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大都自身规模小,信用资源不足,又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以利津县中小企业为例,通过开展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实地走访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的活动,全面掌握该县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对合理化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融资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9-0000-01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目前,利津县拥有银行机构9家,分别为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青岛银行、农商行、村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东营银行,网点41个,从业人员482人。保险公司16家,融资性担保公司3家,小额贷款公司3家,民间融资机构6家,借贷服务中心1家,资金合作社2家,投资咨询类公司14家。目前,全县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0.6亿元,自然人人均贷款5.4万元。由于受国家货币政策和经济下行趋势影响,金融机构对经济的信贷投入呈减慢趋势,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总量与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总量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的信贷资金重点支持了石油化工、纺织等主导产业的少数骨干企业,多数企业得不到信贷支持或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据统计,在利津县工商局注册的中小企业达到2000多家,受资金不足的制约,有些项目迟迟不能开工建设,开工的项目进展缓慢,外贸企业受流动资金短缺影响,订单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可以说,融资难、贷款难已成为制约利津县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
(一)贷款成本较高,存在贷款歧视。银行机构现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35%,中小企业贷款一般上浮50%-100%,如有担保公司介入,成本增加2—3个点,合计贷款成本在12%左右,已超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利润率,致使有些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难以接受。市行对县级支行考核不与贷款总量和利润率挂钩,却与贷款风险挂钩,导致银行负责人放款积极性不高。银行嫌贫爱富、趋利避险的现象严重,着重立足大企业、优质客户,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不够重视。
(二)贷款门槛较高,条件较为苛刻。一是银行自身在机构设置、产品设计、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都较高。二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方式要求较高。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是最基本的贷款方式,风险较低,但是中小企业大都抵押物较少,且抵押贷款率较低,致使抵押贷款的企业较少,贷款规模较小;担保贷款是最普遍的贷款方式,有直接担保、互保、联保等形式,但是企业一旦为别的企业担保就形成或有负债,影响担保企业贷款,银行要求担保企业要与贷款企业相当或规模更大,这就形成了企业越大,担保企业越少。
(三)担保机构较少,资本规模较小。我县现有融资性担保公司3家,注册资本都是1亿元,单笔贷款担保不超过注册资本的5%,因此担保规模较小,难以满足企业贷款担保的需要。且担保机构只能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而无法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据调查,我县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遭到拒贷的比例高达30%以上。
(四)信用程度较低,经营不够规范。中小企业在发展上处于成长阶段,企业治理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与银行的准入标准有差距。大多数企业土地使用证、房产证不全,抵押物较少;有的企业用林权、海域使用权、土地流转使用权抵押,但银行反映流转难度大,风险较高;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利润较少,找不到担保企业且无能力支付担保费用,遭遇“担保瓶颈”。
三、解决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需要政府、银行、企业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促进银企合作共赢、企业抱团发展良好局面的形成。
(一)发挥政府扶持和引导作用,进一步改善金融环境。一是加强政府引导。掌握信贷投放政策,建立“融资项目储备库”,向银行机构推荐符合信贷政策的企业和项目;申报有政府参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帮助担保公司准入银行,增加担保能力,缓解企业贷款担保困难的压力;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政银企洽谈会、座谈会和对接会议,鼓励各银行机构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投放力度。二是加强存款管理。将县财政管理各项资金按银行机构贷款额度的比例进行分配,贷款规模增加,财政存款相应增加,反之则减少,实行动态管理,以此鼓励各银行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规模。三是加强信用环境。发挥政府主导、示范和推动作用,规范行政行为,推进信息公开,打造诚信政府;整合信息资源,在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搭建起统一的征信信息系统,完善信用约束机制。
(二)强化银行服务意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一是主动搞好服务。引导各银行机构树立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做好服务工作。在上级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简化贷款手续,探索建立优质企业贷款“绿色通道”制度,提高信贷工作效率。二是争取信贷规模。深入调查研究,了解资金需求,指导帮助贷款单位完善相关手续,积极跑上去争取信贷投放。通过争取总行支持、引入异地资金、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有效增加资金供给,实现信贷投入较快增长。三是创新信贷产品。积极推动知识产权抵押贷款、信贷债券发行、中小企业信用互助计划等金融产品,探索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租金收入质押贷款、小额循环贷款、无抵押贷款等信贷方式,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大力开展表外融资,帮助企业利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债等债务融资工具,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三)强化自身素质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一是强化财务管理,杜绝造假现象。中小企业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二是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竞争是公平竞争。它拒绝欺诈,排斥投机取巧,鄙视一切不讲信誉的行为。作为中小企业,要相互信任、恪守信用、以诚为本。三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企业要找准自身优势,不断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快在股权交易所、“新三板”和主板融资步伐,借助私募、公募、发债等形式融资,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
作者简介:刘坤堂(1982-),男,山东利津县人,学历:本科,毕业于莱阳农学院,现有职称: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金融。
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