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治疗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魏鹏1,杨向军2,付强1,吴强1,朱可1,王璐璐1,邱成荣3,张倩1,钟健3
(1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徐州 221009;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江苏大学医学院)
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PCI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CI高危NSTE-ACS患者107例,按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56例和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 4 h 替罗非班组血CK-MB、cTnI 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总出血事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MACE总发生率及其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替罗非班能改善高危NSTE-ACS行急诊PCI患者的心脏供血状况,降低MACE发生率,且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41.016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41-0043-02
收稿日期:(2015-06-02)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引起不完全性阻塞性血栓形成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由于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条件和始动因素,抗血小板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就替罗非班对高危NSTE-ACS行急诊PCI患者强化抗栓治疗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3年1月~2015年1月首次发生症状并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行PCI的高危NSTE-ACS患者107例,男61例、女46 例,年龄35~75(58.13±14.70)岁;入选病例均符合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NSTE-ACS诊断指南中高危患者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以下患者:①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及PCI史、冠状动脉搭桥史;②有慢性心力衰竭及肝肾功能不全;③阿司匹林、肝素、替罗非班及造影剂过敏;④难以控制的高血压;⑤入选前3个月内有活动性出血及血液系统疾病;⑥脑血管疾病者及周围血管病变等。107例按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两组,即替罗非班组56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服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在发病24 h内行PCI,术前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嚼服、氯吡格雷300 mg口服;经右侧桡动脉或股动脉路径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罪犯血管后行PCI,术毕冠状动脉造影示残余狭窄均小于20%、出现TIMI血流3级( 手术成功)。患者均常规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依诺肝素钠治疗,且有适应证的患者同时接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以及ACEI/ARB等药物治疗。替罗非班组PCI后静脉应用弹丸注射替罗非班10 μg/kg,注射时间不少于3 min,后以0.15 μg/(kg·min ) 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36 h。
1.3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 I(cTnI) 水平检测采用7600-020全自动生化仪(日立公司生产,日本)及其配套试剂盒(上海复兴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中国)以免疫抑制法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及术后 24 h血CK-MB水平;采用Centaur CP化学发光仪(西门子公司生产,德国)及其配套试剂盒(西门子公司生产,德国)以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及术后 24 h血cTnI水平。
1.4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观察 ①出血事件:因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致血红蛋白明显下降大于50 g/L或血红细胞压积明显下降大于15%为大量出血;因自发血尿、呕血等致血红蛋白下降大于30 g/L或血红细胞压积下降大于10%为少量出血;血液丢失未达到以上标准为不明显出血。②MACE:记录患者发病6个月内(包括住院期间)继发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颤、Ⅱ度及Ⅲ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率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血CK-MB、cTnI水平比较入院即刻两组血CK-MB、cTnI 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24 h替罗非班组血CK-MB、cTnI 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均<0.05) 。见表1。
表1 两组血CK-MB、cTnI水平比较( ± s)
表1 两组血CK-MB、cTnI水平比较( ± s)
组别nCK-MB(U/L)cTnI(ng/mL)替罗非班组56 治疗前50.78±9.621.25±0.65 治疗后216.88±35.26*4.18±1.03*对照组51 治疗前50.71±10.101.40±0.61 治疗后244.64±18.834.71±1.08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两组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替罗非班组大量出血1例(1.8%)、少量出血1例(1.8%)、不明显出血1例(1.8%),对照组分别为0例(0.0%)、1例(1.9%)、1例(1.9%);两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两组MACE发生情况比较两组MACE总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MACE发生情况比较[例(%)]
3讨论
近年来,ACS的发生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对于NSTE-ACS特别是高危患者,若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将发展为STE-ACS甚至出现心源性猝死[2,3]。目前,PCI仍是高危NSTE-ACS心肌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与此同时抗栓药物强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常规使用抗栓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类等。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而抑制血小板TXA2的合成和释放降低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阻断ADP途径的血小板聚集,二者对于其他激活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效[4]。然而,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共同通路是血小板表面的GPⅡb/Ⅲa受体,阻断其功能必然可以消除激活剂诱发的血小板聚集。
替罗非班属于非肽类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具有高度特异性,能阻止纤维蛋白原与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竞争性地抑制包括肾上腺素、5 -羟色胺、ADP、胶原、凝血酶等在内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交联和聚集。在常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能发挥强效、全面、彻底的抗血栓效果,有利于改善心脏供血,改善心功能[5]。本研究结果显示,PCI后24 h,血CK-MB、cTnI 水平替罗非班组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直接证明了替罗非班的抗血栓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肝素治疗基础上合用替罗非班治疗高危 ACS和接受急诊PCI患者有更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存在着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6,7]。本结果显示,替罗非班组患者总出血事件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增加。近年来国内外还有多个研究结果表明,以替罗非班为代表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能显著降低ACS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8,9]。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继发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替罗非班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以及整体MACE发生率降低。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2, 40(5):353-367.
[2] Fuster V, Badimon L, Badimon J, et al. The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th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N Engl J Med, 1992,326(4):242-250.
[3] 雷大洲,王津生,王 岩. 替罗非班对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后冠脉无复流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14,54(41):73-74.
[4] Mangiacapra F, Muller O, Ntalianis A, et al. Comparison of 600 versus 300-mg Clopidogrel loading dose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rimary coronary angioplasty[J]. Am J Cardiol, 2010,106(9):1208-1211.
[5] 扬帆,赖沙毅,王红.国产替罗非班对冠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4):365-368.
[6] Gibson CM, Dotani MI, Murphy SA, et al. Correlates of coronary blood f low before and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angiographic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the RESTORE trial[J]. Am Heart J, 2002,144(1):130-135.
[7] Schneider DJ, Herrmann HC, Lakkis N, et al.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tirofiban in blood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inhibiti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after greater bolus doses of tirofiban[J]. Am J Cardiol, 2003,91(3):334-336.
[8] 陈洁,王敬平,雷新宇,等.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10,8(6):667-668.
[9] Song Y. Evaluation on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irofiba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 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 2007,27(2):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