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 《春江花月夜》的“宇宙意识” 再解读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压全唐”之称,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江美景图,抒发了诗人的离愁别绪,传达出诗人对宇宙人生的富有哲理意味的感慨。“宇宙意识”最初由闻一多先生提出,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独具魅力的现象,并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思维方式。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宇宙意识”为出发点,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宇宙意识”进行总体观照,将对“宇宙意识”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关键词】《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宇宙意识”【中图分类号】I207
今古文创 2023年34期2023-09-19
- 美育视域的高中诗歌诵读教学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例,依据诵读教学“乐读”“会读”“善读”三个递进式的教学环节,从创设审美情境、传授诵读技巧和组织专项活动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诗歌诵读教学的策略。关键词 美育 高中语文 诗歌诵读 《春江花月夜》诗歌通过高度概括的语言、真挚强烈的情感,打造出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态,这也使其成为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重要素材。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其美育价值,带领学生深入挖掘诗歌中的审美要素。《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的代表作,素有“孤篇盖全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5期2023-07-17
- 声乐作品《春江花月夜》的美学研究
琳摘要:《春江花月夜》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声乐作品,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美学研究,可见它无疑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杰作。通过深入探索与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作品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使更多人能够欣赏和领略其中的艺术之美。本文旨在通过对声乐作品《春江花月夜》的美学研究,探讨其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通过对作品的音乐形式、旋律、歌词和表演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春江花月夜》作品所呈现的独特魅力,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对作品的意境和美
艺术评鉴 2023年12期2023-07-17
- 烙在音乐里的月光印记
亮母题;《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月光奏鸣曲》;《月光》永恒的月光印在我们的心上,永恒的月光也在音乐作品里留存千古。从小到大,我一直痴迷于剑门关那关楼上的月色。春夏秋冬,四季变换,风物在变,人在变,唯有关楼上的月亮,几千年来一直未变。无数悲喜故事在剑门古道上演,月亮只是静静地看着,不悲不喜,不言不语,俯视众生,怀着无限的悲悯和隐秘的柔情。中国文学里的月亮母题,衍生出华夏文学里绵延不绝的创作题材。月亮的存在就像一轮艺术光晕,笼罩在汉语言文学所有题材之上
音乐世界 2023年3期2023-06-29
- 目的论视角下《春江花月夜》英译本研究
赵彦春的《春江花月夜》英译本为例,对古诗的翻译方法进行研究,总结翻译古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译者如何在增译、减译、补译、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中做出选择,才能最大程度传播中华文化,使目标语读者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中国古诗文化,达到语言的交际目的。以使译文更贴切地再现诗歌意境,精准传达原诗的文化意蕴。【关键词】 《春江花月夜》;古诗翻译;目的论【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
今古文创 2023年14期2023-05-31
- 心理调控力与想象力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演唱;《春江花月夜》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层次画面感很强的艺术歌曲。诗人运用华丽的辞藻,勾勒出一幅夜晚春天江畔绝美景色的画作,将传统文化的深厚韵味诠释得绝妙非凡,是诗、乐、情、声结合的艺术典范。如何完美呈现出这首作品的音乐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除了声音的把控能力,心理调控力的协调和想象力在歌曲演唱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1925 年前后根据琵琶大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的,而徐景新先生于1994 在此基础上改编成声乐随想曲
音乐世界 2022年4期2022-05-30
- 从“三见”谈《春江花月夜》的备教思路
