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构建深度阅读推广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暑期阅读训练营”为例
赵晨洁,吴丽春,姚翔,叶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10016)
摘要:论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暑期阅读训练营”活动为例,阐述了大学生阅读推广的核心目标,以及图书馆构建深度阅读推广模式的背景、关键点、做法、经验,以期为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阅读推广;读者工作;阅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252.1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课题(NR2013042)
作者简介:赵晨洁,女,馆员。
收稿日期:2014-11-17
A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model of
reading promotion in-depth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Taking “Reading Summer Camp” as an example
ZHAO Chen-jie, WU Li-chun, YAO Xiang, YE Ho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210016, 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Reading Summer Camp” in the library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expounds the core goal of undergraduates’ reading promotion, and elaborates the background, key points, methods adopted and experience obtained in the process of framing reading promotion model in depth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undergraduate; reading promotion; model; core goal
1前言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在于让受教育者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学习、科学实验、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方式全面建构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系,将大学生塑造成为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公民。图书馆作为大学三大构成要素之一,自然是大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现实状况是: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取向越来越趋向于娱乐化、快餐化、功利化;另一方面传统的阅读推广方式面对如此强大的“读图时代”业已显得力不从心。这一切都促使高校图书馆必须重新思考阅读推广工作的定位与发展。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初步建立的大学生深度阅读推广模式的雏形——“暑期阅读训练营”为例,与广大同仁就活动的设计理念和实务经验进行分享、切磋。
2“暑期阅读训练营”活动的背景与缘起
2.1 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虽然有研究表明阅读的重要性,以及阅读能够丰富自身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作用,大学生们都有充分的认识[1],但是相关调查也显示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的大学生却仅有10.4%[2]。由此可见,大学生们在观念上认可阅读的价值,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却并未兑现。这说明大学生对于阅读的价值在思想意识的深层并未给予真正的认同,消遣和娱乐自然成为阅读动机的激发端,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另外,由于曾经的基础教育基本以课堂灌输、重复训练为主,大部分学生没有广泛阅读的经历,没有真正体验过高品质阅读的乐趣。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3]显然,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精神年龄显著低于生理年龄发展,缺乏这个年龄应有的思辨能力。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素养普遍偏低。
2.2 大学生阅读素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
在OECD(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 Student Assessnebt,简称PIZA)中指出:阅读素养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发展潜能、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而理解、运用、反思和参与书面文本的能力[4]。阅读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外拓展,阅读都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具有较高阅读素养的大学生也将必然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他们更善于把文字背后蕴藏的内涵和深意挖掘出来,为我所用。另外,PIZA2009阅读素养的评估结果也发现:经常阅读较为复杂的阅读材料有助于提高阅读素养[4]。因此,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著作,并在阅读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跨越阅读障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将是必然的。
综上,阅读是一个人学习的重要途径,没有学会阅读的人就没有真正学会学习;同时阅读也是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阅读绝对不是大学生可有可无的课外活动,而是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生阅读推广的核心目标应该是:通过充满趣味、品位高雅、体验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完善大学生自主学习体系,帮助大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图书馆具备直接参与高等教育体系,并发挥更加直接和显著的育人功能。
3“暑期阅读训练营”活动策划
3.1 策划理念
依据大学生阅读推广的核心目标,“暑期阅读训练营”活动在策划过程中把握了四个关键点:(1)保持“阅读”的纯粹性、特色性,提升阅读推广的核心竞争力;(2)保证阅读内容的经典性、高雅性、哲思性,提升大学生阅读素养;(3)保证活动形式的趣味性、易参与性,提升参与者的体验感;(4)保证馆员的提升与成长,促进图书馆与学生之间建立更加活跃的互动关系。
