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双轨制:建立与双轨教育系统相适应的考试招生制度

2016-01-18 02:31龙怡
重庆高教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双轨制高考改革职业教育

高考双轨制:建立与双轨教育系统相适应的考试招生制度

龙怡

(蒙纳士大学商业与经济学院, 维多利亚州墨尔本3145)

摘要: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劳动力市场对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日增。为了回应这种需求,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得到了扩张性的发展,与普通教育成为并行的双轨。然而,单一的统一高考制度难以实现双轨教育体系的中高等教育衔接功能,而高考双轨制的提出则回应了这种功能性缺失,为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规划出改革的方向。从最近发布的上海和浙江高考改革试点方案中能够观察到双轨制制度设计及其地区差异。这种地方试点、逐步推进的高考双轨制改革既避免了系统性错误,又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高考改革;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双轨制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4-10-30

作者简介:高芳祎(1985-),女,陕西咸阳人,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DOI: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5.01.007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之后就一直备受公众关注。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二是现在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高考[1]。这两种考试模式区分了学术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升学方式,被形象地称为“高考双轨制”,预示着高考的主要功能从只注重选拔向既注重选拔又注重区分转变。高考双轨制在现行统一高考的基础之上做加法,拓展了高等教育人才选拔的渠道和模式。本文首先对双轨的教育体系进行描述,然后分析现行高考制度与教育体系结构的适应问题,从而揭示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最后以上海和浙江最近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为基础,对高考双轨制的制度设计进行讨论。

一、双轨教育体系逐渐成型

高考是为高等院校选拔合格新生的一项制度,通过统一考试和招生程序,将高中毕业生按学术水平高低输送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高考被比喻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不仅体现了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反映出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单一性。虽然部分综合排名靠前的高校一直以来都招收保送生,前几年还开始试点自主招生,但出于教育公平的考虑,教育部从2001年开始限制保送生的规模,自主招生也仅限于综合排名靠前的高校,因而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要想进入高等院校学习,高考是必须通过的独木桥。而这座独木桥连接的却是一个双轨的教育体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不仅把教育项目按照层次分类,也按照倾向(orientation)分类,从中学教育阶段开始,教育项目就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类型。职业教育被定义为旨在让学习者获得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普通教育则是指旨在发展学习者一般的知识、技能和读写算能力的教育,通常为学习者到同一阶段更高级的教育项目或者更高的教育阶段做准备,同时为终身学习奠基[2]。

与上述分类标准相对应,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这两轨在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共存,但职业教育这一轨长期被忽视,而且独立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也尚未建立[3],因而高等职业学校的招生问题并未成为一个政策议题。然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劳动力市场从2001年起对技术工人、特别是对高技能人才如高级技师的需求持续增加[4]。为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发展职业教育进入政策议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真正成为并行的轨道。

图1 2005年至2012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万人) ①

图2 2005年至2012年普通本科和高职(专科)院校招生数(万人)

200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从图 1可以看到,2005年开始,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招生数逐渐增加,从2005年的656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870万人,其后有一定幅度下降,2012年招生数为75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数在2005年为878万人,从趋势上看,此后的年份一直微幅下降,但始终高于800万人。就总体趋势而言,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越来越接近。在校生比例数据显示出国务院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基本得以实现,在中等教育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越来越成为并行的双轨。

高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张来缓解。从总体趋势来看,2005到2012年期间高职(专科)院校的招生数呈现比较平缓的增长,从268万人增加到315万人(见图2)。同期普通本科院校招生数却呈现了较快的增长,从236万人增至374万人,反超高职(专科)院校的招生规模。这可能源于这期间不少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从而改变了招生格局。相比于中等教育普通轨和职业轨逐渐收敛的趋势,高等教育阶段的这两轨差异较大,表明高等职业教育仍有待发展。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在专科层次,但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来看,部分本科院校转型从事职业教育已经进入政策议程,应用型本科的发展已在探索之中。可以预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既朝着横向扩张,又向着纵向延伸。

从招生规模来看,中等职业教育在近年来无疑经历了明显的扩张,与普通高中教育并行;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则仍经历波折,但国家政策预示它的扩张将逐步推进。这样的发展会强化现有的双轨制教育体系,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育类型的划分相对应,双轨制教育体系在中国逐渐成型。目前的高考制度是否与这样的结构相适应是下一部分要讨论的问题。

