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对策研究

2016-01-06 09:10王吉刚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对策研究

莱州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对策研究

王吉刚

(中共莱州市委党校,山东 莱州 261400)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莱州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环境治理、彰显文化特色、注重政策引导、实施管理创新,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美丽乡村;莱州实践;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2014-10-28

作者简介:王吉刚(1964-),男,山东莱州人,中共莱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F327.52文献标识码:A

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农村。2013 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2013年2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提出了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在全国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农民美好生活的家园。”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体,基本特征主要集中体现在“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美丽乡村建设是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1],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形象表达[2],回应了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关切。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更高层级迈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1莱州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莱州紧紧抓住“宜居文明新莱州建设”战略目标,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统领新农村建设全局,突出“环境优美宜居、产业生态高效、生活文明健康”三大重点[3],聚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1 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优美宜居的城乡环境

一是实施省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实施“两覆盖、三整治”。即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所有村,实现了生活污水处理覆盖到所有镇驻地和重点村,全面整治石材镁石生产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水源地污染。二是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运行。推行“户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的环卫一体化运行模式,实现了村级保洁员、卫生管理员和环卫所长的专职化管理。按照“市场化运作、公司化模式、精细化管理”的模式,逐步实施镇街环卫一体化运行由服务公司托管。三是实施生态文明示范片建设。在规划上,由专家组对生态文明示范片村庄的规划逐村评审通过。在清理上,在确定的村庄高标准开展“四大堆”清理。在亮化上,村庄路灯实现亮化全覆盖。在建设上,突出农村韵味,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弘扬传统文化,彰显乡土特色。四是实施生态环境改善工程。重点抓好南阳河、大基山2处省级水利风景区创建,每年打造17处绿色河渠坑塘。构筑生态林网,重点抓好“一区两线四流域八水库”水系的造林绿化。硬化改造农村公路,村庄的村内路、连村路全部实现了硬化绿化。推广洁净能源,建设户用沼气2.1万户、工程沼气116处,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面积达21.3万平米。

1.2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强化高效生态的产业支撑

一是发展生态农业。抓牢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落户莱州的契机,新增特色农业生态园20处,增加“三品一标”认证65个。以莱州浅滩升级为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为契机,放流水产苗种8.7亿尾,发展无公害养殖面积1.8万公顷。规范升级畜禽养殖行业,全市规模化养殖比重达86%,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二是发展生态工业。重点引进大型的生态工业项目,增强带动辐射能力,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乡村工业转型升级。加大资源型企业的整改力度,关停石材、废旧塑料、轻烧镁等污染环境的小型加工企业30多家。三是发展生态旅游。滨海区域,重点打造东海神庙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滨海旅游板块隆起。东南山区,重点打造云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大基山生态园、中华月季园,发展环山旅游产业。在镇村,创建省级旅游强乡镇2个、旅游特色村9个。

1.3 实施市民素质提升,推广健康文明的生活模式

一是道德工程建设。不断深化孝诚爱仁“四德建设”,建成思想道德活动室580个,村居善行义举四德榜实现100%全覆盖。推进基层文明创建,开展“四风进农村”、“读唱做”等活动。17处镇街全部建成较高标准的综合文化站。二是社区建设运行。按照烟台社区家室建设标准,高标准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72处,开展了以“环境卫生保洁、社区规范运行、公共公益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试点。三是社会管理创新。实现市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全域覆盖,建成95处农村社区综治工作室。推进256个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配备三级网格员1551人。

1.4 扭住推进机制建设,激发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活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市级领导包保片、部门主要负责人联系点制度,形成了组织领导体系。二是加强资金整合。按照“对上争一点、市里拿一点、镇村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要求,建立立体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市级每年拿出3000万专项预算进行奖补,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三是加强长效管护。定队伍、定资金、定制度、定标准、定奖惩,建立运行管护机制,逐步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管护的专兼职队伍。四是加强督导考核。建立横向抓部门、纵向抓镇街的考核体系。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实事和农村干部干事创业考核,定期开展人大、政协专项视察。五是加强宣传引导。在电视台、《今日莱州》开辟美丽乡村建设专栏,宣传先进、曝光后进,营造氛围。开展“十佳风情宜居乡村”、生态文明示范村等各层面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提升各个层面建设水平。

2莱州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有待深化完善

莱州先后编制完成了市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规划,但是仍有部分村庄特别是二、三类村庄还没拿出规划。已规划的村庄,有的村规划编制形式较单一,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方面不到位,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同质化建设严重;有的村多次规划,各有侧重,实施起来无所适从。

