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建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被新型课堂所取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在课堂上科学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与当前最新的教学技术结合,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充满趣味性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学习效率更高,成绩提升更快。根据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本文就结合当前初中化学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信息技术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研究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 初中化学教学 课程改革研究 应用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68-01
1 引言
在信息技术下开展的化学教学改革,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化学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化学学习,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就要求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之前,做到对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而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化学教学中。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理论理解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发展。
2 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创新课堂
课堂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和谐的、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就更愿意与老师进行互动,更愿意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1]。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具有趣味性的创新型课堂。这样的课堂,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性质活泼的氧气”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氧气的性质比较活泼,其本身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样的教学内容单一的通过文字的讲解不仅抽象而且学生学起来也会觉得非常乏味,很难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氧气的性质。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播放关于氧气的性质的动画短片,让学生真是的感受到这种物质的活泼形态。通过视频播放,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这样的创新型课堂,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应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通过兴趣的引导,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兴趣,有两个重要的途径,一方面就是要通过教师幽默风趣的授课形式,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大部分学生都更喜欢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2]。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丰富授课内容,并且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及时的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另一方面是通过为学生营造更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三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时,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讲的就是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以及重要的金属——铁的冶炼与应用。由于金属的冶炼实验,不能够在实验室进行,学生很难从课本的讲解上,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金属冶炼过程中金属的状态变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幻灯片的放映,让学生直观的看到金属也练得过程,然后,让学生对金属冶炼过程中金属的变化以及涉及到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这样的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 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学不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学习,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技能检验。通过综合学生的测试结果,来检测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状况,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例如,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建立阶段性测试平台。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学习账号,教师将每一阶段的重点内容,以及重要知识进行整合,发布在平台上。每一阶段结束,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机自行进行检测。教师最后进行测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通过进行阶段性的检测,可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以及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5 结语
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化学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充满趣味性和创新性的课堂。这样的教学课堂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同时,也推进了教学改革的步伐,可谓是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杨传宇.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研究方案[J].江苏省外国语学校,2012年12期.
[2]徐立群.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 以江苏教育学院为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