二、连接双轨教育体系的单轨选拔制度

中国学生升入高等院校的途径主要是统一高考。考试内容是一般性知识及知识的应用,属于普通教育的内容,是学术型测试,不涉及任何技能的考察。而满足条件的中等学校毕业生必须参加这个考试,填报志愿,按照分数高低分批次被录取进入不同的学校。高职院校的主要招生渠道也一直通过高考进行。

从学生的角度看,统一高考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职学生的升学愿望。由于中考已经依据普通教育的标准起到了很强的筛选和分流作用,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一般性知识,而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进入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学习某项职业技能和一般性知识。由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结构设计导致较少时间分配到文化课上,而且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通过三年的高中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生而言文化课成绩更加落后。采用统一的学术型高考形式,可以预见中职学生很难与普高学生竞争。从教育部发布的各教育阶段升学率的计算方式来看,高考升学率为普通高校招生数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数之比②,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根本不在基数之中,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学生群体升学的人数很少,在统计中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中职生并非没有升学意愿。根据丁良南在五所中职学校的调查,68.8%的中职学生把升学作为毕业后的设想。一些中职学校为了回应这些需求,把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组织起来,提供专门的培训以增强其升学的竞争力[5]。

从高校的角度看,统一高考使高职院校很难录取到对口的中职学生,而且录取到的普通高中生学业成绩也多数偏低。目前高等学校录取分批次进行,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科院校只能在所有本科院校录取结束之后,才能对余下的考生进行录取。普通高中成绩较好的学生被录取到本科院校,而余下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被录取到高等职业学校。此外,由于高职院校录取学生的主要途径仍旧是高考,那么他们能够录取到已经具备一定技能基础的、对口的中职学生就很少了。

总之,由于连接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主要通过统一高考这一条通道,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方面处于劣势,很难获得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机会;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术轨中成绩较差的学生,而不是更加对口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双轨的教育体系只由单轨的选拔制度连接起来,其结果就是中职学生很难考入大学深造,获得技能上的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只能招收到普通高中学术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这就使得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出现问题,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很难输送到高等职业院校。

可见,目前的统一高考已经不能适应双轨的教育体系,特别是给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两种模式高考的提出无疑从概念上为解决这样的结构功能不适应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改革方向。升入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与现行的高考脱钩,实行双轨的选拔机制,是对当下选拔机制的完善。由于这一轨的考试很可能学术与技能并重,必然会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考试竞争力,从而更好地与普通高中学生竞争,因而也让他们有更大可能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现实中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已经开始试点,接下来笔者将主要针对上海和浙江最近发布的招考政策进行总结和对比分析。

三、上海和浙江的高考双轨制制度设计

作为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上海和浙江于2014年9月分别出台了《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制定了高考双轨制的具体政策和实施步骤。下面将从普高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的升学途径来比较上海和浙江的高考双轨制制度设计。

如果上海的普高毕业生想要升入普通本科院校,他们需要参加统一高考,获得语文、数学和外语成绩,然后加上其在高中阶段自主选择的三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③。如果他们想要升入专科高职学校,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仍旧是参加统一高考,语数外三门成绩作为高职学校的录取依据;第二种是通过高职学校的自主招生,报考学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测试成绩加上该生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高职学校的录取依据。

上海的中职学生如果想要升入高等职业学校,主要通过高职学校的自主招生。专科高职院校依据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中等职业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学习水平考试、思想品德评价等)和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学习记录情况等)进行录取。如果想要进入本科院校,他们可以通过应用本科专业招收“三校生”的途径④。 2018年起,上海市高等学校应用本科专业将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依据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及统一考试成绩录取。

对于想要升入普通本科院校的浙江普高毕业生,他们需要参加统一高考,必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加上三门选考科目的成绩作为高考总成绩,与高中学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作为高校录取的基本依据。如果他们想要升入高等职业学校,需要参加高职提前招生。高职院校录取以普高学生的高中学考成绩为基本依据。

表1 上海和浙江高中生升学途径

对于浙江的中职毕业生,如果想要升入高等职业学校,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参加高职提前招生,以全省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成绩为录取的基本依据。二是参加单独考试招生,即技能型高考,实行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相结合,以必考科目的语文和数学成绩以及全省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成绩作为基本依据。浙江省的方案提出技能型高考这种模式也将被有计划地扩大到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招考之中。

