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消费需求探析

2016-01-19 02:52李玉海汪银霞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9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4期
关键词:信息需求移动互联网

●李玉海,汪银霞(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9)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消费需求探析

●李玉海,汪银霞(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9)

[关键词]信息消费;信息需求;信息移动消费;移动互联网

[摘要]以信息移动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消费者的信息需求作为切入点,界定信息移动消费的内涵与特点,揭示数字信息资源移动消费的主体特征和行为特征,探讨数字信息资源移动消费行为的需求层次和消费动因,为移动互联网信息内容提供商提升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有效供给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进而推动我国信息消费持续、快速增长。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春节期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3674.6万G,同比增长86%。[1]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处于快速增长过程中,成为促进信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2]

目前,国内外关于信息资源移动消费行为的理论研究还处于空白。本文以信息移动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信息需求作为切入点,界定信息移动消费的内涵,揭示数字信息资源移动消费的主体特征和行为特征,探讨数字信息资源移动消费行为的需求层次和消费动因,为互联网信息内容提供商提升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有效供给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进而推动信息消费持续、快速增长。

1 信息移动消费的概念

1.1信息移动消费的内涵界定

信息移动消费是指在一定的移动环境下,为更好满足消费者实时获取各种数字信息需求,依靠无线互联网技术支撑,通过移动电子终端对数字信息产品及其服务进行的精神消费活动。

1.2信息移动消费的特点

(1)移动性。信息移动消费的移动性表现在环境的移动性、主体的移动性和网络的移动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环境的移动性体现在移动终端设备与网络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移动终端无论移动到何处,都可以无限制地进行信息传输;主体的移动性体现在信息消费主体以“移动在线互联生活”的方式,充分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在不同场所进行网络信息消费活动;网络的移动性体现在信息消费网络无处不在,甚至可以“随身携带”,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连接到安全网络上。

(2)即时性。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即时性成为信息移动消费的主要特点之一。即时的网络会在第一时间给公众带来最新的通信、最新的资讯、最新的应用、即时的互动、更丰富的信息等,完全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譬如时下把即时性发挥到了最大功效的“微信”,公众可以24小时在线,在关注好友的同时,更多地用它来直接发布和接收图片、消息、视频等,在表达和传播即时的心情和感受的同时,并随时得到反馈。

(3)新颖性。信息移动消费的新颖性体现在载体的新颖性、技术的新颖性和内容的新颖性。载体的新颖性能够提高消费者的兴趣;技术的新颖性与消费者兴趣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技术太过简单则可能提不起消费者的兴趣,技术太过复杂反而会使消费者产生抗拒心理,而不愿意进行消费;信息内容的新颖性又与及时性是密切相关的,信息内容必须及时、实时更新才能保障信息内容的新颖性。载体的新颖和技术的新颖都属于一种表面的新颖,不可能让消费者产生持久的兴趣,只有内容的新颖才能引发消费者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产生一种可以持久的兴趣。

(4)随机性。一方面,信息移动消费者多是在机

动的时间里进行信息消费,其情绪、注意力等偶然因素都会对信息消费内容及形式发生作用,导致行为难以预计和控制,无法形成明显的规律性,而是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偶然性;另一方面,信息移动消费者个人认识水平随着信息消费的过程在不断进步,知识结构在不断更新,思维方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更使得信息移动消费处于不确定状态,呈现出随机性特征。

(5)方便性。方便性是指消费者获得信息时所需要的时间及努力程度的节省。信息移动消费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技术能力、认知能力、所使用软硬件的多样性,考虑各种辅助技术和设备的兼容性,考虑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技术性要求低,易于操作,能够帮助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1.3信息移动消费与网络消费的关系