宇摘要 《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的一首千古绝唱,笔者从作品出发,探知诗人对外在世界的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审视,以追求一种深度的语文课堂。张若虚在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礼赞,对生命的礼赞,文字背后有着诗人美好的情感。笔者从“见天地”“见众生”和“见自己”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意境关,情感美,感悟品鉴诗心,从而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关键词 《春江花月夜》 深度课堂 备课思路一首诗自有她的命运。《春江花月夜》作为一首杰出的唐诗,被选编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散文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2期2022-04-05
- 艺术歌曲《春江花月夜》的演唱处理
艺术歌曲《春江花月夜》是我国当代的经典之作,与之相应的存在价值是值得肯定的。通过对艺术歌曲《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作品研究、人声器乐化模仿、花腔部分的方法和在进行演唱时对于声调和旋律的把控等方面进行细致化探究,进而在演绎过程中能够为歌者提供帮助。【关键词】作品分析;器乐化;民族化;演唱分析一、《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一)艺术歌曲《春江花月夜》创作背景《春江花月夜》最初是一首琵琶古曲,被称为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名叫《夕阳箫鼓》,在这以后依照诗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23期2021-12-28
- 功能对等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以《春江花月夜》为例
译的唐诗《春江花月夜》(以下简称许译本)为研究对象,对译者就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历史典籍对唐代诗人张若虚的生平记载不多,虽然诗人仅有两首诗留存于世,其中之一的《春江花月夜》却成了唐诗中的佳作。诗人仅以这首诗成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赞叹该诗是“诗中之诗,顶峰之顶峰”。由于这首诗具有极高的文学造诣及审美价值,国内外许多翻译家及学者已经对这首诗翻译了多个版本,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译者如许渊冲、张庭琛、弗莱切(W.J.B Fletche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11-11
- 电子管风琴曲《春江花月夜》的演奏技巧与审美意境
琴版本的《春江花月夜》以琵琶版本为基础,采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乐器进行搭配,反映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展现出音乐的多元性与交互性。在演奏上,要更好地呈现作品,不仅需要扎实的演奏技巧,还需要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本文通过对电子管风琴曲《春江花月夜》的编曲风格、演奏技巧、审美意境进行探微,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传达的意境与内涵。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风格 技巧 意境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0
艺术评鉴 2021年19期2021-10-29
- 《春江花月夜》在诗歌发展史上的贡献
摘 要:《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它在前朝诗的基礎上对诗的格律、主题、意境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大胆的尝试与革新。文章从宫体诗和七言诗的概念、特点以及《春江花月夜》自身的艺术特色分析其在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关键词:《春江花月夜》;宫体诗;七言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被我国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紧扣春、江、花、月、夜五景展开描写,描绘了一幅淡雅而空蒙的春江月夜图,并融
大观 2021年8期2021-09-26
- 《春江花月夜》内蕴赏析
主要针对《春江花月夜》意境方面进行分析,将从情景,实虚,韵味三个方面入手。《春江花月夜》主要描绘一幅春日夜晚江水图,通过描写直观所见的景色不仅暗衬了诗歌的主要意象“月”,还抒发了由月引发的哲理沉思和无限情怀。关键词:情景交融 实境 虚境 韵味《春江花月夜》是初唐时期张若虚的古诗,素来有“孤篇盖全唐”的美誉,还被后人谱写成曲,有极高的传唱度。此诗研究度广,各界学者对此诗给予了极高的褒扬,足以可见《春江花月夜》的价值之大。一.情景交融(一)描绘景色本诗描绘出了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8期2021-09-11
- 千年一梦江浸月
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再谈到古曲《夕阳箫鼓》《浔阳夜月》的发展过程,从中探讨音乐艺术、诗词艺术与大自然的关系。〔关键词〕《春江花月夜》;张若虚;音乐;大自然引子:用什么回应《中国大地之歌》“中国的大地,我想同你讲话,只用大地的语言——只用水稻的绿色的语言只用深红色的火焰的语言。”——《中国大地之歌》20世纪50年代,有一位诗人“怀着真诚得像大地一样的爱情”,写下了一首长诗《中国大地之歌》。他的名字叫巴勃罗·聂鲁达。这首诗开头的四行里,就倾注了这位诺贝尔文
音乐世界 2021年1期2021-09-10
- 古诗词《春江花月夜》鉴赏研究
的关键。《春江花月夜》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从结构语言、艺术特色、价值地位几个角度进行鉴赏分析,深入感悟诗人对于景、理、情的独特体验。关键词:古诗词;《春江花月夜》;鉴赏;美《春江花月夜》是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从内容来看,全诗运用清新的语言,以月为核心意象,以春江为背景,借幽静寂寥、烟波浩荡的春江花月夜之景引发对宇宙和生命的哲思,抒写了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苦。从形式上看,采用逐章转韵、动感的节奏奏响了诗歌的音韵之美,将景、理、情融为一体,展现了一个具有空间感
