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琢
【摘要】会计是一门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学科。我国进入WTO以后,经济社会有着较快的发展,我国的国际化进程也较之以前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国的本科会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是,我们所培养的大量本科会计毕业生常常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本文以本科会计专业人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外发达国家会计专业教学的优势内容,着眼于我国国内的实际情况,探析其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讨论出较为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教学方案,提出关于人才培养的构想,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会计教育 改革 人才培养
一、绪论
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我国的经济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化的经济活动中我国的身影出现地越来越频繁,这时候,高端的会计人才就显得尤为关键,而如何培养这些高适应性的人才也是各国都在探讨和尝试的一个问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模仿美国会计教育体系,并结合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和需要建立起一套一直沿用至今的会计教育体系。传统的会计教育培训过程过于狭隘,学生们进入社会后,远远不能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商业环境,会计的基础岗位处于一种供过于求的状态。如今改革开放在不断地深化,会计教育界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分布的现状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国内本科会计教育研究
(一)本科会计教育目标定位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高等学校恢复了会计专业,而后,在1979年国家修订了会计专业教学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会计教育界对教育目标进行积极的反思,一场关于“专门型人才”和“通用型人才”的争论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而当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进一步融入到世界大经济圈之中,我国与国外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
刘永泽、孙光国指出,为了达到明确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可以根据高校学生的毕业流向问题和具体的实际情况,把他们划分成两类。一类是选择继续念书;而对于打算直接参加工作的同学而言,高校可以将他们培养成应用型人才。这里我们有一个物理学上的所谓的“理想条件假设”,这个观点就可能比较类似于这个假设。但是首先就暴露出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未必所有的本科毕业生都能明确自己未来发展的定位,“因材施教”也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二)本科会计教师队伍素质
会计教师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没有达到相关部门的要求。我国的高校涉及到会计类学科的教师大多数是来自非师范类的学校,这就导致了实际的教学方法不够规范。高学历教师的流失可能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对于现在的这种时代背景来说。我国高校教师的业务素质不高,现在有些高校的教师虽然达到博士化,但基本阅历不高,相关学科知识薄弱不能与实际进行有效的联系,而那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们可能不符合现代教学的需要。
穆大常在谈到当前这种现象时也指出:各大高校的教师里中老年的教师人数所占比例较小,有威望的教师工作重心不在教学上。高校里大部分为30到40岁左右的青年教师,有威望的中老年教师依然不多。还有就是大家都很关注的薪水问题,教师待遇普遍偏低而社会上相应的会计职业待遇则比较高。这样就导致了高学历人员不愿意从事教育行业的问题,很大一部分骨干教师最终放弃教育事业转而走上从商的道路。
(三)国外本科教育经验研究
金爽对中美会计教育概况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认为中美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目标;第二,课程设置;第三,教学方法;第四,与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第五,教师;第六,考评方式。文章中指出:一些会计职业团体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重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关于会计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经验总结会定期发布;高校会根据新时代下会计的变化而调整教学内容。
王来武、郝淑君和周竹梅在比较中国与加拿大的本科会计教育问题时提到我国会计教育存在如下的问题:第一,本科课程设置与实际操作贴合度不高,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第二,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脱节;第三,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同时创新思维也比较差;第四,学生实务能力较差,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教材与实际有脱节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一般在大一时期安排会计学原理、管理学等基础课程,然后接着在大二开始慢慢加入专业课程的学习,紧接着开始学习各种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如《高级财务会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等。这样的课程安排,容易导致教材内容之间的重复,与此同时,教材中的案例也显得比较陈旧,与实际工作脱节比较严重。举个简单的例子,“企业采购原材料,但是是用转账支票支付”这笔业务,我们通常用的课本在介绍时整个操作过程的重点基本在于如何对这笔业务进行记账,但忽视了该笔业务处理过程前涉及的相关原始单据的填制。
(二)会计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动手能力差
实习本应该在大学课程的学习中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重,然而我国的高校通常把实习放置在最后一个学期。学校安排实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熟悉各种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让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有更强的竞争力。但是这些理论付诸于行动的时候总是力不从心的,首先,大部分高校在最后一学期才开始安排实习,而这时毕业班的同学都在忙于到处找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学校安排的实习任务,大多数人完全不把实习放在心上。其次,就业率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这样一个来自社会各界的巨大的压力,对学生的不重视实习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第三,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接收学生的带薪实习不是很情愿,又不想录用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样即使有很多积极想要取得实习岗位的学生,也没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满足他们。
(三)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培养内容陈旧单一