3.2 设计内容
“暑期阅读训练营”(以下简称“训练营”)以导师制分专题精读辅导为主要方式,同时配合阅读价值教育、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文化体验活动。
目前活动的主干部分共开设了四个辅导专题(见表1),由四位导读馆员作为导师带领学生共同精读专题书籍,专题书目由各专题老师开列,内容主要是人文经典图书。考虑到阅读的趣味性和易接入性,各专题老师都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如,人生哲学的指导老师对书目进行了分级设置,对于阅读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建议从易于理解的通俗类哲学书籍开始读起,并且引入了哲思类的儿童绘本作为引读材料,帮助同学们逐步放下对哲学类书籍的“恐惧”感,建立阅读自信,进而逐步进入深度阅读;电影文学以同名电影作为引读材料,通过观影以及馆员老师对原著书籍与电影语言、情节差异的初步介绍,引发同学们阅读文本的兴趣,逐步步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心灵成长引入了性格测试、心灵游戏、冥想等方法,丰富同学们阅读的体验感,在发现自我的过程中融入阅读;国学经典通过介绍古籍、经书等文化史料,消除同学们对国学的陌生感,逐步学会以审美的心态投入到阅读过程中去。
表1 “训练营”阅读专题介绍
活动的辅助部分目的是从总体方面使营员对阅读的价值进行深层认识,对阅读的文化内涵进行充分的感受和体验,发现阅读的大美之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开营仪式,其后是分专题的阅读方法指导课,期间穿插各项阅读文化参观活动,然后是每周一次的各专题阅读感受分享、阅读疑问解答,最后是结营仪式。在活动地点的安排上,以图书馆为主,旨在向学生传递:图书馆是课外最佳阅读场所的理念。优质的阅读环境以及多元的阅读体验活动可以大大提升阅读成效。由于大多数营员暑期不在校,我们将阅读分享部分安排为网络讨论,由各专题指导老师每周安排固定时间通过QQ群进行,及时解决营员阅读中的各种困难,同时也在师生共同分享中,碰撞思维的火花,实现更深一步的探索、反思式阅读。
4“暑期阅读训练营”活动实践及经验
4.1 “训练营”管理机制
活动于每年六月初进行具体的策划,六月中旬发布营员招募通知,暑假开始的第一天设计为开营仪式,正式拉开“训练营”活动序幕。为了保证活动的有效运营,我们设计了内容与形式分别由专人负责的运营机制。配备了秘书组:由负责我馆阅读推广总协调的专职馆员和暑期实践的大学生组成。馆员主要负责“训练营”各项活动的组织、协调,以及营员管理工作安排,学生主要配合馆员进行活动人员通知、签到、影像、文字记录,以及对外报道等相关工作。阅读指导老师重点做好专题导读的备课工作,间或根据总协调馆员的安排参与其他子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4.2 “训练营”活动情况
我馆于2013年暑期正式启动“训练营”活动的运营,目前已经顺利举办两期,参与学生共计130余人。训练营活动对营员提出了比较高的阅读要求,在数量和内容上要求至少精读一本书,泛读两本书,欣赏三本书;阅读过程要求开始有计划、中间有讨论、最后有报告。要求每位专题老师要做好计划、报告的审阅以及反馈,阅读讨论的辅导工作。虽然没有学分的吸引,没有考试的压力,可是营员同学们在老师们的引导下都很好地完成了暑期阅读训练的所有项目,这也令我们感到非常惊讶。而且根据我们的跟踪调查,2013年的62名营员,95%的同学在后来的10个月中,阅读数量增长了一倍,阅读品质也都有了显著提升,文史哲方面的图书显著增加。另外,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如:在2013年的活动中,对于《沉思录》一书,有的同学读何怀宏的译本索然无味,但读梁实秋的译本却兴趣盎然;而有的同学则截然相反。甚至有位同学不禁感叹到:“看的版本不适合,差一点就错失了一本好书啊!”,由此可见,同一经典书籍,不同翻译版本,大学生的阅读感受有很大的差别。再如,我们还发现:大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赏读有很大的障碍,大部分很难入境,很容易把思想性阅读变成知识性阅读。通过分析大学生的阅读经历,不难发现,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极少,而且缺乏直观的感性认识,所以很难与国学经典的精神内涵发生联结。另外,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种师生共同探讨的阅读方式,由于与大学课堂信息单向传播不同,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流,使同学们了解了更多阅读的可能性,阅读的思考也不断地深入下去,阅读体验异常丰富。
针对2013年“训练营”活动发现的问题,在2014年的活动中,完善了推荐书目信息,增加不同优秀版本的差异性说明,增加了古籍文化参观活动,增加了绘本赏读、诵读体验活动。将营员的阅读过程由平面变为立体,引入多元感受体系,提升阅读的情趣。通过这些内容和形式的引入,使同学们充分体验到阅读的趣味、阅读的美好以及阅读的激情。图书馆的宝藏也展现于同学们眼前,使他们充分领略了图书馆文化中心的魅力。
4.3 “训练营”活动经验体会
经过两期的运营,在与同学们的深入互动中,我们对大学生的阅读行为、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大大提升了馆员的导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1)大学生阅读推广有现实的需求和深远的教育意义,作为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做好这份工作。(2)在阅读内容的选取上,一定要选择优质书籍,经典不是没有人读,而是应该在阅读过程中给予更加细致入微的阅读关怀和指导。这种“共读、共写、共生活”的阅读方式,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阅读的实际困难。(3)需要从阅读本身挖掘“魅力”点,切不可“内容”屈就于“形式”,根据不同的阅读文本选择合适的导读方式,引入图画、影像、声音等多元体验方式,使大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稳定阅读行为,进入心灵沟通、思想交互的良好状态,“学习之门”自然开启。
5 “训练营”活动发展展望
“训练营”活动为我馆探索导读工作的深化模式做了有益尝试,而阅读推广深化的关键在于三个方面:(1)深刻体察大学生阅读的困难与迷惑,这需要我们与大学生更加密切地接触和互动,全面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去;(2)深入了解阅读的特点、阅读的本质,这需要馆员提升自身素养,首先做好“阅读者”,并以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姿态从事阅读推广工作;(3)深入研究阅读与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关系,这需要我们从“全人教育”的视角进一步挖掘大学生阅读推广的价值。而以上三方面也是我们“训练营”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我们将继续完善大学生深度阅读推广模式,由暑期活动逐渐拓展到学期中活动,由活动方式逐步拓展,进入大学生通识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上海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论坛,2013,(2):74-75.
[2] 邱顺燕,尹勤,许钦亮,芮源.江苏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5):159.
[3] 朱永新.我的阅读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
[4][5] 陆璟著.PIZA测试的理论和实践[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116.
(责任编辑: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