网络信息消费是指消费者为满足自己的需要,利用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一种消费活动。[3]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每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网民规模从2000年的169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6.18亿人,网络信息消费在人们的消费生活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真正实现了“把互联网装入口袋”的梦想,因为它不再依靠电脑、网线等设备就可以实现收发邮件、图铃下载、信息查询、网络聊天、在线视频等信息消费活动。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使得人们对信息移动消费的兴趣大增,正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与网络信息消费相比,信息移动消费也存在一定弊端。比如通过二维码识别微信号和进行微支付功能,二维码是通过扫描使用的,而不能像网址或是网络链接一样直接打开。也就是说,移动终端只能通过在电脑或其他终端上扫描二维码,而不能自己“识别”。而且信息移动消费在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一些不法分子在公共场所搭建免费WiFi网络陷阱,当用户觉得“运气不错”,连接上网时,就会被即时窃取到所有的上网记录,尤其是个人账户信息和密码,导致无法挽回的财产损失。

信息移动消费与网络信息消费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两者使用的终端不同,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ID、UMPC等设备,而网络终端通常指的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则介于二者之间;受制于网络环境、存储容量和屏幕大小,用户在移动终端上实现大型游戏、高清视频等功能的上网体验远不如台式电脑流畅。两者主要区别见下表。

表 信息移动消费与网络信息消费的区别

ss

2 移动环境下的信息需求层次

信息消费始于信息需求,信息需求是引发信息消费的原动力。移动环境下的信息需求是引发信息移动消费的原动力,信息移动消费是为适应移动信息需求而产生的。从需求层次来看,移动互联网用户由于个人经验、知识能力、思维方式等存在诸多不同,表现出对信息内容、形式、质量上的多层次需求。

2.1行为成本

对于消费者的免费信息移动消费行为来说,行为成本也就包括心理成本和时间成本。信息消费者在移动环境下受到某种启发或激发而临时产生的信息需求,比如查询交通路线或是附近餐饮信息,消费者对信息的表现形式要求不高,而对信息内容的反馈时间有极高要求,消费者期望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情感满足,即消费者付出的心理成本和时间成本越低越好。

而且这一层次的信息需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多为满足娱乐、休闲和打发碎片化时间。信息移动消费者抓紧片段时间阅读(天气信息、交通信息、时事新闻、地图导航等)、娱乐(音乐、视频、游戏等),以获得感官上的愉悦与情感满足,是一种隐性的、模糊的、无意识的信息需求。移动互联网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随时、随地、随心”免费获取信息是信息移动消费者所追求的最基本的需求层次。

2.2知识追求

“学然后知不足”。当前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移动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充电,通过个人Blog、Wiki、RSS、学科门户等工具获取新知识,使自身原有知识结构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这种新的知识结构又可以产生新的信息。而且在知识积累、传播、更

新的同时,信息移动消费者还可以成为移动信息资源的组织者和提供者,他们将与个人认知相符合的信息资源有序化并形成专题信息,进而创造个人信息世界,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2.3充实与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户通过智能手机、IPAD等终端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即时获取有用的非学科专业知识,弥补缺乏的特定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充实自己的知识仓库,提升生存的智慧,充分发挥和发展个人的价值与潜能。比如在等候或是乘坐公交、地铁的时候,用户可以使用移动终端上的畅读、爱阅读、每日美文、懒人听书等应用程序,利用“随身的图书馆”提供的智能推荐功能,实现个性化阅读,养成微阅读习惯,把“无聊”变成充实,让零碎的“微时间”变得有价值。

2.4社会认同感

正如第二代互联网之父Doug.Van Houweling所说:“下一代互联网民们将真正参与到网络中来,每个人都能为网络的资源和功能扩展做出自己的贡献。”[4]信息消费者不仅可以十分方便地从移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资源,而且可以满足人们表达、传播、分享的欲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创新观点或成熟理论成果以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形式及时在网上予以分享和发布,以便于及时与同行或相似群体进行互动和交流,提高自己被关注的程度,以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同。

在现实社会,人们总是努力获得或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从而提升自己的声望和社会地位。虚拟世界中也是如此。移动互联网使用户可以时刻保持“在线”状态,这也是微博、微信会在极短时间成为重要的网络交流沟通工具的客观原因。“人过留名”是每个人都有的生存欲求。网络的神秘性使用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极大发挥,他们毫无约束地展示自我,志同道合者通过关注、收藏、评论、转发等使信息得以传播得更快、更广。通过信息共享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骄傲感,是移动环境下信息用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总是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之后,才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更高层次的需求上。移动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也是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转变,而且处于不同需求层次的用户的信息需求内容和重点也不同。用户的移动信息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一种动态过程,是需求内容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追求行为成本是用户最基本的信息需求;充实与发展是在知识追求上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相对“知识追求”层次的信息需求,其目的性更强,对需求的信息内容更清晰;社会认同感属于情感需求,是最高层次的信息需求,而且会因得到满足而不断增强。

