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曼
【摘要】经济教育一直是我国较为热门的专业种类,会计教育作为经济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对经济学有着很大的贡献。本文对会计教育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身份对会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剖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育 会计教育 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50-02
社会经济市场始终都需要会计员来维持经济市场秩序,因此社会对会计人员有着持续的需求。在企业方面,任何企业都不能离开会计而立足,大到企业财务整理,小到员工工资发放。在国家方面,会计员需要处理国际相关财务,同时也需要每天处理大量的财务出纳业务,关系到百姓日常生活。由此可见,会计在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高校会计教育作为会计员培养主要的场所,其现状和发展值得被深入研究。
1.高校会计教育的现状
1.1教学环境差
教学环境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形式陈旧,一是师资力量欠缺。
我国的教育虽已经改革,但是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期。我国高等教育主要的形式还是以考试为主,会计教育也不例外。会计教育的内容多且复杂,包括初级审计学、财务会计、电算化等,大学生学习特点表现为忽略学习重要性,平时上课不听讲到期末的时候背重点应付考试,缺乏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如此的学习方式俨然不能学习到真正的知识。
师资力量短缺也是我国高校会计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国很大部分会计老师的年龄较大,思想陈旧跟不上社会发展,对目前社会经济市场的敏感度不高,在教学中容易脱离实际,这样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不足。同时,学校缺乏对教师的实践重视度不高,要求不严。而且高校对会计教师的时间和经费的投入,据统计显示,我国高校会计教师队伍的学历和职称平均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某些计算软件技巧的大有人在[1]。
1.2学生对会计教育没有正确的认识
由于会计的需求量大,加上高三毕业生对专业的概念模糊,认为会计教育毕业就业前景一定不错,学生盲目跟风而选择会计专业。而上大学之后,在每天复杂的电算化、财经法规等的学习下而失去了最初的兴趣和热情。对会计教育学习冷淡的态度会致使学生不会认真学习,没有掌握到专业知识内容就不能满足社会岗位需求。
另一方面,一些老师没有对会计学生进行岗位培训,学生的专业知识就停留在学校内、课本上,而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在给自身定位时难免与社会对岗位的需求有所偏离,这都是因为学生对职业岗位没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会计这样热门吃香的专业,学生会想当然认为大学本科会计毕业生就应该是低工作量高薪资的。而投入社会进入岗位之后,实际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打击,从而无法胜任工作。会计教育下的学生不能投入会计行业工作,这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教育的失败。
1.3考核制度不科学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高校教育中,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的考核一般是通过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进行的。事实上,这样的考核制度并不能真正测试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期末考试的内容都是书本上的,会计考试内容也不例外,学生只要在最后几个星期内突击课本,基本就可以通过期末考试。但是这样的记忆是短暂记忆,储存期较短,而且,这样的背诵式记忆记住的内容的利用价值有限,学生对内容没有理解,不能真正运用。此外,学生知道了对这样的考试考核期末多突击书本就能通过,平时上课时就不会认真听讲,就会出现学生上课开小差的情况,甚至上课缺席。教学风气差,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学习,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打击。
2.高校会计教育教学策略
2.1高校要注重会计教育
高校的会计教育水平最终体现该学校的教学水平,因此,要提高会计教育水平就要加大对会计教育的投资。比如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有资历的教师任教,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同时会计教育中会涉及到很多软件的应用,因此高校还需要引进一些先进设备,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从书本学习中增加实践学习,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计是一门理论性教强的学科,同时它的应用型也非常强,因此,学校可以增加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通过合作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企业岗位知识学校,从而增加学生就业率。
任课教师也需要更加重视会计教育教学,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教师在对待教学这个问题上都应该保持严肃的态度,全心全意毫不保留地教学,这体现的是教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养。作为会计学的老师,要体会会计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白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包括专业水平、道德素养等,要为社会培养最佳会计员而鞠躬尽瘁。
2.2提升教师水平
提升教师水平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高资历教师,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对会计教育教师的培训主要是增加老师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软件操作等。首先,老师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言行都要给学生做好榜样;同时,会计教育老师必须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所教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见解,对于学生的课堂问题能够侃侃而谈。此外,会计涉及到很多软件操作,这些都属于现代技术,而且信息技术更换的速度十分快,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软件操作培训。通过系列培训,加强老师自身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
