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笙华
【关键词】人文视角 小学数学 圆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052-01
数学教学讲究的是逻辑和严谨,但是其中也蕴含着培养人的道德的素材。通过数学教学来促进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远比空洞的道德说教效果要好。人文教育和数学教育有机结合,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从心底里面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魅力。这也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下面笔者就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圆》一课的教学为例,来说明人文视角下的数学教学是如何开展的。
一、情景引入,引发思考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圆形的东西吗?
生1:见过,碗的边缘是圆形的。
生2:钟表的面盘是圆形的。
生3:车轮是圆形的。
师:说的没错,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与圆有关的东西。那么同学们能说一说如何来画圆吗?(学生沉思)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圆。圆是一个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而这些对称轴的相交点我们就将称之为圆心。按照对称轴的性质,就可以知道圆心到圆边上每一点的距离是相等的。根据这样的性质,我们就可以用圆规来画圆,即固定圆规的一只脚,然后将另一只脚进行360度旋转,这样就很容易画出一个圆,同学们可以试试看。
(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在纸上用圆规画圆)
师:同学们画的如何?你们在画的时候有什么新的体会吗?
生1:感觉很神奇,经过圆规那么轻轻一划,就能够将一个完美的圆呈现出来。
师:是啊,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图形,如看到圆时将它与我们之前学习的轴对称图形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就很容易理解画圆的原理。
设计思路:具备一种联系的人文素养要求我们看到具体数学知识时,不仅仅局限于表面,还需要用联系的眼光来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二、提出问题,增强感受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的画法,那么怎么求出圆的周长呢?
生1:圆的周长不是按照圆的周长公式就可以求出来吗?
师:那你们知道圆的周长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吗?人们是如何发现的呢?在周长公式中,“π”这个字母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1:“π”和我国数学家祖冲之之间有一个小故事,是祖冲之最早计算出了“π”小数点后的第六位,这个发现比国外的科学家早一千年呢!
师:这位同学的知识面还挺广。的确是祖冲之精确计算出“π”的小数点后六位,但是祖冲之在我国并不是第一个计算出“π”的值的人,在祖冲之之前,有一个叫刘徽的科学家计算出来“π”的值是“3.14”,他用“割圆术”计算九十六边形的面积,这是非常大的计算量,而祖冲之要计算出“3.1415926”这个精确值的话,那么就需要计算到16384边形,这样的计算量是无法想象,但是在当时数学计算工具比较低下的情况下,他们依旧算出了这么精确的答案,这就告诉我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要怀着刻苦钻研的心态,用坚持不懈的精神来学习。无论是在数学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都需要怀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心态来克服。
生:原来每一个数学公式背后都有一個这么感人的故事啊!
设计思路:让学生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以及圆背后的故事,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古代数学家的探究精神,使他们被数学家那种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心态所感动。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也能够怀着这样的心态来面对困难。
三、比较学习,加深印象
师:同学们,圆的周长公式我们已有所了解,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公式课本已给出,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相同周长的圆和正方形,哪个面积比较大呢?
(有的同学开始独立思考,有的同学两两细声讨论)
师:你们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呢?
生1:是圆的面积比较大。
师:没错,这是由圆的性质来决定的。圆是一种很美的图形,象征着一种圆满。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圆来创作不同的造型,体会圆所带来的美感。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比较能感受到圆这个图形的美感,体会到数学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具有逻辑、思维以及空间的美感,许多看似没有逻辑的现象,都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来表示,因而逐渐喜欢上了数学。就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来教育人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尽管能够培养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却并不能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
总之,数学教学不仅是逻辑科学的教学,还是人文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将定理、公式教给学生,还要将文化和文明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提高人文修养。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