从表 1中可以看到,独立于统一高考之外的其他考试招生模式已经在上海和浙江的方案中成型,其中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上海的专科高职学校招生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依赖于统一高考而且并未提出技能型高考方案,而浙江则提出了与统一高考相对的单独招生考试,尝试建立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考试体系。第二,中职学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普通本科院校的应用本科专业就读,表明两省将向上提升职业教育的层次,改变高等职业教育停留在专科教育层次的格局。第三,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在两省的方案中都有体现,招生对象包括普高和中职学生。

四、技能型高考与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模式多元化

教育部于2013年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指导意见提供了六种高等职业教育的考试招生方式,包括“文化+技能”的高考、示范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综合招生、以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成绩为主的对口招生、中高职贯通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高等职业学校单独招生从2007年就在四省的八所示范性高职院校试点并逐步扩大到其他地区,其招生比例也从占招生计划总数的10%以内增加到20%,这仅限于已经有单独招生经验的高职院校。统一高考之外的考试招生模式已经越来越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的重要渠道。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2013年我国高职总共招生是318万,其中144万人通过非高考形式录取,非普通高考学生占到43%[6]。

两种高考模式的提出,并不仅仅意味着在统一高考之外设立统一的技能型高考,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打破统一高考对于高中生升学和高校招生的垄断,探索更适合当前教育体系的考试招生制度,使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能够更好地衔接起来。由于目前的高考双轨制在不少地区仍停留在概念阶段,上海和浙江也还在制度实验之中,其可能出现的正面或负面效应还难以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虽然唯一最好的模式可能并不存在,上海和浙江的试点却可能为其他省市的高考双轨制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路线已经明晰的时候,各省市需要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制度设计,把抽象的制度概念演变为切实可行的制度方案。

注释:

①图1和图2的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的官方网站http://data.stats.gov.cn/ 。

②参见教育部官方网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9/156874.html。笔者本想以普高升学率和普高毕业生数来估算普高升学人数,然后以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数减去这个普高升学人数来看中职升学人数及比例。但是,计算过后得出普高升学人数几乎等于高等学校当年的本专科招生数。查过各指标的统计和计算口径,才发现高中升学率背后的假设是只有普高学生升学。

③普通本科院校的自主招生由于与双轨制的话题关联不大,在此不做讨论。

④由于上海市高校录取依据中不仅包括统一高考的成绩,还包括高中阶段自主选择的三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而方案中并未提及选考的这三门是否开放给中职学生。在此我暂时没有将其纳入中职学生的升学途径分析之中。

参考文献:

[1]胡乐乐.高考“双轨制”改革利好明显[N].光明日报, 2014-03-27(02).

[2]UNESCO. ISCED 2011[R] .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2012.

[3]潘懋元. 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体系刍议[J]. 教育研究, 2005(5): 26-29.

[4]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 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依然突出——2011年度全国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给状况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 2012(6):70-77.

[5]丁良南. 中职学生升学意向调查报告[J]. 当代教育论坛, 2011(12): 64-66.

[6]李小琳. 职业教育招生方式增多非普通高考生占43%[EB/OL]. [2014-09-26].http://edu.people.com.cn/n/2014/0626/c1053-25205585.html.

(责任编辑蔡宗模)

Double-track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o Establish the Enrolment

and Exam System Adapting to the Double-track Education System

LONG Yi

(Schoo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Monash University, Melbourne Victoria 3145, Australia)

Abstract:Demand for high skilled workers is increasing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To meet the labor market dem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experienced an expans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becoming a paralleled counterpart to general education. But the curre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does not function well in bridging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wo-tier examination system for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will hopefully address this functional deficiency and guide the future reform fo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ts 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the regional variation can be observed from the recent Shanghai and Zhejiang pilots. These regional institutional experiments can avoid systematic errors and provide institutional learning for other regions.

Key words: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system of examination and enrollment; double-track system

董向宇(1984-),男,土家族,湖北巴东人,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引用格式:高芳祎,董向宇.信号理论视域下“双轨制高考”改革的逻辑[J].重庆高教研究,2015(1):31-35.

Citation format:GAO Fangyi, DONG Xiangyu. Logic on the Reform of Double-track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Signal Detection Theory[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5(1):31-35.

■ 双轨制高考改革专题

猜你喜欢
双轨制高考改革职业教育
浅谈我国无效婚姻制度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期双轨制高考的改革路径
双轨制:转型期的建筑业生产政体——基于Z、H两个工地的个案研究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