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鹏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职业教育系统,只有全面了解这个系统的内涵与外延,才能构建中国化的现代学徒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2~2014年国内期刊有关现代学徒制的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梳理,可以从宏观上把握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方向,也可以从微观上探寻现代学徒制的模式结构,还可以对今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此促进我国现代学徒制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内容分析法;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12-0010-06
一、研究背景
作为最早的职业教育形式之一,学徒制在公元前2100年就已经成为人类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并且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都表现出极为明显的优势。近年来,许多国家在吸收借鉴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发展了现代学徒制,将传统学徒制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逐渐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现代学徒制在推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熟练工人、解决青年失业、传承技能技艺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手工业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就已经出现了学徒制的初级形态,即“父教子”和“师教徒”。后来,学徒制几经变迁,逐渐被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形式取代。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国外的现代学徒制,这期间主要做了一些比较研究。2011年3月,教育部有关领导提出了要“建立国家级别的现代学徒制”的设想。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8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进入了实质推进阶段。
现代学徒制不是一种简单的技能学习形式,而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职业教育系统,只有全面了解了这个系统的外延及内涵,才能真正构建出“中国化”的现代学徒制。因此,笔者通过对2002—2014年间国内期刊有关现代学徒制的学术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进行梳理,以期为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能对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系统的分析并加以描述的研究方法。这里“明显的传播内容”是指任何形态、可以记录、可以保存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从具体的实施过程看,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包括:研究内容抽样;确定类目和分析单元;评判记录;信度计算;定性分析和统计描述。
在教育研究中,内容分析法通常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方式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发展趋势分析、意向分析、态度分析或者比较分析等。因此,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2—2014年间国内学术期刊中关于现代学徒制的论文进行研究显然是十分合适的。
(二)研究内容抽样
笔者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ww.cnki.net)为检索源,以2002—2014年为时间跨度进行检索。由于有部分论文的标题中称“学徒制”,亦有的称“现代学徒制”,因此,仅以“学徒制”作为篇名进行精确查找,得到论文467篇。又考虑到在一些研究中有学者将“学徒制”称为“师徒制”,因此,又以“师徒制+职业教育”为篇名进行精确查找,得到论文23篇。
为了提高研究样本的信度和效度,首先将卷首语、新闻稿、评论、会议通知等删除,然后将与本研究不相关的论文删除,最后共得到论文396篇,将其作为研究样本,如表1所示。
(三)确定类目与分析单元
笔者以样本的文献来源分析、研究内容分析作为研究纬度。分析单元为独立成篇的论文。凡结构完整的论文,不论其篇幅长短,均按照一篇计算。
由于目前我国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比较零散,尚没有形成明确的研究领域和系统的研究成果。因此,笔者通过对396个研究样本进行分析,设计出本研究的六个内容分析类目:(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比较研究;(3)关键因素研究;(4)特征和作用研究;(5)历史研究;(6)理论研究。对具体的每一类也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如表2所示。
(四)研究信度分析
内容分析法中的信度是指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进行判断的一致性。一致性越高,内容分析的信度也越高,进行内容分析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精确性也就越高。
内容分析的信度计算公式是:R=n×K/[1+(n-1)×K]。其中,R为信度,K为平均相互同意度,K=2M/(N1+N2),其中M为两个研究者一致同意的栏目数,N1为第一研究者所分析的栏目数,N2为第二研究者所分析的栏目数。在笔者的研究中,第一研究者是作者本人,第二研究者是课题组的两名成员,通过计算后得出的评判信度R≈0.9125,具体的计算过程在此不再描述。根据经验,如果信度大于0.90,则可以将第一研究者的评定结果作为内容分析的结果。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文献来源分析
1.论文数量分析
我国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论文最早出现在2001年,是何小瑜发表在《中国培训》杂志上的《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在随后的三年内,有关现代学徒制的论文也只有十余篇,主要是介绍国外的现代学徒制情况。2004年之后,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逐渐上升,大致在2010年之后,论文数量显著增长,呈现出井喷态势,如下页图1所示。这一发展趋势非常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这说明随着现代学徒制进入到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设计体系,开始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
2.期刊来源分析
笔者研究所用的396个论文样本经统计来自180种期刊。其中,载文5篇以上的期刊有10种,包括8种职业教育类刊物、1种职业院校学报和1种培训类刊物,共载文154篇,占论文总数的38.8%。职业教育类的4种核心期刊(即《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共载文101篇,占论文总数的25.5%,载文总数明显高于其他期刊,如表3所示。
学术期刊的载文数量反映了一个研究领域的活跃程度,核心期刊中的载文则是该领域最新和最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能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因此,学术期刊中有关现代学徒制的论文数量逐年增加与国家对现代学徒制的推进步伐是一致的。作为引领国内职业教育研究前沿视点的核心期刊,其所刊载的相关论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高于其他刊物,很好地把握了国内职业教育领域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方向。特别是《职教论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这两种刊物,都为此开辟了专栏进行跟踪研究和报道,为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作为培训领域的重要刊物,《中国培训》较早就开始关注现代学徒制,所载论文主要是企业在新员工或者学徒培训方面的经验总结,而这恰好为职业教育领域的现代学徒制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很多有益的观点。
