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铭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小学教学中综合性必修课程,该课程为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有效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思想全面快速发展阶段,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探讨,希望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问题;教学对策
一、目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多是教师硬性灌输,空洞说教生搬硬套的多,“润物细无声”的少注重用说教的方式抓典型、树榜样、大张旗鼓地搞宣传,忽视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少教师缺少系统的深层次的研究,很难掌握道德发展的规律,只是通过以往教育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且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效性。
(二)无法深刻理解教材所起到的作用
很多教师以教材为主体,在上课的过程中基本是带着学生阅读教材,不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来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没与学生在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道德实践相联系,使得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内容。
(三)教师对学生活动缺乏理解
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体会到思想品德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非常良好的作用。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活动非常看重,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进行活动,教师就会担心没有按照新的课程改革方案教学,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没有多大效果的。
(四)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重视不够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學校所采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其中内容肯定会有不一样,但是,不论哪个版本的教材,其宗旨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够仅按照教材中的进行教学,而要通过对学生感情的激发,引起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共鸣,这样才能对品德教育就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
在对学生复杂心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深刻领会教材的精神。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作为认知的基础,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引进,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需求进行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思想品德的内涵。
(二)思想品德教学要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在如今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的各种教育,其所见识到的世面更加广阔、宽广。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比如对于社会上存在的崇洋媚外的普遍现象,可以让城市的学生到农村去感受一下我国农村的真实生活环境,使他们感受到在我党的领导下,农村生活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加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师用人格魅力感召学生
小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情绪化明显,容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广大教师要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及身教胜于言教的意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肇一笑,在小学生的眼里都是模仿、借鉴的榜样,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和乐于与学生交朋友、谈知心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
每个人在形成自己思想品德的时候是由行、意、情、知协调发展的,所以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培养。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小学教学阶段一定要按照《小学品德新课程标准》《中小学德育教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导方针和精神进行教学,使小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能够拥有健康、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总之,思想品德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性,教育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了明确目标、更新观念,加强课前设计等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促进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