一直以来一个问题始终无法的得到合适的答案——大学会计教育究竟是培养研究型还是应用型的人才?由于高校在近些年一直在扩招,使得这些年来的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现在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上一层的教育逐渐往下一层靠拢,如研究生层次的会计教育慢慢朝大学本科靠拢,本科的则往专科靠拢。大学本科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十分模糊,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像出纳、材料收发等的基础工作不想去做,而工作挑战难度比较大的岗位他们又无法胜任。教师钻研会计知识的积极性无法真正被调动,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也不是很大。
四、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终身教育的理念。据有关数据统计,一个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获得的知识仅有不超过百分之十的比例,而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获得的。高校的职责就是向社会不断地输出各种专业性能极强的人才,而大学生涯总共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年时光,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终身教育理论使得高校教学一直在追求学科综合和完整性,我们的学生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就必须学会很快地适应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必须增加实务操作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鼓励本科学生尽早参加企业实习。
2.教学与考试要理性对待。各高校应该分配更多的资源支持并鼓励教学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及时修改教授聘任、评估及奖酬制度。高校在坚持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同时,不能使得学生盲目地为了考证而去考证。建议国家应该严格执行年龄的限制,对报考者的年龄和资质一定要认真审核。“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是美国高校在教学上一直所倡导的,老师经常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完成课程,如分小组讨论等。就以小组讨论为例,老师先给学生分组,告知学生下节课要上的内容纲要,并要求学生们能够提出新的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一直会根据课堂进度引导学生来进行思考,学生们则会根据老师的指引以个人或者是小组的形式来表述自己的想法,老师们更重视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逻辑。我们是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但需要掌握合理的方式与方法。
3.调整现行的本科会计课程体系。我国高校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重复较多,课程与课程间没有建立起联系,这样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每门专业课都是独立的版块。其实不然,比如税法和审计,都是有相互交叉的环节,因为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这些都是在一个会计主体中出现的。国内这样的一种课程设置,往往会导致课程与课程之间重叠的内容增多,无形之中给予了学生压力,无法真正理解与体会课程的知识结构。在课程的安排上,我国会计本科课程的安排普遍存在着专业课程太多、重视制度准则的讲解的现象,致使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对工作的适应性较差。我国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进行调整,总体上课程的调整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公共基础课的比例;提高与会计学关联度相对较高的课程的比例;提高对时政经济课程的比例;增加案例分析与实务操作在课程中的比重;增加对会计最新制度的讲解比例。
(二)培养方法
1.根据市场需求确立会计教育的目标。我国会计教育界一直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关于会计教育的具体目标、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美国会计教育界根据实际发展需要来参与到具体问题的处理中。而在我国,会计职业团体的影响力似乎没有那么大,因此,会计教育的目标基本上是由教育界单方面制定的。综上所述,应该鼓励会计职业界积极参与会计教育的研究,让会计教育相关规定的制定过程更加的透明化;高校方面也要经常搜集会计人才的需求信息,提供给学生最新的相关信息。
2.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课程体系。国外好多学校早期的目标就是通过会计专业考试。例如英国,他们课程设置就是与注会直接挂钩。为了有利于我国高校本科毕业生毕业质量的提高,也为了有助于解决学生们的就业问题。笔者建议我国的部分高校完全可以借鉴他们的办学经验,简单来说就是直接将中国的注会融入到日常的课程中去。比如说审计会计财务管理之类的,直接用注会的辅导资料来当作教科书。目前我国推行的“工学结合”与英国的做法很类似,这种方式简单的说就是让会计专业的学生们在校期间直接到公司或者企业财会部门实习工作,有关业务方面的知识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直接向企业或所在公司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咨询,一步一步地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的一种转变。
3.重视会计入门教育。通常来说,大一的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掌握程度都是很少的,如果在高中就相应地开设一门《会计学导论》,这门课主要介绍会计的发展历程、会计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会计这门学科整体的框架结构以及它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处于何种地位等知识。让对会计学有兴趣的高中生能在填报志愿之前有所了解,看自己是否真正对其有兴趣,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注意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如何主动的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蓝文永.对我国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5-02-25.
[2]罗伟.社会需求视角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11-26.
[3]张倩.刘淑花.章金霞.毕金星.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定位及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15.
[4]滕晓梅.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内涵研究[J].财会月刊,2014-09-25.
[5]金爽.中美大学会计教学的比较与启示[J].现代营销,2013-03-15.
[6]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J].会计研究,2013-04-15.
[7]王慧璞.会计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05-01.
[8]孟惊雷.论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J].商业经济,2012(09).
[9]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02-05.
[10]穆大常.论我国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09-30.
[11]王来武,郝淑君,周竹梅.中加本科会计教育改革比较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4-12-30.
[12]George B,Vaughan.The Community College Story [M].2004(6)56-59.
[13]H.J.Irvine,K.Cooper,G.Jones.Concept mapping to enhance student learning in a financial accounting subject.[J]Faculty of Commerce,2006,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