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雅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的阅读载体形态、读者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也随之不断改变。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对读者的阅读理解和记忆保持有所差异。实验研究发现:对于同一阅读材料数字阅读比纸质阅读更倾向于跳读和略读;在理解认知方面,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对于简单信息的处理加工表现基本相同,但数字阅读对于复杂信息的认知加工效果略差;在长期记忆方面,纸质阅读要领先于数字阅读,数字阅读内化阅读材料的能力较弱。研究揭示,在数字环境中读者有必要训练自己对两种阅读方式的适应度,以获得阅读理解效果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纸质阅读;数字阅读;阅读理解;认知能力
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促使阅读资源多元化,阅读的载体形态多样化,从而阅读习惯乃至阅读行为也发生了改变。阅读是读者对阅读材料进行复杂信息加工的过程,包含字词识别、句法分析、含义理解、推理判断等一系列交替进行的认知理解活动。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通过视觉识别文本信息的编码特征,将之转换为具体形象、语义或命题,保持在大脑中,形成认知。而理解是认知活动的综合与发展:低水平的阅读理解是指知觉水平的理解,即能辨识阅读对象,知道阅读内容是什么;中级水平的理解表现为能够对阅读文本的内涵、本质及内在联系有所揭示:而高级水平的理解则体现为读者能够领悟文本深义,达到认识的融会贯通,进而重建或调整既有的认知结构。阅读认知与理解记忆是一个彼此支撑、交替发展的过程。一个读者,不论其读的是小说、诗歌、学术论文或其他类型、题材的内容,也不论其采用的是传统纸质阅读抑或是数字阅读,其阅读过程总是一致的。
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调动广泛的认知能力,诸如词汇、语法、文本结构等语言学知识,回忆和调用与阅读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和相关知识储備,唯此才能形成对阅读文本内容不同层次的理解。不同个体因其阅读经验、知识储备和元认知能力的不同,其认知和理解的水平和效果会有所不同。
所谓阅读能力就是从阅读材料中提取并理解信息的能力。目前,有关阅读能力、阅读认知和理解记忆方面的研究,主要以纸质文献为研究客体。但现实情况是数字阅读要比纸质阅读便于灵活、便于阅读,我国数字阅读的人数已经非常惊人,对于数字阅读认知理解效果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新领域。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其与读者的阅读行为偏好和阅读习惯改变有关,更重要的是关乎人类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认知的效率。这对于学校教师的教学导向、个体学习模式的选择以及图书馆馆员的阅读推广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数字阅读过程中,读者习惯于略读、跳读和泛读,阅读速度较纸本阅读快;在短期记忆方面,纸质和数字阅读在简单信息的认知加工和记忆方面差别不大,但数字阅读在复杂信息的认知加工方面效果略差;对于理解阐释性的内容,数字阅读表现逊于纸本阅读;在长期记忆方面,数字阅读内化阅读材料的能力弱于纸质阅读。在阅读材料的某些重要信息上做特殊标记或注释,有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
数字阅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是阅读内容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如电子书、网络小说、网页、微博、微信、电脑、智能手机、Kindle、Ipad等。数字阅读研究的核心总是围绕读者的阅读认知行为展开的,因为脑科学和神经学家的研究表明,阅读行为和习惯的改变会刺激并改变脑神经的联结方式。脑神经元会由于持续阅读刺激方式的不同而打断旧联结,形成新联结。而在这一过程中,读者阅读的注意力确实可能有所分散,从而降低深入理解和牢固记忆的水平。
纸本阅读是印刷文化的产物,是读者借由图书和印刷文字所展开的思维和想象过程。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已经被证明促进了人类思维朝着秩序化、条理化、深度化方向发展和建构。数字阅读过程中的屏幕阅读和快速浏览等方式和行为,有证据表明容易导致阅读注意力的分散和记忆淡漠。没有阅读,就没有文化的传承;没有长期记忆的支持,也就没有深厚的知识积淀和心智成长,长此以往,人的认知将会是浅薄的。
虽然数字阅读存在的问题,但是数字阅读在另一方面具有的显著优势。数字阅读过程中读者可获得快速理解和反应的能力以及多任务处理能力。这种阅读理解和认知层面的改变,会对人类的学习、认知、创新乃至精神健康等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数字阅读测试提供的电子文本是一种非线性的多重文本形式,要求读者根据提供的情境与任务要求去发现和理解阅读内容。鼓励纸质阅读、深度阅读,增加深入分析和理性思考的机会,也需要有策略、有步骤地加强数字阅读,培养数字阅读的技能,以增加知识获取的多元性。两者兼顾,才有可能实现阅读理解效果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