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秋香,朱春云,赵琴,张蓉萍
(苏北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扬州225001)
一体化排班在产科的应用效果
蔡秋香,朱春云,赵琴,张蓉萍
(苏北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扬州225001)
目的探讨合适的产科护士排班模式,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该科2011年6~12月实施传统排班模式(传统排班模式组,产妇944例),病房和产房护士分开排班,人员相对固定;2012年6~12月实施一体化排班模式(一体化排班模式组,产妇1 248例),病房和产房护士统一排班,各班根据能级对应原则合理安排不同层级护士值班,每3~6个月轮换1次。比较2种排班模式下产妇及家属、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度,自然分娩、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护理缺陷数。结果一体化排班模式组产妇及家属、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排班模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数较传统排班模式组明显增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护理缺陷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一体化排班模式既能体现对产妇的人性化护理,又能体现对护士的人性化管理,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医院,产科;护理质量审核;病房;产房;一体化排班
产科是一个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产妇及家属期望值高、工作忙闲不均,易发生纠纷的科室[1-2]。产科排班模式直接影响到产科护理质量,传统的排班模式将产科分为病房和产房两个护理单元,产妇分娩前后由不同的护士负责,容易对护士产生陌生感,护理环节脱节,缺乏连续性,不利于对产妇实施整体护理,而且,护士之间分工明确,工作量不均衡,主动帮助意识缺乏,抢救患者时不能很好地合作[3]。为此,本院2012年6~12月实施一体化排班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该科2011年6~12月实施传统排班模式(传统排班模式组),期间住院分娩的产妇944例,年龄19~43岁,妊娠32~40周,初产妇848例,经产妇96例,妊娠期并发症420例;医生18名,护士25名。2012年6~12月实施一体化排班模式(一体化排班模式组),期间住院分娩产妇1 248例,年龄21~45岁,妊娠31~41周,初产妇1 123例,经产妇125例,妊娠期并发症562例;医生21名,护士31名。两组在产妇年龄、孕周、产次、妊娠期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排班模式传统排班模式组实施传统排班模式,病房和产房护士分开排班,人员相对固定,产妇分娩前所有治疗护理由产房护士完成,分娩后由病房护士完成。一体化排班模式组实施一体化排班模式,将病房和产房护士统一排班,根据产科护士年资、能力、性格特点分为办公室组、病房护理组、产房护理组、新生儿护理组。病房护理组与产房护理组每3~6个月轮换1次,各班根据能级对应原则合理安排不同层级护士值班,每班由高年资护士负责,除完成本组工作外,负责协调、指导本班其他护士工作[4]。办公室组、新生儿护理组和病房护理组按常规排班,产房护理组实行12 h弹性值班制[5],早晨06:30~07:45,夜班18:00~20:30协助病房工作。
1.2.2 评价标准(1)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产妇及家属调查表,包括当日责任护士及全程责任护士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及检查用药告知、主动巡视、解决问题能力、护理技术、基础护理6个方面[6]。(2)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包括观察病情能力、工作态度、医护沟通、执行医嘱能力、抢救配合能力5个方面。(3)护士自身满意度:包括班次合理程度、对家庭和睦的影响、绩效分配、专业水平提高、护理安全5个方面。(4)自然分娩、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护理缺陷数。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由护士长或总责任护士在产妇出院当天对每名出院产妇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护士自身满意度则分别对全科医生和护士进行2种排班模式满意度调查,发放产妇及家属问卷2 192份,医生问卷39份,护士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均为100%。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种护理模式下产妇及家属、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护士自身满意度比较一体化排班模式组产妇及家属、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排班模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种护理模式下产妇自然分娩、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护理缺陷数比较一体化排班模式组自然分娩数明显增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护理缺陷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种护理模式下产妇及家属、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护士自身满意度比较
表2 2种护理模式自然分娩、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护理缺陷数比较[n(%)]