2.2 农民的主体作用有待充分发挥

突出表现为“政府主导有余,农民认识不高、参与不足”,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有的仅停留在“清扫卫生、硬化道路、改善环境”的低水平认识上;有的存在“等靠要”思想,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事,参与意识不强;有的在涉及自家附属建筑拆除、改水改圈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时,以种种理由拖延或阻挠工作开展,支持力度不大。

2.3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有待彻底解决

在种植养殖业方面,农村畜禽粪便、污水和废弃物、农药化肥、农药包装物(特别是农药瓶)等污染日益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部分。生态环境方面,水源地的畜牧养殖、石材等矿山的生态修复、河道塘坝的生活和建筑垃圾等问题的普遍存在。同时,由于受村级经费紧张以及思想上重建轻管等原因影响,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等方面缺乏长效管护,导致了部分村庄生态环境问题出现反弹现象。

2.4 乡村文化特色有待挖掘利用

由于受整体规划、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富有特色的丰富的农村文化资源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尚未得到深入挖掘发展。比如,就历史文化而言,据莱州文化部门统计,目前莱州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古迹、古民居、古树、古井、祠堂、“非遗”、历史人物等)村庄有243个,目前只对10个特色村庄进行了规划设计。

2.5 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有待加大投入

这些年,莱州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主要是来自省级拨付的“农村连片整治项目”、“农村公路网化工程”资金和市财政的每年3000万元奖补资金,除此之外主要靠镇村投入,镇村的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建设资金的投入。以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为例,2013年莱州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只有79个,50万元—100万元的村54个,5万元—50万元的村242个,5万元以下的村603个,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直接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步伐①数据来源于《莱州统计年鉴-2014》.。

3莱州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3.1 坚持规划先行,构建市镇村三级规划和标准体系

规划是龙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前提。要根据莱州农村地域特点、生态环境、经济条件,编制形成完整有序、衔接紧密的三级规划体系,真正实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一是统筹兼顾,城乡一体。要结合城乡一体总体规划,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到城乡一盘棋,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借鉴已有的成功范本,因村制宜,分类规划,形成工业特色村、高效农业村、休闲产业村、综合发展村、城市化建设村等多种规划和建设模式,突出乡村田园特色,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三是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要按照“政府引导、专家评估、公开征询、群众讨论”的办法,通过民主议事程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确保村庄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四是制订标准,配套实施。要配套制订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逐步将标准化工作嵌入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使规划更具可操作性,使基层干有方向、做有标准。

3.2 发展生态产业,强化美丽乡村的支撑能力

发展生态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发挥生态产业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作用,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动力。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各具特色的村级主导产业。重点抓好绿色农业示范区、畜禽产业化、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农业品牌化战略、农业休闲观光带建设等五大工程,全面提升产业层次,着力打造精品生态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根据莱州生态功能区规划和产业导向政策,突出以“一港、一环、五大组团”为主体,加快打造“六大特色产业片区”[4],做到企业向园区集中,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提升黄金、石材等资源型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化、高端化、特色化、生态化的工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把乡村旅游业发展与现代农业、自然景观、传统风貌、特色民居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生态观光、高效农业、特色采摘、民俗文化游、古镇名村游等旅游项目。重点推进莱州15个特色村庄和62个特色项目建设,规划建设集农业观光、吴氏太极、瓜果采摘以及生态游、名山游、古树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精品生态乡村旅游线路,将“美丽”转化为生产力。

3.3 加强环境治理,优化美丽乡村的人居环境

环境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构建以沿路、沿河、沿海、环城“三沿一环”为骨架、以重要绿化带、农田生态圈、东南部山区为支撑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一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控制农村和农业污染,继续实施“两减三保”(减少农药、减少化肥、保产量、保质量、保环境)计划,开展“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工作,要拓展环卫一体化运行,重点向偏远薄弱村庄规范运行拓展,向村外、田间地头和乡村路垃圾收集处理拓展,向建筑垃圾收集处理拓展,实现城乡生活、建筑垃圾一体化处理实现全覆盖。二是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严格控制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矿业活动,对石材等资源进行生态保护性开采,逐步关闭滑石镁石矿山的开发,对矿山开发和石材加工形成的尾矿废渣进行综合利用。开展生态环境恢复建设,重点开展河流两岸、铁路和公路沿线、主干道两侧、公园和农林防护林网的绿化建设,构建绿色生态廊道。三是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推进南部丘陵山区植树造林工程,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实施水生态建设,重点建设莱州东南山区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争取建成沿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在所有镇街驻地和社区中心村实现全覆盖。保护好田园生态景观、农业生产景观、民俗风情、农耕文化,充分彰显乡村良好的自然环境和风情风貌。