文学天地 2021年2期2021-09-10
- 逐月华,牵情思
人墨客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誉。其美,自然美不胜言。景美、情美、理美,无疑让此诗升华到了更高的境界。文章试从其传达出来的三美、构思与笔法、文学地位等方面来赏析。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三美 孤篇压全唐 赏析一、景、理、情交融相生,堪称美之三绝(一)景美,赋予景物以灵动之感,构造浑然天成的画卷 “一切景语皆情语”a。王国维先生在其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中如是写道,用在对《春江花月夜》的品评中亦是如此。开篇一句“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共”一“生”,赋予了这江潮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7期2021-08-03
- 在多重诵读中体验虚实之美
读专题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重体验性诵读,可以立体感悟本诗虚实结合的主要艺术特色:一是组合式串读,在关联间初步体验虚实;二是还原式潜读,在意境间深入体验虚实;三是选择式跳读,在具泛间定向体验虚实;四是穿越式玩读,在出入间同步体验虚实。【关键词】诵读,虚实,《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专题中的一首唐诗。收编于诵读专题的古诗词,其教学定位在诵读,而不在解读。选择性必修教材要求诵
语文建设·上 2021年4期2021-05-30
- 在多重诵读中体验虚实之美
读专题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重体验性诵读,可以立体感悟本诗虚实结合的主要艺术特色:一是组合式串读,在关联间初步体验虚实;二是还原式潜读,在意境间深入体验虚实;三是选择式跳读,在具泛间定向体验虚实;四是穿越式玩读,在出入间同步体验虚实。【关键词】诵读,虚实,《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专题中的一首唐诗。收编于诵读专题的古诗词,其教学定位在诵读,而不在解读。选择性必修教材要求诵
语文建设 2021年4期2021-05-25
- 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探究
学单元中《春江花月夜》为例,阐述初中音乐欣赏课开展翻转课堂的意义,探究音乐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并提出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关键词:翻转课堂;欣赏课;春江花月夜一、什么是翻转课堂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课本等等不断推陈出新的新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所带来的影响。金陵提出,所谓“翻转课堂”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在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8期2021-04-21
- 钢琴曲《春江花月夜》的音乐表现力分析
曲作品,《春江花月夜》就是其中一首重要并且十分优秀的代表乐曲,该乐曲是由《春江花月夜》这首古诗词改编而成的。最开始的时候这首曲子并不是钢琴曲,而是由琵琶演奏的古曲。由于这首乐曲十分悠扬动听,人们之后在此基础上做出尝试,因此有了古筝、萧、钢琴等相应的乐曲演奏版本。本文主要分析了钢琴曲《春江花月夜》的音乐表现力,探究该钢琴曲演奏的模式怎样使得乐曲更加婉转优美,对我国音乐界产生了怎样重要的影响。【关键词】钢琴曲;《春江花月夜》;音乐表现力中图分类号:J624.1
戏剧之家 2020年35期2020-12-28
- 顺应论视域下许渊冲《春江花月夜》英译本研究
远影响。《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的惊鸿之作,著名学者闻一多赞叹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以月为主体,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深渺茫的情景,表达了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许渊冲英译本“The Moon over the River on a Spring Night”不仅符合目的语的规范,更不失源语的风味,可谓是音美、意美、形美地传递了中国诗歌文学。二、顺应论顺应论是由比利时语言学家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在其《语用学新解》(Un
现代英语 2020年8期2020-12-03
- 浅谈《春江花月夜》以“月”为线索的三层结构
就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重要意象“月”入手,结合文章的结构进行解读,品味其景、理、情三层结构的艺术奥秘。同时对各联诗句逐一进行品读,进一步体会文本的内蕴,阐明该诗艺术魅力的精妙所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全诗的意境。关键词: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月 结构张若虚,初唐诗人,他留下来的《春江花月夜》历来为人称赞,清末王闿运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来评价它。闻一多先生赞其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1]。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也拟《春江花月夜》之格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1期2020-11-28
- 浅谈诗一般的古曲韵味
荡于心。《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经典古曲,犹如传诵千年的诗歌,宁静而悠远,淡雅而幽深,在这样一个喧嚣繁忙的尘世当中,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去感受和品味温柔、敦厚的中国文化。关键词:传统古曲;《春江花月夜》;古筝笔者自幼学习古筝,古筝那种传统典雅已经在心中根深蒂固,一直以来偏爱的是拥有深远意境的,犹如诗一般温柔的,更需要表演者通过音色及强弱快慢来将欣赏者引入其中的乐曲。《春江花月夜》作为一首经典古曲的同时也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
