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人格在缓冲老年人负性情绪中的中介作用
涂阳军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82)
摘要〔〕目的考察道家人格在缓冲老年人负性情绪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道家人格量表、特质焦虑和抑郁简式量表对237名老年人进行调查,通过路径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静、躁维及联系、矛盾维的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50%,自然、柔韧、谦退、超脱和寡欲约占总效应的8%。道家人格多个维度对焦虑的中介作用强过对抑郁的中介作用。二阶因素“真”的各个子维度起到了正性缓冲的中介作用,二阶因素“伪”的各个子维度起到了负性加剧的中介作用。结论道家人格多个维度在生活事件与负性情绪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道家;道家人格;特质焦虑;抑郁;负性情绪
中图分类号〔〕B848〔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第一作者:涂阳军(1980-),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人格心理研究。
研究发现,道家认知疗法能对焦虑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能有效缓解抑郁,还能够有效降低人的神经质得分,改善应对方式,控制早期高血压及减少A型行为,其思想核心为讲解并熟读32字诀(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清静无为,顺其自然)〔1〕。而道家人格各维度的内涵恰与道家认知疗法中的“32字诀”具有许多相同之处〔2〕。如静、躁维度对应“32字诀”的清静无为,自然本真与顺其自然,谦退与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寡欲与少私寡欲,知足知止;柔韧与以柔胜刚。本研究旨在观察道家人格在缓冲老年人负性情绪中的中介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武汉某老年大学237名学员。年龄(61.96±8.66)周岁,男68名,女169名。
1.2工具①贝克抑郁简式〔3〕。②特质焦虑〔4〕。③生活事件量表〔5〕:共58道客观是否题。“是”计1分,“否”计0分。④道家人格量表〔6〕:共57道题项,包括自然本真(自然、本真)、情绪情感(静、躁)、意志品质(柔韧)、因应处世(谦退、超脱、寡欲)、认知思维(矛盾、联系和变化)5大领域10个维度。二阶因素分析表明:道家人格之静、联系、变化、柔韧欲等7个维度属于道家所推崇的“真”的内容,而躁、矛盾和超脱等3个因子属于道家所反对的“伪”的内容。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方法采用温忠麟等〔7〕推荐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中介效应检验中,如果仅有一个中介变量,则按分别进行3次回归的方法进行检验。如果有一个以上的中介变量,则首先通过Lisrel建构结构方程模型,然后利用Lisrel输出的数值对路径的效应进行分解和检验。在Lisrel输出的结果中给出了3个值:第1个是参数估计值,代表自变量的总体效应或间接效应值;第2个是标准误;第3个是t值,一般>2即认为显著。首先考查各自变量、中介变量及因变量间的相关。接着就特质焦虑、抑郁及负性情绪(将特质焦虑与抑郁分数加总),按自然和本真(自然本真),静、躁(情绪情感),联系、矛盾和变化(思维方式),谦退、超脱和寡欲(因应处世),柔韧(意志品质)及自然、本真、谦退、超脱、寡欲和柔韧(道家人格词汇形式)的顺序,依次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见表1)。
2结果与讨论
无论因变量为特质焦虑、抑郁还是两者加总后的负性情绪,道家人格之自然、联系与矛盾、静与躁、柔韧的中介效应均显著。静、躁及联系和矛盾性的中介效应最大,几近占到了总效应的一半。其原因可能在于,静躁与负性情绪本身就同属于情绪情感领域,同一领域的心理变量间,其中介缓冲作用当然也会更大些。从道家老庄之思想内核来看,思想上明道,心灵深处保持宁静,保守道之静根及保持对外界物质的克制和少私寡欲,这些都具有应对心理问题或压力的功效。而其“顺应自然”的主导精神价值能够涵化到其处理心理问题的各个层面,其手段主要包括认识转换和控制方式等〔8〕。所谓的认识转换,也即上述道家之认知思维特征:体道、悟道,懂得道之运行的规律,以道之运行的思维特征来看待万事万物,从思想上与道接近。而所谓的控制方式,实质也即由清静无为、心斋与坐忘等求得心灵宁静、内心安适的方法。其不但有生理方面的作用,并且能促进心理放松,预防情绪不稳及心理冲突的发生〔9〕。
