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徐艳丽
(淮北市矿工总医院,安徽235000)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Ⅳ期压疮中的应用
李雪梅,徐艳丽
(淮北市矿工总医院,安徽235000)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Ⅳ期压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住院部40例Ⅳ期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5例患者行常规换药,观察组1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15/15)优于对照组的72.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及换药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Ⅳ期压疮治疗中较常规换药而言,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操作简单、换药次数少、促进创面愈合等优点,有高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负压伤口疗法;压力性溃疡;清创术;治疗结果
压疮是指机体某一部位的皮肤组织受到长久压迫,阻碍血液循环,导致供血不足,组织缺氧、缺血,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发生组织坏死并溃烂的一种疾病,治疗难度大[1]。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原理为持续负压吸引,负压装置与特殊敷料相连,持续、间接地进行创面的负压吸引,有效隔绝了创面与空气的接触,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有利于创面的生长愈合[2]。目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40例Ⅳ期压疮患者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治疗,旨在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住院部40例发生Ⅳ期压疮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42~91岁,平均(70.9±2.5)岁;创面面积2.0 cm×0.7 cm×2.2 cm~10.0 cm×10.0 cm×0.3 cm;外踝压疮2例,髂前上棘压疮7例,肩胛部压疮1例,足跟压疮2例,骶尾部压疮13例。观察组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54~85岁,平均(72.4±2.3)岁;创面面积1.5 cm×2.0 cm×0.3 cm~13.0cm×14.0 cm×0.5 cm;外踝压疮1例,髂前上棘压疮4例,臀部压疮1例,骶尾部压疮9例。部分创面有感染,并有脓性分泌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压疮分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负压吸引材料组成(1)敷料(上海持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厚0.8 mm,微孔径约0.6 mm,可塑性、透水性及生物可溶性良好;引流管(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包含多侧孔,规格可根据需要进行修剪。(2)生物半透膜(施乐辉有限公司):主要成分为丙氨酸以及聚氨酯,单项透气功能良好,可防水及细菌的侵袭,同时具有分子阀门的作用。(3)三通接口可连接引流管(扬州华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4)负压吸引装置(深圳欧卡达科技有限公司),维持吸引压力为-20~2 kPa。
1.2.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采取对症支持治疗,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和原发疾病,取创面组织进行细菌培养,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取相应的抗生素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营养[3]。(1)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扩创,对压疮内的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发生潜行的皮肤边缘进行分离并切除,均不留置引流的死腔;填充聚维酮碘纱条后覆盖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根据伤口的渗液情况进行换药,每天1~2次。(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负压封闭式引流,根据创面面积对医用海绵(自带引流管)进行剪切,完成后覆盖创面,保证接触的充分性,无残留的空隙。对创面和材料之间放置特制引流套装引流管,用手轻撕透明贴膜,平整贴敷于创面,尽量不要漏气,保证创面的封闭性,将引流管与负压装置相连,保持压力在450.0~600.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持续负压吸引。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及量,观察压疮创面愈合情况,医用海绵显著凹陷,液体被吸出提示负压有效,定期更换负压敷料,每次7 d。必要时根据情况及时更换装置,每个患者可多次使用此负压吸引技术。创面恢复,肉芽组织生长后改为常规换药;压疮面积大的患者需进行皮瓣移植或自体皮肤移植治疗。
1.2.3 疗效判定指标治愈:压疮创面未渗液且无坏死组织,创面愈合,干燥,无水肿,新生肉芽组织呈粉红色颗粒形态,有皮瓣移植或植皮的条件;显效:创面减少75.0%左右,渗液量少,轻度水肿,肉芽组织约有20.0%处于黄色期;好转:创面减少25.0%左右,渗液量处于中等,显著水肿,肉芽组织约有40.0%处于黄色期;无效:创面未发生改变,大量渗液,严重水肿,肉芽组织未增生。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4]。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及换药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s)
组别n 伤口愈合时间(d)疼痛评分(分)换药费用(元)观察组对照组换药次数(次)15 25 t P --6.20±1.3 56.8±6.4 30.100 8 0.000 0 25.10±8.1 51.30±12.7 7.145 5 0.000 0 2.2±0.5 5.3±0.8 13.473 1 0.000 0 679.3±102.6 1 356.4±213.2 11.484 7 0.000 0