黄河之声 2020年6期2020-10-21
- 民族器乐曲欣赏课教学初探
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一课为例,简要地来说一说自己的一些心得。关键词:民族音乐;欣赏课教学;春江花月夜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诞生于1923年。由于作品的出生的年代和现今距离比较远,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快的进入到作品欣赏当中,导入部分笔者采取了“配乐诗朗诵”的形式,请班级里一位朗诵较好的学生朗诵唐朝诗人张若虚所作的《春江花月夜》,同时并播放背景音乐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另再配几张月夜江
青年生活 2020年17期2020-10-21
- 从《春江花月夜》看舞蹈意象对抒情的作用
莲演绎的《春江花月夜》作为这一时代的产物,其意象性与情感性的结合,无疑为今后舞蹈在表现方式上开辟出另一天地。关键词:意象性;情感;陈爱莲;春江花月夜一、《春江花月夜》简介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名诗之一《春江花月夜》,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机之笔描绘出一幅悠然绝美的春江月夜图,不仅书写了游子思念之离情别绪,也蕴藏了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借前人之经验写天下人之心声。由中央芭蕾舞团编导、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著名舞蹈编剧栗承廉先生编导,著名舞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0年9期2020-09-10
- 《春江花月夜》中的宇宙观思考
后人提起《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却称之为“以孤篇压倒全唐制作”。在这首诗中,他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出初唐时期诗人对宇宙万物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关键词: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生命宇宙观中图分类号:1207. 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9-0013-01在诗歌的发展中,生命的独立性往往是受到赞颂的,《春江花月夜》之所以让人陶醉其中是因为它在充分的自我独立过程当中,去展现另外一个完全独立的、与之不同生命个体。春天、江水、花朵、月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3期2020-08-13
- 踽踽独行的愁思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抒情主人公,学界历来有四种认识:一种是“诗人+思妇+游子说”,第二种是“诗人+思妇说”,第三种是“扁舟子说”,第四种是“诗人说”。前两种观点的抒情主人公缺乏统一性,“诗人说”因张若虚本为扬州人,创作地又在扬州,故作为抒情主人公又显得牵强。比较合理的说法应为扁舟子之类的游子,他是一个踽踽独行的愁思者形象。关键词:春江花月夜;抒情主人公;扁舟子《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千古名篇,备受读者喜爱。整首诗主要由景、理、情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春江潮
文史杂志 2020年3期2020-07-07
- 浅谈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 声乐美学特征
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本是一首著名的民族器乐曲,它是作曲家根据现代审美的角度,并结合了西方的创作体裁,用很新鲜的方式重新诠释的一首古曲。其中人声器乐化的使用、具有民族性的伴奏,以及与西方花腔技术的结合,都让演唱者、学习者感受到音乐的美,以及声乐的歌唱性。值得我们一探究竟。【关键词】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花腔;人声器乐化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7-0125(2020)19-0084-01《春江花月夜》又
戏剧之家 2020年19期2020-07-04
- 从意义再生视角看古诗英译
冲翻译的《春江花月夜》为例,分析了意义再生的三个原则: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在古诗翻译中的应用。关键词:意义再生;古诗英译;《春江花月夜》中图分类号:H315.9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2-0053-021 意义再生与古诗英译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以符号转换为手段,以意义再生为根本任务。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提出了“意义即使用”的理论,即“词的意义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3],这一理论为原文的意义在译语中获得再生提供了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2期2020-05-27
- 运用诺德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浅析程抱一《春江花月夜》法译本
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自面世以来广受推崇和赞赏。本文用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探讨程抱一的法译本《春江花月夜》,通过对文内因素和文外因素的分析,探讨其翻译策略。关键词:《春江花月夜》;法译本;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作者简介:许亚男(1987.9-),女,汉族,四川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5-0-03一、导语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唐诗吸引着来自各国的文人学者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5期2020-04-01