本研究显示,在对抗焦虑与抑郁等情绪中,道家人格在缓冲老年人焦虑方面的作用要大过其对抑郁的中介作用。这一结果从实证研究层面再次表明:在儒家之积极进取与现实客观环境发生冲突而导致人之内心苦痛不安之时,源于道家思想并与道家人格疗法之核心内涵具有一致性的道家人格,具有缓冲负性情绪作用,能起到缓冲内心苦痛作用。由此而成为老年人心理平衡的一道保护屏障。只是在应对由践行儒家之志而导致内心冲突和苦痛过程中,其对焦虑作用比对抑郁作用更大些。
各中介效应除大小的区别外,还有性质的差异。其性质主要有两类:一类为自变量负向作用于中介变量,中介变量又负向作用于因变量,中介变量最终表现为一种正性的缓冲作用。这类性质的中介变量有:自然、联系性、静、柔韧、谦退与寡欲,其属于道家人格二阶因素“真”。这一结果暗示:尽管生活事件容易使老年人情绪不安,引致神经质性焦虑与抑郁,但尝试着
表1道家人格各维度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中介变量直接效应总间接效应因变量结论自然0.27(87.10)0.04(12.90)特质焦虑部分中介0.28(90.32)0.03(9.68)抑郁部分中介0.33(91.67)0.03(8.33)负性情绪部分中介联系、矛盾0.17(54.84)0.13(41.94)特质焦虑联系和矛盾维度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39和0.093,t值分别为3.08和6.650.28(75.68)0.09(24.32)抑郁联系和矛盾维度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29和0.058,t值分别为2.99和5.610.24(64.86)0.09(35.14)负性情绪联系和矛盾维度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42和0.091,t值分别为3.07和6.58静、躁0.17(51.52)0.16(48.48)特质焦虑静和躁维度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107和0.060,t值分别为6.74和4.660.28(73.68)0.10(26.32)抑郁静和躁维度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73和0.029,t值分别为5.56和3.530.18(62.07)0.12(41.38)负性情绪静和躁维度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75和0.041,t值分别为6.68和4.55柔韧0.28(90.32)0.03(9.68)特质焦虑部分中介0.34(94.34)0.02(5.66)抑郁部分中介0.33(91.67)0.03(8.33)负性情绪部分中介谦退、超脱、寡欲0.28(90.32)0.03(9.68)特质焦虑谦退、超脱和寡欲维度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07、0.007和0.016,t值分别为1.73、1.71和2.540.35(97.22)0.01(2.78)抑郁谦退、超脱和寡欲维度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06、0.009和0.002,t值分别为1.59、1.93和0.660.34(94.44)0.02(5.56)负性情绪谦退、超脱和寡欲维度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08、0.009和0.012,t值分别为1.75、1.93和2.21自然、谦退、超脱、寡欲、柔韧0.26(83.87)0.06(19.35)特质焦虑柔韧、自然、超脱、谦退和寡欲维度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11、0.031、0.006、-0.009、0.016,t值分别为:2.17、2.72、1.81、-1.97、2.720.33(89.19)0.04(10.81)抑郁柔韧、自然、超脱、谦退和寡欲维度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13、0.019、0.006、-0.005、0.003,t值分别为:3.34、2.52、1.77、-1.40、0.540.32(86.49)0.05(13.51)负性情绪柔韧、自然、超脱、谦退和寡欲维度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13、0.029、0.007、-0.008、0.012,t值分别为:2.36、2.71、1.94、-1.91、2.30
()内为该效应占总效应百分比;仅报告中介检验显著的结果;1.96
