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摘要】当前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必然趋势,本着从学校的自身发展和学生成才就业的需要出发,本文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构建实践性教学模式展开叙述,提出新建本科地方院校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对课程设置中教学理论和能力培养两方面的重点建设。明确教学实践目标,精选教学实践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的教学手段,规范实践学习管理,严格教学实践考评。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实践性教学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45-0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建设时间短、名气小、社会认可度欠缺等方面的原因,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打败其他老牌名校,改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劣势地位需要从重新确立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着手,以向社会输送的对口人才为取胜关键,改变老牌高校一家独大的局面,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找到生机。
一、构建实践性教学模式的重大意义
1.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那些兼备扎实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大点中坚力量。而很多高校依旧使用延续了多年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地社会需求对口。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和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
2.实现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新建地方院校是以培养地方和区域中具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这不仅能避开同其他教学研究型高校的竞争,还能迅速在用人单位里打响知名度。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办学之路,推动学校建设。
3.满足学生成才和就业的实际需要。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教育才能培养从应用型的对口人才,而深入实践才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才能更好更快的培养人才。在今天这样一个“就业难,难就业”的环境里,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人。大学教育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解决学生的就业,而新建地方高校实践性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又能更好的应对企业的需求,因而能帮助大学生更好更快的找到合适的岗位,实现就业。
二、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
1.课程结构设计。新建地方高校培养的学生是否能应对企业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要看在人才培养时的培养方案是否合理。这就要求新建地方高校在设计课程时突出理论和能力两方面的强化。专业课主要提供某种职业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是为了学生将来就业提供专业准备,解决某些应用问题和实际问题。有非常明确的专业指向性,其基本内容主要涉及专业的理论、概念、理解和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的知识,具有非常严密的学科逻辑结构系统。不同于理论课程,能力课程主要为了让学生们把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未来职场所需的实践和应用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将理论融会贯通与实践工作中,并能熟练地用所学知识解决出现的问题。
2.课程内容设置。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突出新建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因此要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突出专业性、应用性和广博性。首先,专业性无可厚非,大学的教育本来就是有针对性的培养不同行业的人才的教育,因此专业性方面不能放松,要让在专业上做到齐全齐备。其次,高校培养人才的就是希望学生学有所用,因此要在课程设计上突出应用性,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核心的理论和知识,掌握实际运用的能力和关键要领,方便以后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新建地方高校培养人才时要注重培养人才的宽基础,以便学生除了能很好地做好本职专业之外还能掌握一些其他专业的知识,健全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考评
学生做得好不好,有哪些值得表扬的优点和创新,又有哪些需要改正和明白的误区,就需要教师做好教学评价。针对新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训计划,教学评价也要相对应的从理论和能力两方面出发。具体的说,理论考核虽然仍要以考试为途,要重点考核学生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核心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要规避记忆性的考试题目,增加应用性和实践性的题目,着重考察学生能否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能力部分的考察,可以多元化,可以根据学生实验、实训、实习的过程和成果来评价。既考察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本领的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要不断探索如何构建实践性教学模式,又积极学习其他优秀的成功案例,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设计人才培养计划,来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所学,更好的实现以学制用,达到高校办学和学生就业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兰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08:37-38.
[2]王燕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西大学,2013.
[3]朱永江.新建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