3.1 产妇及家属满意度传统排班模式将病房和产房护士分开排班,产妇分娩前后分别由不同护士负责,容易造成对产妇护理不到位,健康教育脱节等现象[7],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低。一体化排班模式,将病房和产房护士统一排班,产妇分娩前后均由1名护士全程负责,全程责任护士分管2~4张床位,全面负责产妇从入院到出院的所有护理工作包括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功能康复、健康教育及护理文件等,实行8 h在班,24 h负责。白天全程责任护士不在班时由护士长指定组内其他护士负责,每名当日责任护士分管8~10张床位。护士分管产妇相对固定,增加对产妇的责任感,其主动巡视病房,持续跟踪产妇病情,了解产妇及家属是否需要帮助,有何顾虑及需要咨询的问题,给予帮助、心理疏导、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真正为产妇提供持续性护理,产妇及家属都知道自己的责任护士,主动向其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一体化排班模式后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3.2 护士自身满意度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是保证护理质量,提高产妇满意度及稳定护理队伍的关键,护士缺乏工作满意度可能导致护士的流失和缺编。传统排班模式产前和产后分成2个独立的护理单元,工作缺乏连续性,尤其是产妇分娩缺乏计划性,工作不均衡,不利于护士弹性调度,助产士生活无规律,夜班数增多,有时工作时间长,助产士疲劳作战,心理负担重,严重影响助产士的家庭生活,大部分助产士不能接受[8]。一体化排班模式采用统一排班,产房分娩多时可调病房助产士,产房闲时协助新生儿沐浴或病房护士工作,安排补休,产房实行12 h弹性值班制,减少交接班次数,根据产妇需要调节工作时间。既体现对产妇的人性化护理,又能体现对护士的人性化管理,有利于人力合理使用,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同时产科护士定期调班,有利于各项制度贯彻落实,提高助产士的整体素质,减少绩效分配矛盾,促进相互之间合作,本研究表明实施一体化排班模式后护士自身满意度明显提高。
3.3 提高护理质量一体化排班模式避免了过去既管待产妇又管产房接生情况,真正实行导乐分娩。助产士密切观察产程,及时发现母婴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正确评估产妇疼痛程度,指导产妇缓解分娩疼痛的方法,协助产妇做好生活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一体化排班模式后产妇自然分娩率升高,产后出血减少,新生儿窒息减少,提高了护理质量。
3.4 护士团结协作加强一体化排班每个小组设1名组长,由高年资,具有主管护师资格以上职称,专业技能精湛,责任心强,专业知识扎实,熟悉业务,临床经验丰富,有较好的沟通技巧能力,具有一定管理、协调和业务技术指导能力的骨干担任。除完成各班工作职责外,指导组内年轻助产士作,使其尽快熟悉业务,工作变得更轻松[9-10]。夜班由不同级别护士组成,高年资护士负责,低年资护士遇到问题可及时向高年资护士请教,疑难、抢救产妇,相互协作,高年资护士统一指挥,确保产科护理安全。
总之,科学合理的排班方式,将会更好地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护理队伍的稳定性,使护士全身心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为产妇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体现以产妇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真正落实产妇入院到出院的全面、系统和连续的护理,最终达到产妇满意、护士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吴秀娥,张莉,温素芬.产房三种排班模式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7):187-188.
[2]周欣.两班制排班模式在产科病区的应用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20):2797-2798.
[3]张英.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病房的实施与成效[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98-99.
[4]李广南,陈梅娇,冯屏.横、纵向小组责任制排班模式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90-91.
[5]黄海燕.产房排班模式的改革与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115.
[6]潘瑜恩.患者满意度调查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5):100-101.
[7]陆文娟,田梅梅,苏晓敏.产科扁平化、包干制工作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821-823.
[8]居福美.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对护士自身满意度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77-778.
[9]沈国英.层级责任制排班模式在妇产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A):70-71.
[10]李桂青,陆洋,李永英,等.改进产房责任组长排班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18(2):22-24.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5.043
:B
:1009-5519(2015)05-0744-02
2014-08-05
2014-10-11)
蔡秋香(1964-),女,江苏扬州人,主任护师,主要从事产科护理工作;E-mail:cqiuxiang20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