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我心中的那片蓝天(二)

2015-12-30 16:25:21白金声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语文

三、做一名服务型的教研员

教研工作是绿叶的事业,教研员的光荣在于甘为人梯,甘于奉献,使自己的才智成为广大教师的才智,以自己的心血融于名优教师的辉煌创造之中,与他们一道滋兰养蕙。尤其是进入新课改以后,教研工作重心下移,课题研究前移,教研员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研员不仅仅是课程标准的诠释者,教育理论的传播者,学科教研的引领者,更是教学工作的实践者,校本教研的参与者,教师发展的服务者。教研员要扎根学校,扎根课堂,通过听课、评课,充分发挥“中介”和“纽带”的作用,上及“天”下着“地”,在与教师交流研讨中,发现新问题,探求新方法,谋求新发展,使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先说听课。

40年,我听课坐的位置前后是不一样的。

记得刚做教研员时,我听课习惯于面对授课教师而坐,听的、看的、记的、想的都是教师的行为,诸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恰当,教学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语言是否规范,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是否先进等等。我把听课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教师身上,很少顾及学生的表现。

后来,我听课喜欢面向学生而坐,目的是便于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听他们是如何回答问题的,看他们是如何参加小组讨论的,记他们是如何在接受“鱼”的同时得到“渔”的,思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如何发挥的。总之,我听课不但看教师怎样教,而且重点看学生是怎样学的。

走进新课程以来,我听课愿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有效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接受和综合处理信息,在零距离的接触中,还能与学生真诚平等的交流。有时发现教师讲课出现错误,可以机敏地借机亲自跟学生交流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融洽。

上课是艺术,听课也是艺术;上课不是演戏,听课也不是看戏。如果说上课的本质在于开发学生的生命,那么听课的真谛在于对学生真切的眷注。

再说评课。

教研员面对的教师群体是庞大的、多元的,教研员应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在评课中坦诚开放,尊重多样,悦纳异己。

我喜欢用互动的评课方式,先请执教者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再以商量的口吻与其促膝谈心,平等交流,允许教师解释、说明,甚至申辩,通过你来我往的交谈切磋,真诚地帮助教师不断成长。

评课要因人而异,切忌程式化。对待老教师要尊重,持虚心态度,抱着学习的心理;对于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要把评课的重点放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讲得概括一点,不要不厌其烦地谈论教学细节问题。同时要帮助其总结经验,并使之上升为理论性的东西;对待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要细心指导,持扶持态度,评课要具体,可以就教学细节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或努力方向,但不要求全责备,可结合实际讲一些教学理论问题,并注意不宜太多太深。

评课应做到:(1)言之有据。以课程标准和经典的教育著作为依据,切忌信口开河。(2)直面文本。必须以文本为依据,不要脱离文本泛泛而谈。(3)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以“小”说“大”,从教学细节入手,分析教学规律的运用,要求“优点说透,缺点不漏,方法给够”。(4)要有重点,切忌吹毛求疵。有的教师在听课时往往抓不住课堂教学中的要害问题,总喜欢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性错误抓住不放,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对于评语的使用最好选用老师易于接受的语言,例如,提建议时多用:如果能、还可以、最好能、就更好、可适当地、需加强等词语,相信老师们会更爱听,适当的善意的诙谐调侃也是评课的调味剂。

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为营造一片朗朗晴空,耕耘一方茵茵绿洲,发掘一泓汩汩清泉,我和广大教师一起搜集资料,一起编写校本教材,一起制定科研计划,几乎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为教师服务,或专题报告,或跟进培训,或现场指导,或专业咨询,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说实在的,在与广大教师同伴互动中,也提升了我的人生价值。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加深知,教育事业必然是长江后浪接前浪,长江后浪推前浪,长江后浪超前浪。培养青年教师责无旁贷,乐做青年教师攀登的阶梯,是我追求的境界。40年来,我先后带过百余名研习生和徒弟,经过培养及其个人的努力,他们都有了很大进步。有的成长为特级教师,有的担任了学校的领导,有的在全国教学大赛中获奖,有的搞起了教育科研。看到他们的进步,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四、做一名研究型的教研员

教研员是教学研究的先行者,是教育理论的普及者,是校本教研的合作者,是新课程理念的共同实践者。教研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真正成为本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的代表。在这方面,我有两点做法:

第一,努力开创独具魅力的网上教研文化。

我是互联网的后知后觉之人,2005年才开博客。在浩瀚的网络世界里,有人给我圈了一块地,盖起了一个温馨的小屋。从此,我便有了自己的博客。鼠标连广宇,键盘敲古今。栖居博客中,是精神的皈依,是灵魂飞翔的领地,是生命自由的天地,有时一天没打开电脑就觉得若有所失。在网络世界里,恰似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的一样,“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只要打开网络,关于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思考与探索,尝试与指导扑面而来。

