俱乐部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上):107-108.
[9]张华新,孙立.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中主体框架构建研究——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搏击·体育论坛,(11):19-21.
[10]王敏婷.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的简要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12):103.
[11]李金锋.利用高校体育俱乐部资源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价值工程,2012(4):271.
[12]张国林.培养应用型人才背景下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219-220.
[13]刘立军.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动态考核与评价的研究[J].林区教学,2013(6):113-114.
[14]邓毅,张斌.高校体育俱乐部大方向下互助教学模式的运用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218-219.
[15]陈忠宇,杜小伟,等.以单项运动协会促进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5):26-28.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for the Feature Physical
Education Project Teaching Club in College
LU Yue-qin
(PE Depart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 from general institut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the requirement from feature physical education project teaching’s appraisal system and standard, from the reality of school, we create a ‘in-and-out-of-class integration’ teaching club mode: Making an overall desig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then organizing the arrangement and finally doing the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Integrating the sports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exercise, intramural sports competitions, sports training and other management and then do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us formed the ‘in-and-out-of-class integration’ teaching club mode.
Key words:feature project; in-and-out-of-class integration; teaching club;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课题《实用游泳教学应用研究》(21096001211);2011年度浙江海洋学院校级重点建设教材项目《实用游泳教程》;2010年浙江海洋学院校级教攻课题《实用游泳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624(2015)02-0059-05
作者简介:陆跃琴(1966-),女,浙江杭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体育教育训练学.
收稿日期:2014-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