3.作者单位性质分析
笔者将作者单位分为普通高校、科研院所、高职高专、中职学校、企业、政府、杂志社等7个类别,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很显然,来自高职高专的论文数量远高于排在后面的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其他单位,这说明高职高专的广大教研人员已经意识到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性,并开始了对它的研究。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者主要来自高校的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职业教育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他们的科研力量雄厚,研究资源丰富,研究成果的质量也比较高,特别是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3篇)、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8篇)、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6篇)等研究机构,他们的研究成果多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可以说,这些科研机构已经成为国内现代学徒制研究领域的领头羊。
4.作者所在地区分析
笔者以论文第一作者所在的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单独列出)为统计对象,进行分类汇总后发现,他们共来自全国25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其中,上海、浙江、广东、北京、江苏、江西、山东、湖北、辽宁、湖南的作者数量占据了前十名,如图3所示。
上述统计结果符合现实,与我国各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一致的。位列前十名的省市大部分都属于京津沪、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一方面说明区域经济水平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本地区职业教育的研究水平;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加快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步伐,使其教研人员对国内外最新的职教理念和方法更加关注。如江西省部分职业院校在2005年就开始了自发性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新余市在2010年出台了《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浙江省在2009年就开始了政府主导下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广东省的部分职业院校在2009年也开始了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有研究表明,职业教育的经济效能高于普通教育,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有利于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回报。因此,经济发达地区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可能会成为今后的一个趋势。
(二)研究内容分析
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落脚点。有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数量高达152篇,占论文总数的38.4%,其中有122篇发表在2012—2014年间。
研究表明,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含高职、中职)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主力军,他们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在很多专业中进行了不同形态的现代学徒制尝试。例如,杨小艳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从“收徒、学艺、出师”三个方面构建了现代学徒制的三环节培养体系;陈若蕾在秘书专业尝试了具有广东特色的“23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吴业亮等人建议,实践现代学徒制要把好“四关”:入门关、培养关、出师关和保障关;王希旗以“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带徒工程”模式为视角,提出了个性化培养学生的思路,此法还被《中国教育报》以评论的形式进行了全面介绍,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除学校之外,很多企业也总结了内部实行的学徒制(有的也称为师徒制)情况。例如,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制定了完善的现代学徒制培训体系,其中包括技能传承带徒模式、提高式带徒模式、专项式带徒模式、以老带新的带徒模式等多样化的带徒方式;中原油田为解决长期以来面临的工学矛盾,下达了名师带徒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名师带徒活动,通过“签订协议、设定计划、传授技艺”的方式进行师徒技术传承,通过“组织引导、制度保障”的方式确保名师带徒工作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通过“入门体验、量身定做、达标发展”制定个性化的的徒弟发展目标;大连的大起集团有限公司总结了培养企业高级技工师徒制的流程: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育计划、评估培育结果、动态调整培育方案。
2.比较研究
在所有研究样本中,有98篇采用了比较研究法,且数量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看,我国研究者重点关注了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情况。例如,赵志群在对比研究后发现,现代学徒制在国外越来越受雇主欢迎的原因有:雇主需要高素质员工、学徒制能减少培训成本、校企合作能提高公司声誉、师徒互动能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颜忠军通过分析中世纪西欧学徒制教育的兴衰历程,得到以下几点启示:积极认识教育培训合同的法律意义、强化目标责任意识、对学生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徐瑾劼从实施动机、培训框架、职业证书、政府政策、课程特色等方面比较了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体系,总结了两个方面的经验:要体现市场导向驱动,培训框架要与能力标准统一。
3.关键因素研究
作为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系统,现代学徒制是由学生、学校、企业等多个主体有机构成的。因此,能影响这些主体的因素也必然会影响到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与运行。比如,学徒的沟通能力会影响学习效果;培训成本会影响企业参与学徒制的积极性;政策环境会影响学徒的社会地位;学校的管理制度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如果我们能从微观的角度探究这些关键因素对现代学徒制的影响情况,将可能让我们制定出更合理、更完善的现代学徒制实施体系。