- 《春江花月夜》之月之多情的灵魂
马姝也《春江花月夜》通篇都围绕着一个“月”字来写,是唐代较早出现的咏月名篇,是一首月亮的颂歌。全诗句句含情,言说千百年来月亮对人世间的多情守护。月亮自古就是一个守护多情的人类的伴侣。本文将全诗分成五段进行解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开篇就气势非凡,甚至有点惊天动地,仿佛一个伟人的出生。春江潮水涌动欢呼,海潮也破浪翻滚兴奋跳跃,仿佛在欢迎一个新生命。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0年4期2020-03-20
- 琵琶曲《春江花月夜》两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
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探讨了两个不同演奏版本的鲜明特色和艺术魅力。关键词:琵琶曲 《春江花月夜》 刘德海 王范地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1-0052-02《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阳箫鼓》,是一首历史悠远的琵琶名作。有关该曲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曲源和传谱、章法结构、意境美等的挖掘,而对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几乎没有涉
艺术评鉴 2019年21期2019-12-17
- 《春江花月夜》的宇宙意识与诗情探析
篇之中,《春江花月夜》独具魅力,意境深邃,将情、景、理融合在一起,感悟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哲理,体会生命的意义。在宇宙意识之下,参透生死,回味爱情,凭吊人生经历的坎坷挫折,重新认识自我,重新认识世界。本次研究工作开展,希望能够通过宇宙意识视角,增加对《春江花月夜》赏析的深度和广度,将其浓郁的文学艺术情感与生命哲理细细回味与感知。关键词:宇宙意识;诗情;永恒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各方面快速发展。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也会反作用于物质建设,二者相互促进。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2019-12-10
- 浅谈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版本比较
摘 要:《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由琵琶演奏的器乐古曲。在上世纪2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将此曲改编为民族管乐合奏的大型乐曲,而后,徐景新先生又在这个基础上改编成声乐随想曲。此曲旋律優美,将民族调式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并巧妙的运用花腔技巧让古曲的平和绽放绚丽和光芒。此曲在全国声乐界产生巨大影响力,成为中国古曲的经典作品。因此笔者将演唱此作品的几个版本进行研究比较,希望为今后歌者对此作品的理解与演唱提供借鉴意义。关键词:春江花月夜;声乐随想曲;版本研究;一、关于作品《春
青年时代 2019年27期2019-11-16
- 传统美书写当代情——评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
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的创作剧目进行分析,该剧目空灵含蓄的舞台情境设置与昆曲古典特色的完美贴合,并以“情”为贯穿,展现别样“情”,在展现昆曲传统美的基础上,具有着鲜明的当代审美特色。关键词:舞台情境设置;情;当代昆曲作为我们的百戏之祖,渗透着我们古汁古味的传统文化,拥有着我们戏曲人的气质和品格,糯语芬芳,婉韵氤氲,载歌载舞,诗情画意为一体,唯美精致为一身,一回眸、一挽袖,都含着沉甸甸的传统神韵,在戏曲表演艺术上达到了最高的境界,让人乍看惊艳,细品入骨。那么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10期2019-10-21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内涵深刻,情感诚挚。《唐诗评选》以为此诗“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意思是说这首诗句句都有新意,古往今来,无论是什么人读到它都为之深深感动并引起共鸣。这首诗表达出宇宙苍莽,个人渺小的哀伤,也有表达思念情怀的缱绻悲凉境界,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使人为之动容。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开篇诗歌即将视线投入到无限广阔的
艺术大观 2019年23期2019-10-12
- 美的历程,文字的魅力
准确把握《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歌的意象美、意境美,不能置身诗境把握作者的情感和阐发的哲理,于是,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美的历程之《春江花月夜》,在转述以文解诗、以诗读诗的方式中,触碰诗歌的魅力。关键词:《春江花月夜》;诗歌解读;以诗读诗《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这首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用清新的笔墨,在江水的场景下,以月亮为主题,描摹了一幅幽美邈远、朦胧飘渺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感情以及江月永恒、人类长存的人生哲理,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期2019-09-10
- 从“神坛”跌落“人间”
