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鸿博
摘 要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的不断改革,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受到广大学生喜爱,作为我们的国粹民族传统体育——中国武术,必然也在其中。但由于一些因素使得作为高校体育选项课的中国武术它的发展并不让人满意,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限制发展的因素,让中国武术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大放光彩,从而促进中国武术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先通过文献资料对影响高校武术课发展因素进行分析,再通过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武术选项课的学生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并与往届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证明课内外一体化武术俱乐部新模式可以改善并解决出现的不良问题,为武术在高校的正常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 高校体育 武术俱乐部 课内外 一体化
0前言
近年来高校体育课程大多以选项课的模式展现出来,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我们的国粹中华武术也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列入到体育课程之中。中华武术,具有中华特色的文化遗产,把这一项目列入高校体育课程是国家对中国武术的高度重视。但如今的高校体育课程的课时过少,一周只有2个学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因为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内容复杂,要想在这一周仅有的一次课上学好中华武术实在是困难。
要想让武术课程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其运动优势,让内容不再单一乏味,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其综合育人的功能,真正达到让学生自觉养成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开展“课内外一体化武术俱乐部”势在必行。因此,本文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武术选项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课题研究分析。这一研究对高校武术课程的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将会更好的让中华武术传承与发展。
1影响高职院校武术课程发展因素分析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的不断改革,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受到广大学生喜爱,作为我们的国粹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必然也在其中。但近年来,武术课程在众多体育项目课程中却显得难以发展。分析其主要原因总结为以下两点。
1.1学生自身原因
从心理上来说,高职的学生入学时相对分数要低一些,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从而产生对前途缺乏信心,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对一切事物都是无所谓的态度,使惰性泛滥。从家庭教育来说,父母的溺爱让孩子从思想上到行为上都难免出现坏习气,这一系列原因终将导致孩子进入大学后对学习什么,怎么学产生严重的影响。很多孩子在进入大学后只学专业课忽略德育素质的修养。
1.2课程设置原因
高校体育课程一周仅2个学时共一个半小时,由于武术运动形式的特殊性加上其文化内涵,仅凭一周一个半小时的课程怎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长期以来高校的武术课大多以24式太极拳和初级长拳进行教学,由于课时太少,使得武术课程单调乏味,这样不仅压制了教师的积极性,也是学生的兴趣爱好受到制约。
2“课内外一体化”武术俱乐部构建
通过以上原因分析,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开展了“课内外一体化”武术俱乐部:首先在课内教学中我们采用整体教,分组练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课外的俱乐部具体方案则如下:
2.1武术俱乐部的组织结构设立
成立武术俱乐部,俱乐部指导教师主要负责俱乐部的申请,总体把握俱乐部的发展方向和计划安排,并负责完成课堂教学和指导主席组织管理会员活动。主席领会贯彻指导教师的精神,上传下效,反馈意见,组织管理会员的课外活动,武术指导员轮班担任俱乐部助教,对会员进行指导,协助主席完成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
2.2武术俱乐部教学内容及安排
内容方面要健康科学,活动过程要安全。由于中华武术有着种类繁多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课内知识的前提下再自行挑选一项自己喜爱的拳种进行学练,学生指导员带练,教师巡回指导。
2.3活动时间安排
武术俱乐部的活动时间安排俱乐部课内开放时间相对固定,面对武术选项课的学生,固定于课表中,每周2课时,学生必须参加。课外开设时间则主要晚间或休息日,学生会员每周至少参加两次活动,活动时间教师可以自由选择。
2.4组织俱乐部内部比赛
开展俱乐部内部的比赛活动,教师组织策划俱乐部会员比赛活动。通过俱乐部比赛,同时对会员进行考核,使机构逐渐完备,管理逐渐成熟,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3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我校开展“课内外一体化”武术俱乐部,坚持“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已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向着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身心健康的俱乐部模式迈进,实现以下教学目的。
(1)更好地传承中华武术,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的目的。
(2)提高了学生自主、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改变我院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的趋势。
(3)“课内外一体化”武术俱乐部的出现丰富了校園的文化生活。
(4)对我院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 勤,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试探[J].体育文化导刊,2013(1):104-107.
[2] 刘成菊,高校创建武术俱乐部可行性研究,黑河教育[J],2010年2月,55-56.
[3] 徐京朝等,高职武术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J],搏击·武术科学,3014,11,63-65.
[4] 杨武杰 莫明亮,高校武术课教学现状研究[J],运动训练学2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