所有研究样本中有60篇论文涉及影响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关键因素。例如,针对政府的责任,翟海魂认为,要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改革,必须在有关法律法规体系中明确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苑国栋提出,政府要担负起四个责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实施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王喜雪在从政策的视角对比分析了英国和我国的现代学徒制之后,建议我国政府要建立政策利益相关方的合作组织,建立促进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国家职业资格相关制度,建立过程监督体系。
在谈到影响学校这一主体的关键因素时,贾忠革认为,职业院校要主动解决企业担忧的问题,主动与企业开展社会服务项目;胡秀锦认为,课程和教学改革是落实现代学徒制的基本保证;王振洪提出,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应该是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模式的重要基础;高葵芬认为,高职院校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用实证和行动研究的方法对现代学徒制进行系统研究。
企业也是现代学徒制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如何保证企业的合理利益,降低企业的实施成本,促进企业的合作积极性,这些都是密切关系到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地位的关键因素。例如,毕爱学、李鹏等人认为,企业对学徒制的明文规定、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保障机制都可能影响学徒制的实施效果;陈卓认为,校企合作的紧密程度、合作深度、对学徒制的理解程度也会影响企业的积极性;田巨认为,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制定的行业标准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周红利认为,参与学徒制培训的投资成本也会影响企业的信心,必须建立人力资本产权保护制度,确立谁投资谁获益的原则。
4.特征与作用研究
所有研究样本中有46篇论文描述了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和作用。
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关晶在分析了传统学徒制的几种形态之后认为,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应该体现在:以教育而不是以生产为目的,是职业教育而不是就业培训,是正规教育而不是非正规教育,是终身教育而不是终结教育,是国家统筹而不是行业管理,是结构化教学而不是“放羊式”教学;李玉珠从教育现代化的视角出发认为,现代学徒制应该具有国家化、法制化、民主化、理性化等特征,这也是其区别于传统学徒制的本质特征。
关于现代学徒制的作用,研究者一致认为其在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矛盾、节约教育资源、节约企业成本、促进教育与产业结合等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例如,徐明波认为,它能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和实践能力;关晶认为,它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可以解决职业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的问题,能提供高质量的劳动者,促进全民学习;马庆发认为,它可以使我国职业教育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以使企业充分参与到职业教育改革中来,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研究样本还显示,现代学徒制已经在我国很多职业院校的矿山机电、艺术设计、电子商务、数控、电梯工程、计算机仿真、护理等专业进行了试点应用,并取得了很多成绩和好的经验。
5.历史研究
研究我国学徒制历史的主要论文有:《我国学徒制发展历史考略》《我国学徒制的历史沿革与创新》《1949年至1965年中国学徒制政策研究》《学徒制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我国的选择》《晋商学徒制习俗礼仪初考》《山西商号教育特点解析》等等。研究国外学徒制历史的主要论文有:《论学徒制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学徒制在英国沉浮的背景分析》《西方学徒制的历史演变及思考》《美国学徒制的移植、断裂与重塑》《西欧学徒制的历史演变及现代意义》《欧洲古代职业教育中学徒制的特点和影响》等等。
6.理论研究
十多年来只有20篇论文进行了现代学徒制的理论探索。
2003年,赵健将学徒制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组织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内隐学习和默会知识习得是这种学习组织的主要特点。后来,张成玉、王帅、董仁忠等人在自己的研究中都关注了职业教育中的默会知识理论。2008年,赵蒙成将“工作场学习”的理论引入国内,并将职业教育中的学徒教育形式与工作场学习联系起来。徐瑾劼研究后也认为,“工作场学习”是对当前职业学习模式提出的新挑战,要重新认识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学习模式,重新评估知识和技能的性质,重新划分学习与工作的界限等。肖凤玲在研究了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默会知识后发现,职校生的动作技能通常要经过活动定向、模仿、熟练操作等三个阶段,而学徒制的模式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三个阶段中通过自我构建形成属于自己的个人知识(即从师父那里获得技术知识)。
四、思考和建议
(一)对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反思
首先,我国国家层面上关于激励和保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度尚属空白,企业对参与职业教育仍缺乏主动性,行业组织对校企合作的指导和干预也非常微弱,而且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现代学徒制的了解还很欠缺,因此,在全国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环境是否成熟还需考虑。
其次,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完善的人才培训制度和长远的员工发展规划,那么这个企业是不可能理解现代学徒制的真正涵义的,也就无法在与学校的合作中真心实意地参与进来。从笔者的分析结论来看,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可能会成为推广现代学徒制的绊脚石。
再次,无论把现代学徒制看作一个多么复杂的系统,最后的落脚点都是师傅和学生(即学徒)。国家政策、管理机制、激励制度、评价体系等都是学徒制系统的外部因素,而徒弟的积极性、师傅的态度、师徒的交流技巧和沟通能力等是该系统的内部因素。如果只关注对外部因素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内因的思考,也许我们的现代学徒制研究就只能成为美丽的空中楼阁。
最后,工作场所中的学习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缺乏通识性知识,徒弟获得的知识也不具有可迁移性,这样的工作场所学习对学生个人的智力发展是没有太多帮助的,也会使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后劲不足。因此,研究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该成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点,也应该是现代学徒制研究的重点。
(二)对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建议
1.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职业院校使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可以对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情况进行多层面、多方位、多维度的研究,可以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科学方法发现很多存在的隐性问题,并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和最直接的经验。这些资料和经验对于国家政府制定本土化的现代学徒制政策有重要作用。
