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郁香
摘要:我校以“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学校”为目标和追求,通过课程建设、队伍培育、课堂改革、活动创新等具体项目的实践,努力让教育回归本原,将“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定位为学校内涵发展、品质提升的新的逻辑起点和扎扎实实推进学校发展的一种过程。
关键词:儿童;喜欢;校本化课程;有魅力的教师;润泽的教室;有意思的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3-015-2
朱小曼说:“‘喜欢”意味着积极情感,积极情感不仅是维持生命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持续学习的动力和不断扩展人生经验的基础。对于教育而言,积极情感不仅具有本体价值,也具有工具价值。”我校以“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学校”为目标和追求,通过课程建设、队伍培育、课堂改革、活动创新等具体项目,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努力让教育回归本原,将“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定位为我校内涵发展、品质提升的新的逻辑起点和扎扎实实推进学校发展的一种过程。
一、建设儿童喜欢的校园——师生的精神家园
1.弘扬主流责任文化,凝聚校园正能量。以“责任文化”为引领和浸润,营造积极向上、合作奋进、追求卓越的学校文化为导向,通过“责任文化”主课题的研究引领,将“责任文化”在师生的为人做事行为中得到彰显,从而以“负责任”的精神,凝聚全校师生正能,共推学校持续发展。
2.践行正确价值观,唱响“教书育人”主旋律。引导教师不断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标准》的学习和理解,激励教师自觉践行“大爱、责任、智慧”的价值追求,以教师特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神圣职责。
3.适应教育“新常态”,开展和实施“暖教育”。承认师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师生的独特禀赋和价值,将“以人为本”“用爱托起生命的灵动”的办学理念细化为“爱”“理解”“尊重”“激发”“守望”“悦纳”“赏识”“等待”的过程。教师做“长大了的儿童”,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成学生的守护者、启蒙者、陪伴者、摆渡者。
4.建设书香校园,提高师生学养涵养。开展全员读书活动,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与好书同行,与经典为伴”的读书活动,通过读书征文,读书分享会,读书笔记评比、读书心得交流等,开阔师生的视界境界,丰富和纯洁师生的精神世界,摒弃低俗与平庸,自觉拒绝市井文化的侵蚀,让校园充满书香,让师生充满书卷气息。
二、开发儿童喜欢的课程——校本化的课程
1.尝试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践。努力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校本化研制,在教学内容的补充与调整,教学方法的多元与更新,教学评价的优化与开发,教学策略的规范与优化上予以调适和创新。
2.开发校本“种子”课程。我们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实施计划,以儿童为本,一切从儿童成长需要出发,一切为儿童未来生命奠基出发,开发、设计了校本“种子”课程。以学科为主体,开发实施儿童诗、花样跳绳、生活数学、故事英语、剪纸艺术、合唱等拓展性课程。孩子就是种子,学校就是要通过学校课程为依托,给“每一粒”种子以生长需要的阳光、土壤、水和空气,让每一粒“种子”都能够尽情发芽,让孩子的童年生活、生命更加快乐、灵动,让孩子的校园生活的每一天都很有意思、很有意义。
3.建设校园环境的隐性课程。精心设计和布置校园环境,从现有的资源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发动教师学生和家长参与做好创意设计,发挥空间环境的育人功能和服务教育的作用。以夏园新校区重建为契机,精心设计和布置,充分借助环境彰显和体现学校的文化和特色,为学生创设崭新、生动、鲜活而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培养儿童喜欢的教师——有魅力的教师
1.着力培育教师对教育对学校的认同感,培养爱教育爱学校的教师。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让全体教职工发展自己,展示自己,成就自己。《致青春,致梦想》、《常怀敬畏,常念感恩,常存愧疚》的分层活动,帮助教师不断积累点滴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培养教师对教育和学校的热爱,提升幸福指数。
2.着力引导教师将“成全学生”化为自己行为的文化自觉,培养具有爱生能力的教师。《今天,我们如何爱学生》的沙龙活动,《大爱无声,大爱无痕,大爱无疆》的教师演讲,帮助教师树立倾听和研究学生的理念,养成深度解读学生、深入研究学生的习惯,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在学生的世界里找到适切的教育教学方法。
3.着力帮助教师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培养专业积淀型的教师。依托名师工作室、德育研修站、青年教师成长家园、学校共同体等校内校际平台和组织,借助学校星级教师评选条例和骨干教师评选办法的导向性功能,借力各种业务技能竞赛、教学节、学科展示等主题性活动,通过专家培训、外出学习、同伴研修、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等方式强化培训。设计好校本培训的内容菜单,做实做优校本培训。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加快“培养新人”、“锻造骨干”的速度,形成数量递增、学科齐全、年龄结构不断优化的各级骨干教师队伍。
