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教学改革

2015-12-31 16:08李华
商场现代化 2015年28期
关键词:课证融合职业能力校企合作

摘 要:《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为学生在货代企业从事相关工作鉴定了基础,本文在充分调研货代业务岗位理论及技能需求的基础上,参考国际货运代理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确定《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的课程培养目标,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分析了本门课程的现状及问题,并进行了教学组织与改革分析。

关键词: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校企合作;课证融合;职业能力

一、国际货代实务课程改革背景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属于B类课,即理论+实践,其中实践课时占到总课时的53.13%,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并实施国际物流方案的能力,具体包括根据贸易合同进行物流的成本核算,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设计货物的运输包装,装箱,安排货物入库仓储,安排货物报检、报关,托运、交单结算等内容。目前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课证融合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课程最后的成绩考核为理论+技能考的形式,由课堂成绩、实训实验成绩、期中测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四部分组成。但由于传统的课程体系不合理,软硬件不足,课程与企业岗位对接扔存在很大问题。

总得来说,原有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在设计与教学实施中存在以下几个不足:

1.课程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已经将以前的章节式授课改为项目化教学,但项目化程度严重不足,只能做到表面的项目化,并不能和企业的工作过程相对应,在学生的实践学习上有所忽视。

2.课内实训缺乏场地和软件条件。货代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大量的实践来巩固课本知识,但目前学校虽然有现代物流实训基地,但基本上都是为传统的物流环节如运输、配送、仓储而建,没有针对货代这块的;相应的软件也没有,学校在建立实验室时确实买了一些软件,但大部分是附赠的,功能比较少,有些甚至不能用,目前本门课程实训使用的是中诺思的货代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基本上属于半成品,很多模块都没有,只能用来做演示,学生无法自己操作,这就使得实训课无法顺利进行。

3.缺乏校外实训基地。本门课程在课时设置时有14课时的课内试验,还有20课时的校外实训,但目前没有相应的实训基地,专业目前合作的都是传统的物流企业或零售物流企业,无法进行货代实训。

可见,国际货代实务的原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条件很难满足现代货代业对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今年,专业与新一批物流货代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 建立订单班”,采用2+1 的教学模式,即两年校内学习,一年企业学习,共同探讨课程体系改革问题,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作为新一批重点课程进行改革试点,在原有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融入岗位技能要求和操作准则,以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二、课程改革的任务与内容

1.教学内容选取

国际货运代理工作内容大致相同,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国际物流环境不同,国际货代的货运方式也不同;同时,不同地区的货物种类不一样,货物进出口的货代服务需求也有所差别,因此,课程在内容选取时应充分考虑地域的差异性和实效性,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选取,教学内容与国际货运代理岗位职业标准、国际货代从业人员资格考证内容紧密结合,具体内容设计及课时分配如下: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1)项目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国际货代的具体业务为主线,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和仿真教学软件,经过导学及知识准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交替进行各种真实业务背景下的货代业务操作与训练,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置于仿真或全真的项目任务中展开,项目完成后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相应的国际货代业务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2)课证融合法

本课程深入实施“课证融合”的教育教学改革,从教材、大纲、授课计划到授课内容、考核方式,全面融入“双证”教育理念,以教促考,以考促教,使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较顺利地考取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实现“双证”毕业,以保证学生顺利就业和优质就业。

(3)工学交替法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运用基于工作流程的国际货代仿真教学软件,通过电脑模拟操作训练,以案例和仿真任务为实习实训项目,使学生在校内即可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完成货代业务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效实现专业知识向动手能力的转化;另一方面,通过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的相关岗位进行专业实习及顶岗实习,实施工学交替,进行国际货运代理实战训练,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与应用相结合、思考与操作相结合。

(4)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实施的案例教学分为两类,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一是讲解型案例。即将案例教学融入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之中。这类案例通常是针对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难点问题设计,又称“知识点案例”;二是讨论型案例。即将典型案例作为学生讨论的主题,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讨和剖析,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教师加以点评。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国际货代实际案例,使其能够接触和感受实际工作中将会遇到的真实境况,有效缩短行业实际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距离,克服课程教学与实践脱节的弊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述能力。

(5)情景教学法

充分使用虚拟企业、虚拟实验等现代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以动漫方式展示,让学生扮演国际货代业务中的不同角色,模拟开展一些货代工作,体验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增加教学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之能够尽快熟悉国际货运代理工作的全过程,了解并适应未来所从事的国际货代工作。

3.考试评价方式改革

在理论+技能考的基础上,若学生能取得货代从业资格证,则可以免考。具体考核方法如下:

4.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课内实验主要侧重单个知识点的熟悉应用,课外实践则是操作实际的案例,首先对案例进行作业流程规划,并缮制所需单证,其次则是在软件中分角色进行业务模拟。

三、课程特色与创新

1.基于校企合作开发工作任务

课程坚持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指导,科学进行教学内容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工作情境,使得课程的教学实训能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进行,课程内容选取根据行业及地区发展及时更新调整。

2.培养目标体现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国际货运代理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企业案例中做到“做中学,学中做”,重点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货代业务的能力,参与运输合同谈判的能力,使用专业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承受高节奏的工作状态并对突发事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3.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组织

课程建设中除了校企合作开发设计工作情境,还将大量开发企业真实案例资料、数据,让学生的学习与企业实际不再脱节,建立整套的多媒体课件,收集整理相关的图像、视频、单证案例等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室、校内模拟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教学场所和相关教学软件,通过业务流程模拟和任务完成等教学组织形式,加深课程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4.建立校企共同考核的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中包含平时、实验实训和期末三个模块,在实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同时,考核方式也将通过学校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理论的部分在校内进行,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一部分体现在期末课程综合考试中,占50%;而平时成绩则由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决定,课堂以开放性的案例分析、业务操作等实践性强的课题呈现,考察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一部分占20%;而其余30%则由企业给出,考察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的成效、态度、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职业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浩军.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J].物流科技,2013(8).

[2]胡文君,周溪召.基于货代岗位工作的国际货代实务课程教学改革[J].物流科技,2015((9).

[3]陈晔.浅谈国际货代实务课程的改革-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J].教研,2011.04(上旬刊).

[4]范明.工作过程导向下高职国际货代实务课程改革实施效果评价分析[J].价值工程,2013.03.

作者简介:李华,女,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与旅游分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课证融合职业能力校企合作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财经类高职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