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安现役院校“微课”授课效果的思考
庄严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研究生部,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在“微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公安现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目前,影响公安现役院校“微课”授课效果的因素有授课目的不明确、课件制作不到位、授课环节把握不精准、授课内容不“接地气”等,应从备课和授课两方面提高“微课”授课效果。
【关键词】公安现役院校;“微课”;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效果
现今,“微”这个字大行其道,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微博”、“微信”、“微电影”迅速崛起并逐渐受到人们的热捧,社会俨然被打上了“微时代”的标签。“微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教育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一影响也自然渗透到公安现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带来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
通过调研我们欣喜地看到,“微课”作为“微时代”的产物,受到了广大学员,特别是“90后”学员的热捧。在肯定这一新生事物带来的积极变化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微课”授课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微课”的授课效果。基于此,本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有关内容,对如何提高公安现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课”的授课效果进行了探讨。
微课的理念最早可追溯到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的T.P.Kee所提倡的一分钟演讲和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教授McGrew所提倡的60秒课程。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式——“微课”。“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围绕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
除呈现方式不同外,公安现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微课”基本包含了上述要素。因此,本文中的“微课”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教育目的,围绕某个热点问题或学员普遍关心的问题,由授课人(学员队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员)主要运用“微课件”和“微教案”对学员开展的不超过10分钟的浓缩教育课程。
授课人是“微课”的主导者,其对过程的把握能力直接决定最终的授课效果。因此,本文着眼于教学中备课、授课两个主要环节对影响“微课”授课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备课方面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好一堂“微课”亦是如此,备课是否充分直接决定了授课的成败。“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的特点,授课人在备课上往往对此认识不到位,在思维惯性的驱使下,往往按照“大课”思路准备“微课”。
1.授课的目的要求不明确
“微课”的教学目的单一,指向性明确,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这是由其“短而精”的特点决定的。而现实是授课人往往跳不出传统“上大课”的思维,试图在很短时间内向学员“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片面追求体系的完整性,从而使学员抓不住重点,影响授课效果。
2.对学员的需求缺乏了解
传统的课堂教育包含多个知识点,教学内容丰富,更注重教师的“教”。而“微课”为实现短时间内较高的接受性,教学安排更注重围绕学生的“学”展开。现实情况是授课人在备课时大都仍从“教”出发,不能充分了解学员的学习需要,导致主客观相脱离。因为与学员的期望多少存在“脱节”,直接影响到授课效果。
3.课件制作不到位
与传统大课相比,“微课”的课件用很少的幻灯片展现出针对性更强的内容。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课件制作没有摆脱原有的范式而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容纳尽可能多的内容,幻灯片字号过小,学员阅读比较吃力;幻灯片的内容“一股脑”地呈现,缺少启发式诱导的逐次进入效果,吸引力不强;插图安排过多却“杂而不精”,看起来眼花缭乱,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紧扣主题的图片;PPT背景单一,与文字对比不明显等等。这些都影响到学员注意力的集中和兴趣的激发。
4.讲稿编写不够科学
据统计,人说话的正常语速一般为每分钟200字,如果“微课”时间在10分钟以内,那么讲稿字数就不应超过2000字。这其中还应包括授课人用来过渡的语句及活跃课堂氛围的话语。但实际上,由于对“微课”整体驾驭能力还不高,讲稿字数往往偏多,授课时经常出现“前拖后赶”的情况,甚至面对课上的意外情况,有的授课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授课,出现重大失误。
(二)授课方面
如果说备课是纸上谈兵式的预演,那么授课就是真刀真枪般的实战。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微课”授课环节在现实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最多的。