3.4 彰显文化特色,塑造美丽乡村的人文环境

文化特色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只有农村文化发展了,美丽乡村才有内涵、有品位、有活力、有生命力。一是挖掘文化底蕴,突出地域特色。要整合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挖掘利用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和古村文化等人文元素,丰富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内涵,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充分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要依托“山海文化”优势,结合连线成片的环境整治、 景观建设, 打造一批具有沿海、平原、山区等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带,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二是深化道德建设,促进乡风文明。要推进“道德文化讲堂”建设,普及善行义举四德榜,定期开展“身边好人”、文明村(社区)、村内文明一条街等评选活动;完善村规民约,规范设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引导农民群众理解、接受核社会主义心价值观,并转化为自觉追求和行动,让现代文明与乡风民俗共筑美丽乡村精神家园。三是发挥文化功能,丰富文化生活。要文化惠民,改造提升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大力构建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要文化乐民,深入推进农村文化“十百千”计划,即着力培育十个特色文化品牌、培植百支优秀业余文化团队、培养千名农村优秀文化人才,打造乡土文化能人,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亲和力。要文化育民,坚持弘扬主旋律,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升群文化素质。要文化富民,积极扶持农民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形成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创收的新增长点。

3.5 注重政策引导,建立多元稳定资金投入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保障。要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群众自筹资金为辅、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财政投入机制。要进行资金整合,由财政部门负责,整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村级公路网化、造林绿化、危房改造和其他上级补助资金。要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地方财政逐年增加“三农”资金投入力度。同时,要向省、市争取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列项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力度。二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农民筹资筹劳。筹资筹劳体现农民的主人翁和责任意识。要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补助、以物代资、奖补结合等多种手段,继续完善“一事一议”制度,鼓励和引导农民投资捐资、投工投劳,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要支持民间资本以BT、BOT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安全饮水、污水治理、沼气净化等工程建设。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推出适合农业农民的小额信贷金融产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林地、矿山使用权等抵押贷款。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热心人士通过捐助、认建、冠名、结对等多种方式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3.6 实施管理创新,建立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管理创新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制度保障。通过管理创新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责任感、荣誉感,形成经营村庄、社区管理、综合服务。一是坚持建管并重。要逐步健全农村保洁、绿化、护路、护河、护林、社区服务中心等方面稳定的专兼职管护队伍,通过协会组织、受益认领、临近包干等方式,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农村公益项目管护中主体作用。要建立健全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环境卫生保洁的物业化管理制度,以市场化为方向探索建立有偿服务机制。二是完善社会管理。要加快建设新型乡村社区,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实行医疗、计生、养老保险、劳动保障、社会救助等“一站式”服务,不断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以“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反邪教、特殊人群管理、群众工作”为重点,完善综治办建设,扩大村庄技防覆盖面,实现“全天候防控治安、零距离化解矛盾、无缝隙服务群众”工作格局。三是严格督导考核。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指标要纳入政府和部门的绩效考核,明确责任分工、考核标准、奖罚措施,定期进行调度督导和现场观摩,加大农民满意度测评权重,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总之,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短期内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借鉴各地成功做法,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让农村人乐享其中、让城市人心驰神往”的幸福生活家园。

参考文献:

[1]唐珂.推进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N].农民日报,2013-05-15.

[2]徐令义.建设美丽乡村扮靓美丽中国[N].学习时报,2014-09-01.

[3]中共莱州市委 莱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暨乡村文明行动的实施意见[G].2013-12-27.

[4]高国力,等.莱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G].2014-05.

Practice and Measure Research of Laizhou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WANG Ji-gang

(PartySchoolofCPCLaizhouMunicipalCommittee,Laizhou261400,China)

Abstract: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eautiful China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rove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hen actively exploring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Laizhou must stick to planning first, developing ecological industry,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demonstrating cultural features, emphasizing policy guidance and implementing management innovation to construct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to a beautiful homeland for the farmers.

Key words: Beautiful countryside; Laizhou practice; measure research

(责任编辑侯中岩)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对策研究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