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春艳
摘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意象联觉、体态联觉、感官通觉这三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悟。
关键词:音乐欣赏;联觉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3-112-1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听,是音乐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似乎一切音乐活动都与‘听有关。”……从一个个专家学者对音乐特质的诠释中,我不难看出:音乐离不开“听”。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是不能将音乐全部局限于“听”字上,因为一个“听”字,是不能让学生听出《春江花月夜》中的意境美;一个“听”字,是不能让学生听出《高山流水》中所蕴含的知遇之意;一个“听”字,是不能让学生听出《生命交响曲》中的音乐价值。为此,我们应突破“听”的界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全身感官,去全方位地感知音乐的内涵。
一、意象联觉,拉开音乐欣赏的神秘面纱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常常通过声音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使人产生一种美仑美奂的感觉,这种感觉时而清晰地呈现在自己的脑海里,时而模糊地隐匿在记忆的深处,时而若隐若现地飘浮在眼前……这些就是我们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产生的“听觉”与“意象”的联合反映,进而造成并非只有一种声音存在的综合反应关系。正因“听觉”与“意象”之间有着无法厘清的微妙关系,为此,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要充分地发挥“想象”这一手段,从而帮助学生在音乐旋律的感知中、在内心律动的波澜中,深刻地体会音乐的内涵,进而拉开音乐欣赏的神秘面纱。
例如《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教学。《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曲通过对江南美景的再现,通过对游子思归的描写,通过人生的思考,描写出一幅清新典雅又果敢追求的人生画卷。此曲无论是在意境的营造,还是音乐技法的生成,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水准。然而,如果我們单从“听”的角度来引领学生欣赏此曲时,就会让很多学生“不知其意,不感其乐”。为此,我在教学时,通过意象联觉的手段,帮助学生进入音乐欣赏的世界: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出一幅江南美丽的画面,让学生先行有脑海中生成“春江花月夜”相关的视觉图像;接着运用文学的手段,介绍此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在诗与律的交融中感知诗人对大自然奇丽景色的热爱,帮助学生产生意念感受;再接着,通过“画面、诗歌、乐曲”融合的方法,带领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走进乐曲的世界。
二、体态联觉,映衬音乐欣赏的形体律动
“德国足球踢得好,是因为德国音乐中的三连音特别多;巴西足球踢得好,是因为巴西桑巴音里有着丰富的五连音;而我们中国足球之所以没能踢出国门,是因为我们的音乐总是局限于‘二拍子与四拍子对称之中,当我们正在左右捣脚时,人家桑巴舞步早已把球断下……”或许这是一个笑话,但在这笑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音乐与形体律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如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所说:“音乐教育要听觉领先、动觉切入。”为此,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也应充分发挥“形体律动”的切合作用,让学生在形体律动中,产生一种“身体的音乐”,从而映衬乐曲中的韵律。
例如《在钟表店里》的欣赏教学。《在钟表店里》是一首通俗易懂的世界管弦名曲,它描写了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袖标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愉快工作的情景。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乐曲中的律动,也为了让学生能自觉产生一种与乐曲的和谐律动。我在教学时,分三步进行:首先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即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想象钟表的声音及其动作,并进行肢体模仿;接着,我让学生聆听乐曲,根据音乐的律动,随兴而舞。再接着,让学生根据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或三五成群,或两两作伴,进行肢体表演,并引导他们根据乐曲内容进行适当地编配,以还原乐曲情景。
三、感官通觉,抵达音乐欣赏的最深处
大凡学过音乐的人,都有这样一种体验:看到一个乐谱的时候,或是见到一段舞蹈时,根本不需用自己刻意的演奏或演唱,就似乎“听”到了优美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有时,连自己的双手也会跟着不自觉地动起来,这种在不经间流露出来的反应,就是心理学家所说“各感官的联觉”。感官联觉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诠释音乐的内涵,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更深刻地欣赏音乐,从而抵达音乐世界的最深处。
例如《暴风雨》欣赏教学。《暴风雨》是美国作曲家格罗菲花费十年时间完成的一首力作,他娴熟地运用管弦乐器的各种音色将大峡谷暴风雨来临时那变幻无穷,气势磅礴、神奇诡异的景象一一呈现了出来,从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大峡谷自然之美。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此曲的内蕴,也为学生感受音乐的真谛,我在教学时,将学生身体中的各种感官进行联觉:首先利用学生擅长的感官来表现乐曲,即让学生用身体中的感官来“表现”乐曲中的“雨滴”,于是,有的用嘴巴,有的用脚尖轻踩地板……接着我与学生找来一些打击乐器,与学生一道,用准备好的器具来模仿雨滴的声音;再接着,我与学生一道,在乐曲的律动中,尽情地享受着音乐所带来的遐想,并让这些遐想与乐曲形成完美的统一。
总之,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我们应努力突破“听”的界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全身感官,让音乐这潺潺小溪流入学生的心田,并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