4.着力关爱教师的精神需求,培养具有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雅的人文情怀的教师。开展贴近教师需要的活动,丰富教师校园生活。通过开设校园笃行讲坛、心灵驿站等实现心灵沟通和精神对话,通过举办读书会、诵诗会、才艺展示等提升教师的精神高度,通过健身活动、快乐沙龙日、项目拓展训练等提升教师校园生活的归属感和快乐感。
5.着力推进教师团队捆绑式评价机制,培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师。有效利用备课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的整体力量,发挥教师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带动的作用,推动各个团队的全体进步。
四、缔造儿童喜欢的教室——润泽的教室
1.用心设计教室环境,让每面墙壁充满温情。每间教室,成为孩子们学有所成、学有所进、学有所乐的舞台。开辟表扬栏、展示栏、读书栏、公示栏,勤更换勤刷新,细心寻觅、及时展示学生各个方面取得的点点滴滴进步和成绩,让每个学生在班级里面随时随地都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和身影,激励、赏识和鼓舞学生始终向前向上。
2.形成班级共同愿景,让学生集体生活充满期待。指导班主任走出单纯“管理班级”的职责误区,从建设班级文化和培育班集体精神的高度出发,引导学生讨论并形成班级的共同愿景,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比如“我的班级我来管”“我为班级争荣誉”等,引导学生为实现愿景而努力拼搏。所有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并投入其中,成为学生集体生活中的成员,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发挥优势,最大程度地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成就自我,实现超越。
3.营造和谐人际关系,让班级共同体充满“家”的味道。班级就是个小的社会,帮助学生在建立“责任”,履行“责任”中体验“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感受。比如施行责任岗位负责制、班干部小组长轮换制,组织“牵手互助”“能量传递”活动等,让学生的班集体生活留下难忘记忆的同时,将班级建设成“共同体”,师生之间、伙伴之间甚至家长之间形成欣赏自己、悦纳他人、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亲密关系,处处充满“家”的亲情味道。
4.推进“儿童深度”教学改革,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将课堂教学“变革”的重点落脚在“基于课标”“基于儿童深度”“基于教学创新”上。着力教研组建设、着眼集体备课实效,着重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与提高。通过预约听课、同课异构、一课多轮等推进教学研究的效度。敏感直面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聚焦专题的“磨课”“观课”“辩课”的深度研讨。通过不断解决问题,突破教改中的“瓶颈”,探索出适切“儿童深度”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五、设计儿童喜欢的活动——有意思的活动
1.学生首位,让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组织各种活动时,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艺术节、阅读节、科技节、礼仪节、合唱、体育节等,要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全体参与,是否在活动中得到进步。
2.学生喜欢,让每项活动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建设好学生社团,继续开设各种门类的兴趣社团,加强对社团活动的管理,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吸引更多学生才能加入喜欢的社团活动。学校花样跳绳队在项目编排上加大创新力度,在今年的各项展示活动和赛事中精彩亮相,特别来自美国、巴西等世界跳绳冠军进校园活动,为我校花样跳绳这张学校名片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合唱团走出园区,带领孩子站到更高舞台上展示歌喉。科技社团参加市区比赛频频获奖之外,在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科技发明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3.学生需要,让每个场所成为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传统的校园节庆活动由于在形式创新和文化内涵提升上都大有作为,成为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如“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通过编辑电子小报、书法作品展示、民谣歌谣传唱、诗文朗诵、绘画剪纸、民间故事传说讲演等或传统或现代,或文学或艺术的个性表达和表现方法,既满足学生个性展示的内需,又厚实了活动的价值以及其文化意义。进一步做优了“校园考级”项目,口语、口算、阅读、写作、歌唱、运动、乐器、书法、跳绳等多个项目菜单由学生自己做主自己选择,激励学生不断争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