1.环节把握不够精准
一堂完整的“微课”在环节上应该包括引题、解题、结题三部分。在现实中,部分授课人片面追求创新性和吸引力,在引题环节上投入时间太多,导致学员迟迟不能把握授课主题,等到最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时候,时间往往过半,授课人只得压缩解题时间,甚至不留结题时间。显然,这不能算作一堂完整成功的“微课”。
2.内容不够“接地气”
公安现役院校作为军事单位,同样需要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对学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大纲》只是在宏观制度层面对教育的组织进行规范,具体到教育内容上,授课人理应结合公安现役部队实际开展教学以引起学员的共鸣,而不是照搬照抄军队思政大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员感到“飘在天上”。现实情况是,由于授课人大都缺乏部队工作经验,同时为了图省事,不愿意用公安现役部队的事例充实教育内容,故而使学员感到千篇一律,这种“不接地气”的空洞说教势必影响到授课效果。
3.表达能力不强
能否把讲稿上的内容顺利地传达给学员并使其乐于接受,是衡量授课能力的重要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授课人的表达来实现的。现实中,由于缺乏锻炼和经验,很多授课人特别是学员队干部,在表达上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低头念稿或复述课件的情况比较普遍,缺乏与学员的互动交流,学员往往感到枯燥乏味且有被忽略的感觉,继而抵触说教;由于紧张,授课人身体僵硬,四肢动作不自然,让学员感到别扭,减少了听课兴趣;由于缺乏自信,授课人眼神飘忽不定或者盯着远处的东西,缺少与学员们的眼神交流,使他们对授课人的认同感大打折扣。此外,诸如“一时语塞”、口头禅、怪癖动作等也极大地降低了学员的心理预期,从而影响授课效果。
以上对影响“微课”授课效果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下面将对照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实现本文的写作目的。
(一)备课方面
1.明确授课目的要求
授课人要牢记,一堂“微课”只讲授一个知识点,切忌贪多。备课时的一切设计都要紧紧围绕明确的教学目的展开,不能随意地超出框框自由发挥。在体系搭建上,要详略得当,突出“怎么做”而非“是什么”,因为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引导学员正确地行事。
2.深入了解学员的情况
教育活动的中心是学生。公安现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课”的设计必须“以学员为本”。授课人在确定“微课”主题后,首先应深入学员中了解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知识能力、接受水平及兴趣爱好等等,以便在课程设计上“有的放矢”、“投其所好”,避免教育脱离学员实际需求,甚至“南辕北辙”。
3.重视课件的制作
课件是对讲稿的支撑和凝练。因此,课件制作不是“讲稿大搬家”,而是把概括性和代表性的重要内容放在有限的幻灯片内。在细节处理上,要注意背景和文字的对比,保证文字鲜明突出;字号建议选择28号,但要根据每张幻灯片中插图和文字所占的比例适当调整;内容呈现上,要实行“渐入式”,保证后续内容对学员有足够的吸引力;要控制插图的数量,确保图文相称,防止插图过多过杂让学员目不暇接。最后,完成课件制作后要反复播放,确保没有错别字以及特殊效果展现顺畅。
4.科学编写讲稿并熟记
授课人可参照每分钟200字的正常语速标准编写讲稿,特别要注意段落的衔接和运用凝练的口语而非书面语表达。待初稿完成后,授课人应反复模拟演练,对讲稿进行仔细修改以便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实现“用词准确、表达流畅、发音标准、抑扬顿挫”。同时,针对实际授课时可能出现的意外如学员兴致不高或突然发问等情况,要做好充分准备,留出应对时间,做到未雨绸缪,保证授课顺利进行。最后,在熟悉讲稿的基础上必须达到脱稿,做到“胸有成竹”、“信手拈来”。
(二)授课方面
1.保证环节的完整性
作为一堂完整的课,“微课”也必然包括引题、解题和结题三个环节,任意环节处理不好,“微课”都不能算成功。针对现实中存在“先拖后赶”甚至讲不完的情况,授课人必须严格按照事前演练的进度进行,切不可随意发挥影响大局。如果因紧张出现“快进”的情况,不要慌张,只要确保环节完整,提前结束授课也属正常,剩下的时间可以提问或组织讨论。
2.确保内容“接地气”
公安现役部队的职能任务与解放军存在很大不同,这也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简单地复制解放军的做法。授课人要时刻牢记学员是公安现役部队的生长干部,举例子和摆事实要尽可能从公安现役部队的实际出发,真正做到“接地气”,使学员能有一个直观和感性的认识,自觉达到认同,从而让学员乐于接受并主动学习。
3.重视现场表达
与自我学习不同,授课是师生间互动交流的过程。因此,授课人的现场表达在授课环节中居于核心地位。授课人表达时需实现以下要求:务必脱稿,摆脱对讲稿和课件的依赖,把注意力放在与学员交流上,做到“眼离稿、尾离凳、身离台”;保持军人作风,身体保持正直自然,手势灵活而不僵硬;表情温和,注意眼神交流,做到环视而不是直视,引起学员的共鸣;吐字清晰,语气语调语速富于变化,必要时可停顿或者提问,以引起学员注意。此外,要减少直至避免出现口头禅和怪癖动作,保持自信和微笑应对思维“短路”。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的授课形式,其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将得到广泛运用。我们要认真总结这一新生事物的特点,研究授课中存在的制约教育效果的因素并不断改进提高,以期切实提高公安现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课”的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6):34-35.
[2]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23-25.
收稿日期:2014-11-20责任编校:周文慧
【文章编号】1673―2391(2015)01―0158―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