另外,学习可以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可以从两方面实现。一个是邀请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到学校给学生教授某些相关课程,根据企业会计从业员的实际工作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对企业会计文化的认知。另一个是安排学校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学习,熟悉企业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会计课程教学,联系实际的教学更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增加“双师型”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2.3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学校和老师要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实践技能[3]。让学生熟悉会计计算中软件系统的操作,在计算机上实时操作,掌握操作技能。学校学习属于理论性学习,学生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前需要对岗位工作、对企业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实践,提前了解岗位信息,帮助学生就业。
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除了“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实现。比如说,在教学中安排实训课程。理论课程教学和软件操作课程结课之后,给学生布置该章节的实训作业。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组完成实训作业。给每个组不同的数据条件,学生通过会计学软件进行一系列运算并得出结果,或完成财务的统计分配等。学生将实训成果交由老师检查,老师认真翻阅批注,给出恰当的意见或建议,将信息反馈给学生。实践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的,因此,实训的过程既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又是对软件操作的加强,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课堂开展会计教学方面的活动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财务计算中数目不大的不需要计算机,通过口算、心算就可以完成。课堂上就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老师说出题目,学生通过心算抢答加分,最终按照不同分值给予不同奖励,以此提高学生心算能力。
2.4实现会计教育与会计软件操作的整合
类似于《会计电算化》这样的课程,光理论授课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所以在此类课程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将理论课程与软件操作相结合,将两者整合到一起,因此课程设计需要合理科学。实践需要以理论为基础,所以教学依然以理论为主,但是要注重会计软件的操作和运用。以《会计电算化》教学为例,在学习其中某一章节时,先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运算原理和方法。这一章节的理论学习结束后,安排学生上计算机操作,及时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这一过程可以对理论知识加以巩固,同时也掌握了电算化计算机软件操作。会计教育与会计软件操作的整合中老师要注意对课程的设计,软件操作课程要在会计教育理论教学之后,但是相隔时间不能太长,一般来说这个星期会计教育理论教学课程最后一节课来对上星期的理论内容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同时也能达到对旧知识的温习,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相隔时间长了,学习的理论知识都忘了,没有理论知识支持,学生软件操作起来也相对困难。
2.5优化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是用来测评学生学期学习概况,但同时,考核制度也影响着学生学习过程。因此,要提高会计教育教学效率,高校需要对会计教育考核制度进行优化。避免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的情况,要适当增加平时成绩在期末考核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同时为了学生学习更高效,可以考虑将学生会计学实训实践成果纳入期末总成绩考核。比如,将总成绩测评进行如下分配:让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因为会计学的理论性本来就较强。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上课出席率等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评定标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以及引起学生对平时上课的重视。为了让学生注重实践,学生实训实践成果也作为期末总评评定标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这个是作为开设了实训实践课程的会计教育课程考核,对于只需要理论教学而不需要实践的会计教育,比如《会计基础》,就可适当增加期末考核中笔试的分值。笔试成绩占百分之七十,平时成绩占百分之三十,要注意的是,出题老师要科学设计试卷。比如有六十分的题目能从书本中获得答案,而另外一部分需要通过对教材知识深入理解而获得解题思路。这也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避免了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期末突击背诵的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结束语
会计教育是会计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会计人才培养最主要的途径。在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过渡期下的会计教育需要引起各高校的重视,希望本文对高校会计教育建设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王义华等.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教育.2013(18):25-26
[2]朱静.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5):447
[3]熊立波.会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4(6):22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