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临吉++张智
【摘要】蒙古族的原始宗教——“勃额教”,也称“蒙古萨满教”,是蒙古族几千年来最重要的精神文化支柱,它的兴起在源自蒙古族人对“自然神”崇拜的基础上,又汲取了本民族、汉族以及阿尔泰语系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而在宗教习俗和礼仪上,又吸收了佛教的一些宗教因素。可以说,蒙古族萨满教深厚的宗教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历史界、宗教界以及文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纪实报告的形式对蒙古族萨满教“过关”的仪式流程进行细致翔实的描述,试图还原科左中旗蒙古族萨满宗教仪式上的一些重要特征。
【关键词】蒙古族萨满教;过关;仪式音声
蒙古族萨满每逢本民族的重要节日都有举行祭天、祭祖仪式的习俗,时间一般定在每年的“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其中“九月九”这个日子最为重要,因为这一天,很多周围盟旗的萨满都会聚集于此,举行声势浩大的过关仪式。这个被蒙语称为“搭巴达雅拉”的仪式,不仅是蒙古族萨满们节日相聚的重要活动,而且也是萨满师傅带领众弟子“出徒”的过关挑战。本文所阐述的是在内蒙古科尔沁地区举办的一场蒙古族萨满教过关仪式。
一、此次过关仪式举行的相关背景
2014年lO月2日,笔者经内蒙古通辽市来到了科左中旗宝龙山镇哈日干吐苏木(苏木,来源自蒙古语,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单位名称,相当于乡级。)查森套布嘎查。(嘎查: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单位名称,与行政村平级。)从宝龙山到查森套布嘎查,五十多公里的路程,我们竟用了将近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路况极其复杂。
(一)过关仪式的组织者
一进院门,这户人家的主人就很热情地招呼了我们,他便是这次过关的组织者,名叫王布和巴尔,一位五十八岁精神却依然矍铄的老人。王姓家族是村中有名的大户人家,这从拥有如此偌大的院落上,我们就可窥见一斑。从他的家人口中得知:王布和巴尔这一代有五个兄弟姊妹,他是家中老三,年轻时,他便能歌善舞,一心跟随着当地最有声望的“博”(科尔沁蒙古族对萨满的称谓)学习萨满文化和技艺,总的算起来,从他的祖师爷到他这一辈,已经经历了五代的沿袭。
在王布和巴尔大家族里,从事萨满活动的人并不多,虽然王老伯为此项宗教活动的传承奔走了大半生,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却并不对此有太深的眷顾。他的大儿子务农并照顾一家老小,小儿子则在锡林郭勒盟国企上班。据他的小儿子讲述,诸如此类的过关仪式,他也是第一次参加,而对于父亲的萨满教活动,他们很少过问和参加,而在他父亲的众多弟子之中,关系最近密的应属他的四婶,也就是王布和巴尔的四弟妹。在对他四弟妹的采访中,我们得知,她已经向王布和巴尔学习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她回忆说,王布和巴尔无论是给街坊四邻看病,还是带徒施教,从来不主动索要任何报酬。当然,这种乐善好施的心肠和不计回报的品格也使得他成为科尔沁地区最德高望重的萨满师傅。