我的博客名曰“白金声语文网志”。之所以起这样一个名字,源于自己内心深处对语文教学“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使用我自己的真实名字,而不是匿名或者笔名,可以让别人更信任,让自己更负责任。个性是灵魂,特色是动力,不怕另类,就怕同质;不怕狭窄,就怕芜杂。于是我就用了“白金声语文网志”这个名字。

建立博客不到半年,被称为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给我带来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快感。朋友五湖四海,声音四面八方,访问者几十万,留言者、回复者上千,有褒有贬,有扬有抑,各说杂陈,不一而足。在坦诚的交流中,提起了我的精、气、神;在智慧碰撞中,我这个老顽童竟变得如此美丽、可爱。

每天晚上,我坐在电脑前,移动鼠标,敲击键盘,在全新的虚拟化与人性化的公共空间里与趣味相同的访客探讨交流,感到十分惬意。在网上,我与农垦建三江的网友讨论“教师下水”问题,首次接受膜拜,感到坐立不安。他说:“作为一名垦区教师,以前哪有机会和外面的专家交流,即便是参加培训也只是远远地看一眼听一下罢了。时下能在网上与名师对话,收获颇丰。”网友小草给我发帖子,我们各执一词,就“古诗教学”问题展开争论,唇枪舌剑,好不痛快。

博客,是我梦开始的地方。博客光阴转瞬间在指尖流过10年了。在无限的网域中,装着我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和冥思苦想;在咫尺万里、一瞬百年间,修炼自己的职业与生命的素养。它改变了教研行走方式,也给我退而不休的生活带来了无比乐趣。

第二,用钻劲、挤劲、韧劲搞教育科研。

我认为,教研离不开科研,教研靠科研提升,科研靠教研落实,经验型教研需要科研引领,玄奥式科研需要教研转化。教研员的事业在基层,课题、活动乃至成果要回归学校,回归教师。

开始搞教育科研时,我也遭遇了“方法误区”,看着什么课题呀,假设呀,自变量、因变量、信度、效度等一套又一套的规矩,实在头晕。后来我明白了,教育科研其实并不那么神秘,就是选择一个题儿,确定一个法儿,根据一个理儿,写出一篇文儿,这就是我的教育科研观。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常常是我思考的问题。选题要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精一点,要把大题做小,把小题做大,做有用有效的教育科研。可以这样说,我对教育科研不离不弃,竭尽驽钝,不懈实践,不断探索,不辍研究,真正达到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境地。“江湖夜雨十年灯”,在日积月累中,40年,我先后出版了《小学语文教学新探》《实用语文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作文知识与小学作文教学》《语文德育渗透艺术》《小学古诗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家庭语文教学艺术》《教师必备的10项修炼》《怎样当老师 怎样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关键问题精解》《我为语文而来——白金声教学艺术》《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等20余本教学专著。

有人问我:“白老师,您又上课,又搞研究,又经常外出讲学,还写了那么多的书,哪来的时间?”我说,我搞研究和写东西都是有感而言,有积而发,有思而作。至于时间,还是鲁迅先生说得有道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一天24小时,除了八小时正常睡眠之外,其余时间我几乎都在“干活”。上班抓事务,下班搞业务,这是我的习惯,也是我的生活方式。孔子做学问,常常达到了“发愤忘食”的程度,我不敢与孔老夫子相比,只是学习。有时我伏案备课,仰面沉思,埋头爬格子真忘了吃饭,乃至爱人和孩子千呼万唤,才清醒过来。有时激情提起我的精、气、神,使我心血来潮,灵感突发,不能自已,常常夜半时分披衣而起,凌晨三点奋笔疾书。我的许多文章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写出来的。说实在的,开始写作的时候,我不懂得为文之道,行文之法,尽管有时日吐千言,怎奈笔力不够,常常自觉满纸荒唐。后来,在朋友的启发下,我练习把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在撕开拼拢折来叠去中,逐渐掌握了一些码字的规律和方法。

40年来,我心无旁骛,虔诚一念,尤其是在教育教学理论思潮多元化的今天,我只是一个草芥之辈。一介凡夫俗子,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将职业作为事业去完成,将事业作为专业去研究,将专业作为科学去探究,将科学作为艺术去追求,在追梦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愿已足矣。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山东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51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体育师友(2011年4期)2011-03-20 15:29:41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