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申 王永录
【摘要】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是国家的未来,培育小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对国家的发展和命运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践行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64-0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影响长期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中提出了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1],这是我国本质规定以及社会要求的根本体现,对每一位公民的道德以及行为进行规范。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小学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加强校园文化宣传
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宣传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为文化阵地的解说员,向教师和其他学生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校班级的展板、展台以及学校的展室将学校活动的照片、成果以及优秀的学生作品等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学校的文化特色,明确学校的发展与进步,能够以学校为荣,促进学生与学校共同进步。展台与展板是班级内部的,是将班级中学生的绘画、书法、平时作业等进行展示,促进学生潜力的开发,并且突出班级的文化特色。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校中的走廊等展示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古今人物的优良品质、古诗、论语等,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中
在小学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课堂的重要作用,实现小学德育课程教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学生。课堂是教育教学的重要阵地,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以及课后作业写作等都是培育人品行的重要过程[2]。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还需要强化学生的思想品质与意志能力。良好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也是和谐风气形成的过程,和谐的课堂能够使教师得到学生的信任与理解,教师能够顺利开展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关怀下能够实现显著地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使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并利用核心价值观进行教学评价。
三、强化教师的引导带头作用
在小学教育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带头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应提升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自觉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者,发挥引导和带头作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从小开始,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强化了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会使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受益。小学阶段的学生以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愿意在学习和生活中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在工作中应注重自身道德建设,建立素质型的教师,开展政治理论培训,为教师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师德的提升,使教师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
四、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离不开主题活动的教育,小学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相关要求,设计形式多样、主题明确鲜活的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借助于传统节日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并根据各年级的特点使德育内容更加规范化。教育活动的内容要与学生相贴近,强化其可行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不同活动的主题,普及和落实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价值判断能力,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五、加强家长与学校的互动
学校可以与家长进行合作互动,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会,对家长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式,使家长能够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同时完善学生的家庭档案,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通过家长与教师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促进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充分发挥学校与家庭的共同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深入到学生的心中,使学生成为国家和社会建设的接班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可塑性比较强,这时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能够为今后的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积极力量。
参考文献:
[1]朱宗友,汪成,卢秋霞.阜阳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23-127.
[2]何兴泉.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吉林教育,2015,0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