(二)关于日期选择和“过关”的含义
据王布和巴尔的徒弟讲述:过关仪式必须在农历的“九月九”举行,而今年适逢马年,马对于蒙古族来说,有着非凡的象征意义,马年也就成为了蒙古族举办重大庆典和祭祀仪式最佳时期,所以王家举办过关仪式选择在马年的“九月九”,可谓是良辰吉日了。
过关仪式一般是萨满师傅带领徒弟走向出徒之路的重要环节,整个过关的过程时刻检验着徒弟们的心智和胆识。萨满徒弟们在仪式上需要过九个关卡,而且最好可以参加九次这样的仪式,取意“九九归一”。取此法的意义在于,使徒弟在经历众多磨难后,逐渐成为一名成熟的萨满。但有时候,过关仪式的关数也未必是九,这受参加人员的数量和场地等因素的制约,一些规模比较小的过关仪式,也有过三关的情况。专门从事萨满音乐文化研究的辽宁省丹东市文化局研究员刘桂腾曾撰写过有关科尔沁地区腰林毛都苏木南塔嘎查色仁钦博萨满过关仪式的论文,论文中所提及的萨满过关种类仅有三种,这种只过三关的过关仪式被称为“二道关”。引用他的话说:历史上,科尔沁博的过关仪式有过“二道关”和“九道关”之说。能过“二道关”是行博的基本标准,能过“九道关”是技艺高超的博。今天色仁钦博主持的过“二道关”,共有三个项目:一是“踩铡刀”,二是“踩犁铧”,三是“咬烙铁”。色仁钦博向我介绍:过“九道关”所需的器具、祭品和人员等都远远大于过“二道关”,凡器必九:铡刀9、犁铧9、烙铁9、羊9、牛9……并要有9个以上博师傅参加。特别是由9个铡刀组成的“刀梯”,上下难度很大。因为费用高昂、仪式复杂、所需技艺高超的萨满师傅众多(这是无法用钱来解决的主要问题),所以,目前在科尔沁已经无条件举行过“九道关”的仪式了。而相比之下,王氏家族所举办的过关仪式无论是在参加人数还是在仪式布置上都达到了盛况空前的规模,共有来自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的数十几名萨满师傅,以及他们近百名的萨满学徒参加此次盛会。
除了刘桂腾研究员在其撰写论文中提到的三个“关口”(“踩铡刀”“踩铁铧”“咬烙铁”)之外,此次王家过关仪式上还设置有“刀山关”“舞筷子”“串火门”“吃火滑子”“过水坑”“踩针板”的“过关”项目。而据仪式上的萨满师傅介绍,除王家过关仪式上所涉及的“九关”以外,科尔沁地区蒙古族萨满在过关仪式上还有其他的几道关卡,包括“油锅捞物关”“撸链关”“吞刀关”“吞剑关”等关卡。只不过,在这总共十余种的关卡之中,主办者依据场地和实施条件的不同,择其中的九个关卡通过。
二、王家“过关仪式”的场地布置及流程实录
(一)王家“过关仪式”的场地布置
过关仪式安排在查森套布嘎查的查申艾力村,距查森套布嘎查有十多华里的路程,举办的场地面朝着一片足球场大小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场地背面则倚靠三座修建时间不长的敖包,敖包立于山丘之上,在查森套布像这样面水背山的风水宝地却并不多见。据王布和巴尔的四弟妹介绍,敖包是二哥家的儿子王国庆出资修建的,每逢重要仪式和重大节气,他们都要到此祭拜。在过关仪式开始之前,虔诚的王家子嗣都一一在神坛前进香叩拜,香台上刻有“巴音敖包”四个鲜红的大字。
敖包正前方,就是王氏家族用来举行过关仪式的场地,其布置十分考究,先是用四支粗木桩和黄色丝绸围成边长为五十米的正方形,入口处在场地的左前方向位置。场地的四角各设布人一个,靠近入口处前方的两个布人为白色,后方两个布人为黑色,据说虽然都是作为仪式场地内的守卫,但是白色布人代表小神,传说是在仪式中起到保护博人进出的作用;而黑色代表小鬼,起震慑作用,有着阻止其他鬼神扰乱会场的职责。