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适、并以相互转化、不断流变的思想来看待所面临的困难、在困境中信守自然顺任无为之理,但同时也保持对机会来临前的高度准备状态,积极积蓄力量与资本,暂时淡化自己的欲望及对目标追求的强烈动机,为人不过于争执好强,将能够十分有效地降低自己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水平,并在自我情绪调整中,迎来人生可能的转机与机会。而这调整的自适应过程,也恰是古时身处不利环境中的智者和伟人们,在身陷囹圄之时的明智之举,这也是道家思想中极具有智慧与人生真谛的在心理行为层面的精华之举。另一类为自变量正向作用于中介变量,中介变量又正向作用于因变量,中介变量最终表现为一种负性的加剧作用。这一类性质的中介变量有:矛盾性、躁、超脱,其属于道家人格二阶因素“伪”。这暗示: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内心郁闷不安而焦虑万分之时,内心如果因为生活事件而骚扰不安,同时囿有一己之私或一孔之见,思想上矛盾冲突不断,这些心理行为层面的举措,将会进一步加剧老年人内心的抑郁与焦虑等负性情绪,并将对问题的解决设置人为障碍。其从本质上反映的是道家极力反对的处事之道,长此以往下去,恐有陷入道家庄子倒悬之民的危境。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数生活事件面前,老年人似乎学得了更加敛藏自己,在待人时,往往变得更为谨慎而谦逊有礼,于人于物不好争执。但为何一个人在许多生活事件面前变得益发谦退时,其特质焦虑、抑郁和负性情绪反向会越高?其解释可能还得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说起,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反映在人性心理层面,往往塑造了中国人待人时十分谨慎小心并十分谦逊、谦退的性格,但却导致了缺少敢讲敢说的灵性,凡事也不怎么会生气的性格,害怕撕破脸,也怕打官司的心理。由文化形塑的谦退与和谐就会与不能不伸张的利益和诉求产生剧烈的冲突,由此而形成一种表面上维持和谐,但台面下却暗藏着不和的虚性和谐,即所谓的窝里斗。此时,身处此环境中的个体也只能在行为上采取有限的区隔或隐抑的方式〔10〕。无论是区隔还是隐抑,都暗含了对矛盾冲突或冲突对象小心谨慎地对待,同时也必须在明知自己内心情绪不安或抑郁或焦虑或其他负性情绪的事实面前,行为上却表现得更为谦逊有礼、谦退有加。此时,谦退的行为就具有了神经质性的特性——外在的谦退行为往往伴随着内心极度的焦虑、抑郁或其他令人不安的负性情绪。
总的看来,但凡世事不顺、事多且烦,乃至身陷困境时,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适、思维开放并持联系的观点,为事保持适度且灵活的坚持性,于物不过于执着与追求,待人谦让有礼,不急于争执,都将有利于个体渡过心理的危机,并顺利解决所遇到的难题,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因生活事件带来的焦虑等负性情绪。当面对困难、问题或心理烦扰之时,应该对人性变化、心理行为的改变持有有层次的系统的整体观。这一整体的系统观取向将有助于心理治疗者重新认识西方有关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这些疗法往往都过分关注从人性到知-情-意-行各个层面某一个方面的内容,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心理问题的产生、治疗、恢复等,本身就反映了由人性、知-情-意和行为特征建构而成的有层级的、动态的、互动的、整体而有机的体系,其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性整体。
3参考文献
1张亚林,杨德森.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简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3):188-92.
2涂阳军,郭永玉.道家人格结构的建构〔J〕.重庆: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1):18-24.
3张作记.中国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22-3.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8-41.
5王滔.大学生情绪应对的策略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09.
6涂阳军,郭永玉.道家人格的测量〔J〕.心理学探新,2013;34(4):296-300.
7温忠麟,侯杰泰,张雷,等.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20.
8景怀斌.传统中国文化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三种思路〔J〕.心理学报,2002;34(3):327-32.
9郭永玉.静修与心理健康〔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75-81.
10黄囇莉.华人人际和谐与冲突:本土化的理论与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63-8.
〔2013-12-05修回〕
(编辑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