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学节奏提高科学课堂的效率

2016-01-05 08:44朱红娟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科学活动教学效率

朱红娟

【关键词】科学活动 教学节奏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117-02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教学节奏的把握是否准确。如果教学的节奏调控得当,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相得益彰,甚至是达到和谐共鸣,那么,教学效率也就一定高。教学节奏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对于课堂教学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公开课、教学比赛的作用更为突出,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

一堂好的幼儿园科学活动应该有怎样的节奏呢?现笔者结合自己参加教学比赛的大班科学活动《会爬杆的小瓢虫》中获得的启发,谈谈对教学节奏的一些思考。

教学信息:

(一)观察小瓢虫爬杆子的有趣现象

1.出示瓢虫和爬杆,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谁?它在哪儿?如果我把杆子轻轻倒过来,你们猜猜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

2.请幼儿观察小瓢虫爬杆子的有趣现象。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杆子轻轻倒过来,小瓢虫就沿着杆子往上爬?有什么秘密吗?

(二)幼儿自由玩“会爬杆的小瓢虫”

师:你们肯定很想和小爬虫玩一玩,现在就请三个小朋友一组,一边玩一边想,待会儿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师指导幼儿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小瓢虫要回家了,请你们把它送到我这里来。

(三)启发学生发现小瓢虫和杆子的秘密

交流:1.你们发现了什么?(杆子里有水)有水就可以让小瓢虫沿着杆子往上爬吗?我这儿就有一根装满水的杆子,请你上来试一试。

2.杆子里还有什么呢?(铁丝)因为有了铁丝小瓢虫不会从杆子上掉下来,是什么原因让有铁丝的小瓢虫不掉下来呢?磁铁带着小瓢虫在水里向下爬很方便,怎么才能让磁铁带着瓢虫在水里向上爬呢?

啟发:如果让磁铁在水里能够浮起来,我们的小瓢虫是不是可以向上爬?

(四)探索怎样让磁铁浮起来

1.首先来想一想,有什么材料可以帮助磁铁浮起来?

师: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小科学家。我给你们准备了海绵、木块、泡沫、塑料片、磁铁,一会儿三个人一组去试一试。在试一试的过程中请小朋友们注意把上面的小皮筋轻轻拉出来就可以把磁铁卡在上面了。

操作(师指导幼儿把两个磁铁分别绑在材料的两边)。

交流:你的磁铁浮起来了吗?是什么材料帮助了它?你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

小结:材料不一样,浮力也不一样。原来泡沫和木片可以让磁铁浮起来。

2.尝试让小瓢虫向上爬。

师:现在请你们把浮起来的磁铁放到这些玻璃瓶中,看看能不能真的带动小瓢虫向上爬。每组派出一个代表(请幼儿代表送磁铁,教师分别试验,幼儿观察)。

师:你成功了吗?你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

小结:泡沫帮助下的磁铁让小瓢虫往上爬,木头虽然能帮助磁铁浮起来可是力量不够大,所以小瓢虫只能停在原地不动了。

结语:你们肯定都想做个成功的实验吧,好,赶紧来做一个吧!

思考一:把握好教学节奏,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强调“以幼儿发展为本”,其实在设计活动时,我们就要开始换位思考,即从孩子兴趣与需求出发,而不仅仅从“我想怎么教”来设计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在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能敏感地觉察到幼儿的兴趣点和需求,否则幼儿的积极性不高,教师讲得再好也不能达到教学的目标;反之,积极的情绪会为优化活动氛围、形成良好的教学节奏打下基础。活动第二部分中的难点是:1.杆子里还有什么可以让小瓢虫不会从杆子上掉下来呢?什么东西可以帮助有铁丝的小瓢虫不掉下来呢?2.磁铁带着小瓢虫在水里向下爬很方便,怎么才能让磁铁带着小瓢虫在水里向上爬呢?3.启发:如果让磁铁在水里能够浮起来,小瓢虫是不是可以向上爬?。那么,怎样让幼儿发现其中的奥秘呢?在设计活动时笔者就考虑到如果孩子答不出来教师是不是就会出现反复纠结的情况,因此,设计了几种提问启发的方式,避免出现教师反复提同一个问题而幼儿又回答不出的情况。教师适当而缓慢的提醒可以让活动更流畅。