【摘要】《春江花月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笔者却发现该诗在诗意上有很明显的裂痕,本文尽力从内容和体式两方面去还原文本,探究其裂痕形成的原因。【关键词】春江花月夜;古代文学;诗意《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盛赞“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以孤篇压倒全唐”,被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它能入选多个版本的高中教材: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也就不奇怪了。但在阅读以及教学的过程,笔者却发现该诗在诗意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裂痕,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28期2019-09-10
- 浅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意境与艺术特色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谓千古绝唱。现从张若虚此诗中揭示的宇宙人生哲理这一层面,分别从内容、形式、艺术特色及对诗歌艺术的贡献四方面来作分析,力图展示它的独特魅力,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的内涵及艺术价值。关键词:唐诗;意境;艺术特色;人生哲理;贡献“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是闻一多先生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的称赞。而一生只流传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首诗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是初唐、盛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1期2019-09-10
- 再现“春江花月夜”诗情画意
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描写的就是滨江临海、春夜月明的动人景致。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力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通过国家级生态区考核验收,获评首批江苏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走出了一条具有高港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系统谋划,以“最严管控”绘“最靓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港最宝贵最厚实的家底。我们始终坚持统筹推进沿江生态环境保护,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从源头、过程到执行实施“全链条”管控。规划全域化覆
群众 2019年13期2019-08-29
- 品读《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春潮高涨,远连大海,一轮明月缓缓地随潮涌生,一个“生”字,赋予明月与潮水活泼的生命与热情。月亮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延绵千里,春江处处沐浴着皎洁的月光,虽然看起来写景,但却是寓情。古诗词中潮水与信誓相连,月圆与离合相关。潮生让人想到与离人的约期,月圆使人想到与亲人的团聚。“何处春江无月明”,地球上哪一条江河流不都是被月亮所照亮的吗?这就叫做“千江有水千江月”,是一种宇宙意
读天下 2019年26期2019-08-15
- 《春江花月夜》情景交融艺术探微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优美,意境和谐,情感真挚,情景交融。“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①,正是对此诗的高度评价,情景交融使得诗歌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关键词:景物优美 意境和谐 情景交融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所体现的个人感悟、宇宙意识以及所表现的诗的形式美、节奏美等,历来为人所称道。本文拟围绕情景交融这一艺术特色,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一、景——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诗的整个背景,在此背景之下,月作为核心,江、月、花互相映衬,构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4期2019-07-25
- 民族声乐曲《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分析
梅摘要:《春江花月夜》是改编自同名诗作的一首民族声乐曲,其是一种以民族管弦乐器为主、钢琴乐器为辅改编成的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乐曲。在演唱上,以民族唱腔为主、以高潮的花腔唱法为辅,体现诗作中浪漫、富有哲学幻想的情怀。中西合璧的编曲和演唱方式就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阴阳两极、虚实互补,创造出一个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同时又极其美妙的意境。关键词:民族声乐曲;《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分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的著名诗作,以其浪漫、富有哲学幻想色彩著
北方文学 2019年17期2019-07-08
- 《春江花月夜》中“月”的意象探讨
要】 《春江花月夜》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本文尝试从“月”这一意象入手,通过品读意象,把握意象的多层次内涵,进而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把握意象解读文本的能力。【关键词】 《春江花月夜》 意象 月 意境 盛唐气象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明确对高中阶段考生诗歌鉴赏的考点及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中,意象作为文学作品形象的一大考点,这是古典诗歌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及考点。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期2019-06-26