压疮在临床上属于治疗难度较大的一种疾病,临床护理和治疗中采用药液、药膏、封闭等治疗,旨在建立一个湿润的、能够促进上皮细胞增生的环境,以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并且在无氧环境下,伤口含有的坏死、溃烂组织会发生软化或液化,分解后易于清理[5]。本文研究的患者压疮均处于Ⅳ期,并且合并有感染症状,采取常规的清创换药治疗,工作量大且不利于护理。在患者发病早期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方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属于引流技术中最高效的类型之一,其利用了聚乙烯乙醇化藻盐泡沫敷料进行人体皮肤组织缺损部位间隙的填充,起到了一种介导的作用,将传统的对点的引流发展到面的引流[6]。负压封闭引流的高效性集中表现为全面的高负压下的彻底引流,创面内坏死的组织、脓液、渗出物等可被及时的吸引出体外,创造了一个“0聚集”的被引流部位(包含引流管),有效保证了创面的干燥,有利于肉芽组织的新生[7]。
本文研究中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的清创换药进行比较,由表1数据分析可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2数据可得,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及换药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Ⅳ期压疮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较传统方法有效。其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引流;(2)隔绝了创面与空气的接触,降低了感染的几率,修一平等[8]研究证实,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运用有效减少了创面细菌培养菌落数量,有效避免了伤口的感染;(3)若存在大而深的创面腔隙,可通过逐步减小填充泡沫体积、多次填充的方式关闭创面腔隙;(4)减少了换药次数,降低了对患者的损伤,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5)显著缩短治疗时间。通过本文的研究总结出,在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压疮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意应在患者压疮感染得到控制后方可进行植皮治疗;在植皮时应对创面进行彻底的清创止血,对暴露在外的血管、神经及骨骼等组织需要进行皮瓣的覆盖;彻底清除坏死组织,保证充分引流及肉芽组织的新生;植皮后注意患者的血流运行情况,若有必要需对血运进行重建;根据肉芽组织生长的情况进行皮瓣厚度的选择或修剪;敷料大小需跟创面吻合,保证不会有皱褶,避免创面得不到均匀的压力供应;术后配合抗感染治疗;注意防止负氮平衡,治疗期间注意蛋白质的补充;负压吸引在7~10 d后需拆除,因为其通透性是有限的;保证有效的负压吸引是创面愈合的关键[9]。
综上所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现代的各大医院中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基础设施,大部分的普通病房中都配备有壁式负压装置,为其在临床上的开展和使用奠定了基础[10]。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有效控制了创面的感染情况,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并有效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操作简单,便于掌握,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1]郑敏,甘秀妮.局部氧疗(TOT)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AC)干预豚鼠Ⅲ期压疮创面的优化实验[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40(3):298-302.
[2]Moghimi S,Baygi MH,Torkaman G.Automatic evaluation of pressure sore status by combining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and digital photography[J].Comput Biol Med,2011,41(7):427-434.
[3]黎少芳,黎凤凡,江丽嫦,等.改良式简易封闭负压法在Ⅳ期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43-44.
[4]李艳君.VSD治疗髋部骨折患者骶尾部压疮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4,35(4):866-867.
[5]杨亭,杨英,范贤燕,等.负压密闭引流技术治疗晚期肿瘤病人深度大面积压疮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1):90-91.
[6]陈知音,陈小平.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Ⅲ期和Ⅳ期压疮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8):721-722.
[7]Sadideen H,Saadeddin M,Whitwell D,et al.Forehead pressure sore following a prolonged operation and the role of the Mayfield head frame in re-operation[J].J Anesth,2012,26(3):473-474.
[8]修一平,孟庆延,李万同,等.常规皮瓣移植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对比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3):99-101.
[9]Ching CT,Chou MY,Jiang SJ,et al.Tissue electrical properties monitoring for the prevention of pressure sore[J].Prosthet Orthot Int,2011,35(4):386-394.
[10]Kang HW,Leem J,Ko SH,et al.Vacuum-assisted microcontact printing(μCP)for aligned patterning of nano and biochemical materials[J].J Mater ChemC,2012,1(2):268-274.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5.041
:B
:1009-5519(2015)05-0740-02
2014-06-11
2014-10-06)
李雪梅(1979-),女,安徽利辛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E-mail:lixuemei084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