思考二:把握好指导节奏,避免发生“有教无学”的现象。教师应把开展科学活动看成是传递的过程而不是建构的过程,要遵循《指南》中“引导幼儿发展的规律性原则,以发展的趋势去关注幼儿小步递进的过程,使幼儿的认识从幼稚到逐步成熟、从不完善的理解到逐步接近正确的认识”。在试教环节,笔者没有留给幼儿更多思考、探索的时间,而是想以一连串的提问达到教学目标,也没有给予幼儿充分探索的时间,产生了急于求成的错误思想,违背了幼儿发展的规律。经过反思,笔者认为活动中应创设宽松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和支持幼儿去探索、验证自己的想法。在活动中,幼儿有了“错误的”想法,就会出现“矛盾”,而我们开展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幼儿学会解决矛盾,使幼儿产生正确的认识,这才是教学任务的“水到渠成”。如果我们急于给幼儿灌输成人认为“正确的”方法或观点,很多时候幼儿只是被我们“教会”了,并没有真正内化和理解知识,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没有真正达成。

思考三:要把握好指导的节奏,让幼儿“吃得饱,吃得好”。一堂科学活动课的知识量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应以幼儿能够接受、消化为限度。过饱容易使幼儿消化不良,过少容易使幼儿产生饥饿感,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对活动的时间和内容进行分配,遵循“主多次少”的原则,在重点和难点内容上多花时间,强化知识内容,在次要内容上少花时间,弱化知识,才能把握好教学节奏,让幼儿慢慢地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笔者认为,在活动开始前,教师最好先在头脑中过一过活动的过程,度量时间,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应对活动中的突变;在教学中应把握舒缓而轻松的原则,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知识,如出示幼儿喜欢但又没玩过的“会爬杆的瓢虫”玩具;在教学重点难点时应从容些(如何利用各种材料让磁铁浮起来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尽量给足幼儿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及空间,不要催促,这样才能为幼儿下一步制作玩具提供可能。

思考四:要把握好指导的节奏,还需要教师“声”“神”并茂。在试教环节时笔者的导师就指出笔者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过于激情,让听课的人觉得过于夸张,神经一直绷得很紧。对此,笔者找出了原因所在:语调过高和语速过快。在整个科学活动中,笔者的声音一直偏于高亢尖利,没有轻重缓急,分不出重点和要点,对于幼儿来说,听的时间长了,很容易疲劳。同时,过快的语速也导致幼儿在活动中不能听清教师的提问和要求。反思到此,笔者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语调和语速,让课堂活动能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一步步展开。例如,幼儿操作前的教学组织,说话的速度和语气可缓一些,“今天老师请来了谁?它在哪儿?如果我把杆子轻轻倒过来,猜猜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这样的适当停顿能给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而操作后的提问,语调可重一点,以便引起幼儿的注意,调动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杆子轻轻倒过来,小瓢虫就沿着杆子往上爬?有什么秘密吗?”这些着重强调的提问可以让幼儿集中注意力来解决重点问题。

当然,教师不同的神态(或庄重、或幽默、或恬静、或豪放等)也可能引起幼儿不同的心理节奏,而不同的心理节奏,又势必会影响幼儿探究知识的节奏。例如,活动中的第二部分“有水就可以让小瓢虫沿着杆子往上爬吗?我这儿就有一根装满水的杆子,请你上来试一试。”这时教师如果是带着充满疑惑的表情,就更能促使幼儿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时只有准确把握教学节奏,才能使科学活动顺利进行。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科学活动教学效率
如何实现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生活化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谈如何提升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效率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幼儿自然观察智能在科学活动中的培养
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