3 移动环境下的信息消费动因

信息移动消费行为具有多重动机,都是在移动互联网络不断完善、移动终端高速普及、信息需求爆发式增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技术融合是信息移动消费的外部拉力,需求创新是信息移动消费的内部推力。

3.1技术融合

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第一代iPhone智能手机;2008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放3G牌照;2009年,谷歌推出Android智能操作系统;2012年,全国12个大城市开放4G网络;2013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约为15亿。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势不可挡。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资金、技术、人才聚集的高地,成为发展最迅速、竞争最激烈、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无线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语音技术、二维码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技术、反病毒技术等不断发展和融合,能够较好地满足各类移动终端产品的要求,为移动应用提供流畅的用户体验,为移动支付创造了安全可信的交易条件。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移动终端的功能日益强大,而且移动终端以体积小、质量轻、便于随身携带等优点,备受网民青睐。网民更多地转向使用手机而不是使用台式电脑上网,手机网民远远超越台式电脑网民,智能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大量过去在台式电脑上以网站形式存在的内容转变成了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是目前智能终端移动上网的主要方式和主导平台。微信走向世界,成为全球用户数量最多的移动应用程序。[5]目前,在台式电脑上能够办理的事情,在智能手机上也都能办到;在台式电脑上做不到的事情,在智能手机上也能做到了。

从系统到终端,企业不仅在网络和硬件方面进行了技术融合,也在资源方面进行了有效地融合。TCL结盟腾讯,联合研发智屏IceScreen移动终端;新浪与百度联手,提升移动搜索、浏览体验;通信企业与金融企业合作等。

3.2需求创新

信息技术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是在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推动下完成的,善于抓住用户的信息需求并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满足目标用户需求是一项技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为了贴合用户类似纸张的阅读体验,亚马逊公司研发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诞生了;为了满足用户碎片时间内的信息需求,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为了迎合不同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苹果APP Store孕育而生;为了满足用户的移动网络需求产生了“360随身wifi”;为了满足用户欣赏移动高清视频的需求,开始兴起4G网络开发和建设的高潮等。

用户的信息移动消费需求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需求比较容易识别和实现,隐性需求则比较难于辨认和清楚表达。如,手机游戏消费行为的显性需求是娱乐,而其隐性需求则可能是从虚拟世界中获得存在感,回避或消解在真实世界中的不协调、挫折、对立等。只有精准把握、挖掘并充分实现用户的隐性核心需求,才能留住现有消费者和赢得新的消费者。隐性需求才是推动用户信息移动需求的本质所在,对信息技术的驱动起决定性作用,也随信息技术的创新而发展。

[参考文献]

[1]龚雯,高少华.春节短信缩水四成: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同比增长逾八成[N].人民日报,2014-02-12(01).

[2]工信部专家: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促进信息消费[EB/OL].[2013-12-18].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3-11/28/c_132924357.htm.

[3]董明霞.我国网络信息消费现状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8):143-144.

[4]互联网点对点(P2P)技术在国内的应用[EB/OL]. [2014-03-16].http://www.c114.net/news/52/a57036. html.

[5]张意轩,周飞亚.为什么是微信——上线两年吸纳近3亿用户,成全球之最[N].人民日报,2013-01-08(09).

[收稿日期]2014-09-09 [责任编辑]李金瓯

[作者简介]李玉海(1962-),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应用等;汪银霞(1976-),女,博士研究生,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图像信息资源的自适应检索研究”(项目编号:09BTQ010)的研究成果。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4-0043-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G252.0;G250.73

猜你喜欢
信息需求移动互联网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分析
微美学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O2O电子商务模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以纳税人差异化纳税信息需求为导向构建新媒体纳税信息服务平台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主阵地”
延边州种植农户信息需求现状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