- 《春江花月夜》的美学构建
观照唐诗《春江花月夜》,以中国传统美学理论对全诗的意境及其美感形成进行具体分析,从宏观的宇宙时空思考到微观的游子思妇情感都作了深入探究,明月长圆而人情难圆,美景常在而人生短暂。阐明了该诗艺术魅力的精妙所在,以期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诗的意境有一定帮助。【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美学 意境【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203-01一、诗中意境美表现(一)胸罗宇宙,思接千古在《美学原理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4期2019-06-03
- 从《春江花月夜》看学生审美能力的塑造
容摘要:《春江花月夜》全诗从月升写到月落,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得这“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这首诗中的意境曾被作曲家创作成乐曲,舞蹈家们创作的舞蹈更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将诗中的意境之美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的学生体会文学、音乐、舞蹈结合之美,对于塑造自身的审美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音乐 舞蹈 文学 朗读《春江花月夜》是诗人张若虚在瓜洲所写。全诗从月升写到月落,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得这“春”、“江”、“花”、“月
文学教育 2019年5期2019-05-29
- 性别视角下《春江花月夜》的审美关照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众多诗歌中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将宫体诗的格调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初唐以来诗歌之集大成者,除了诗歌韵律、节奏、语言等外在形式美之外,本诗最大的成就应该是景、情、理三者的高度融合。张若虚选择了两个视角: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使男性思辨的深邃与女性感情的柔美在诗中完美结合,这首诗的景、情、理从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关键词:春江花月夜;男性视角;女性视角作者简介:雷惠玲(1977-),女,汉族,湖南邵阳人,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
青年文学家 2019年8期2019-04-16
- 千古明月,绝美诗唱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干百年来吸引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全诗紧扣题目中春、江、花、月、夜这五种美景来写,又以“月”为主线,写月光照耀下的自然美景,写对月思考的宇宙人生哲理,写望月抒怀的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充满哲思。本文着重以品读本诗的诗魂——明月,在诗作中体现的不同意蕴,再一次领略《春江花月夜》这篇传世佳作的艺术魅力。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明月 意境 诗魂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诗人张若虚名不见经传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2期2019-04-15
- 《春江花月夜》——曲、诗、画的和谐统一
要 乐曲《春江花月夜》经久不衰的一首美妙的乐曲。旋律古朴和谐、雍容典雅、节奏平稳、音韵舒展。乐油构思巧妙精致,随着音乐主题的变化,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恬淡,时而热烈奔放,将大自然更换不已胜景,变幻无穷的色彩一一呈现,乐曲意境优美,韵律谐婉流畅,乐曲结构严密。它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 卷同学们在听这首乐曲时每个同学要通过乐曲联想到不同的画面,而且让每个同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让大家听听。关键词 欣赏 乐曲 诗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5期2019-02-03
- 传世作品最少的诗人
诗人,以《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众所周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孤篇盖全唐”之誉;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脍炙人口。但他的其他诗作大部分已散佚,《全唐诗》仅存两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另一首是《代答闺梦还》,全诗艳丽工整,欲出宫体之篱,似启温李之风。代答閨梦还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7年44期2017-11-15
- 黄永玉向国博馆捐赠《春江花月夜》
幅代表作《春江花月夜》和20世纪50年代为国博馆创作的《各族人民大团结》壁画的小稿。《春江花月夜》是黄永玉89岁时所作,采用全景式的构图,描绘了春江花月夜宴乐的盛景,色彩浓烈。 《各族人民大团结》壁画自完成后一直安装在国博的大厅内,成为新中国壁画硕果仅存的精品之一。此次捐赠,丰富了国博馆对近现代美术经典作品的收藏。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0期201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