2.重视现代学徒制体系中的微观研究
从笔者的研究样本看,目前我国的研究者多把视线集中在政策、制度、框架等因素之上,尽管这些因素都很重要,但是在现实环境下,这样的研究结果最终也只能作为中肯的建议或者美好的设想。因此,应该将目光集中在位于现代学徒制体系中心的学校、学生、企业上,从微观的视角研究这三个主体以及影响他们的因素,比如课程设置、企业培训成本、知识获取、学生的知识迁移、学习理论等问题。只有真正了解了现代学徒制的细微之处才能把握全局。
3.学校要自觉加强校本研究,提高企业合作信心
在2010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一语道破我国职业教育中的致命弱点:弱在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本是职业院校办学之根本,也应该是校企双赢的一个局面,为何好的想法却不能得出好的结果呢?在我国,学生属于学校而非企业,企业如果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不仅可能会影响生产,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不一定会留在企业,从这点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得不到任何收益。因此,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一个前提是,学校应加强科研水平,在规模化生产和智力支持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帮助,让企业提高对学校的信心,切实感受到校企合作的收益。也许在这一点实现之后,“国家调控+市场导向”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才会出现。
4.促进行业协会主导的现代学徒制
纵观国内外学徒制教育的发展历史,总可以看到行业协会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管理角色。但随着职业教育体制的变化,行业协会也经受了很多挫折。当我们开始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开展现代学徒制研究工作的时候,就不得不认真思考行业协会在其中的定位和功能了。尽管我们无法确定行业协会在政府政策尚未完善的情况下是否能成为促进现代学徒制发展的主体力量,但是我们相信,行业协会在现代学徒制这个体系中应该有充分的话语权,这不仅表现在对教育结果的评价上,而且也表现在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合作机制、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决定权上。
参考文献:
[1]王川.西方近代职业教育史稿[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
[2]周蕖.中外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叶爱英,徐瑾,李智利.本土化学徒制之探索与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7):16-17.
[4]李方.现代教育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80-191.
[5]杨小艳.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9):17-20.
[6]陈若蕾.具有广东特色的“23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秘书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4(11):59-62.
[7]吴业亮,王潘,杨光云.探析现代学徒制[J].当代职业教育,2014(9):12-14.
[8]戴柳娥,易景耀.柳工集团现代学徒制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培训,2007(7):13-14.
[9]金福.企业高级技工师徒制培训模式新探[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3):58-62.
[10]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09(12):1.
[11]颜忠军.中世纪西欧学徒制教育的兴衰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6(22):75-77.
[12]徐瑾劼.英国现代学徒制与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的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07(2):176-177.
[13]翟海魂.实施现代学徒制深化工学结合[J].职教论坛,2008(1):1.
[14]苑国栋.政府责任:实现校企合作的必要条件——来自现代学徒制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9(11):53-55.
[15]王喜雪.英国现代学徒制与我国工学结合的比较研究——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12(9):89-96.
[16]贾忠革.我国实施新学徒制职业教育可行性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2(10):7-8.
[17]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93-96.
[18]高葵芬.现代学徒制在我国高职院校试点的基础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4):77-79.
[19]毕爱学,顾韶辉.师徒关系呼唤机制支撑[J].职业技术教育,2004(36):11.
[20]田巨,王舰.行业标准框架下现代学徒制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12):9-11.
[21]周红利,宋小双.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西方传统学徒制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4(3):17-21.
[22]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10):97-102.
[23]李玉珠.教育现代化视野下的现代学徒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4(16):14-18.
[24]赵健.默会知识、内隐学习与学习的组织[J].全球教育展望,2003(9):41-45.
[25]赵蒙成.工作场的学习:概念、认知基础与教学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8(1):51-56.
[26]许亚琼.对中世纪学徒制的新思考——基于其制度化目的、原因和社会意义[J].职教论坛,2009(3):61-64.
[27]杨敏.简论英国现代学徒制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16-18.
(责任编辑:王恒)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Domestic Academic Papers
HU Wen-peng
(Wuh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Abstract: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a complete and complex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Learning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system can help establish Chinese modern apprenticeship.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papers 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from 2002 to 2014 in terms of its research status,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can shed light on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models,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content analysis;professionals training mod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