在场地正中偏后的位置设祭祀神台,神台高约三米,面积为五平方米左右。走入神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醒目的对联,左联道:“鼓乐声中请圣祖神灵护驾过九关”,右联为:“博人唱出千年歌张裙飘出万年舞”。台两侧设有“木梯”和“刀梯”,“木梯”用于主持仪式的人员上下,“刀梯”是备第一关“刀山关”举行时使用。神台之上树立两柄钢叉,一柄族旗,周围以彩条配之,绚烂夺目。神台中央安置神坛一座,配有香炉和各种祭祀用品。整个神台的布置类似于敖包的基本样式。神台前设“九关关卡”,每个关卡的场地上都插有族旗、点棒香,并设一人多高的指示标牌,标牌为红底黑字,蒙文书写。标牌顶端设神灯,仪式开始之时,九灯齐燃。
(二)王家“过关仪式”的流程实录
2014年IO月2日,农历九月初九,查申艾力村王氏巴音敖包前。
08:00-敖包进香,打扫布置场地,摆设过关神器。
lO:OO-祈祷仪式
祈祷仪式的意图是祈祷神灵,保佑过关仪式圆满成功。仪式方队的最前方为王布和巴尔,他头顶飞鸟五福冠,腰间系五彩神裙,手持神鼓,腰系腰镜。在他身后是来自四面八方的萨满法师,萨满法师的后面是众法师等待接受“过关”考验的萨满学徒。仪式一开始由王布和巴尔面向神坛击鼓唱诵,众徒虔诚附和,以求诸位神灵降临。
l0:30-净洁法坛
在这个部分,执鼓而歌的王布和巴尔带领着众萨满和徒弟们绕行“九关关卡”,祈祷着每关可以顺利通过。
l0:55-活祭神灵
众徒将一只角系红绳的白色祭羊置于王布和巴尔身旁,齐鼓歌之。歌毕,两个徒弟将羊的双脚抬起,左右摇晃各三下并将其放置于地上,王布和巴尔重重在羊的前胸拍打三下后,徒弟将祭羊带走。
11:29——献舞神灵
这个环节主要是以众博献舞的形式来表达对神灵的笃信与虔诚,而在众萨满看来,相比之前的三个环节,这一环节多少带有娱乐的性质。共有三位萨满师傅带领着他们的徒弟进行献舞的表演,这三段舞蹈的形式各有不同,唱词和鼓点也有着各自的地方特色。
ll:54——过“九关”
第一关:刀山关
伴随着众博的鼓乐声,王布和巴尔走在了刀山关的最前面。此关要求攀爬者徒脚爬上有九个刀片制成的“刀梯”,从徒弟们的表情中,笔者可以感觉到此关难度之大。他们纷纷原地观望,萨满师傅见此状,身先示范。已经爬上“刀梯”站在神台上的师傅们,手舞着神鼓不断鼓励着自己的徒弟,攀爬者自“刀梯”而上,拜祭神坛,然后从木梯下。看到即将爬上神台的徒弟们,站在神台之上的王布和巴尔都会上前搀扶一把,从他忙碌的身影中,笔者深深感受到他对后辈们的殷切期望和关爱。
第二关:踩铡刀
基于不存在场地限制,器具使用也较为方便的特点,“踩铡刀”一直是科尔沁蒙古族萨满过关仪式中使用次数较多的关卡,但这并不代表着关卡如想象中那样容易通过。这关需要众徒从两个长达一米的铡刀上徒脚走过。它考验着徒弟们的平衡能力,如果掌握不好平衡,不但会被刀片划伤,而且极容易崴伤挑战者的脚踝。
第三关:舞筷子
此关与南方少数民族“竹竿舞”的表演形式极为相像,王布和巴尔与另外一名萨满师傅挑起两根竹竿,随女萨满们的歌声和鼓点尽情舞动,与上一关惊心动魄的场面相比,这个关卡顿时平添了几分欢乐与祥和。
第四关:踩针板
祥和过后的这一关对于徒弟们来说相当具有挑战性。笔者只在电视节目中或杂技场上见过踩针板的绝技,而对于初出茅庐的小萨满们来说,想顺利通过这种极具技巧性的关卡绝对是需要有着非凡的胆量的。萨满师傅依然击鼓呵之,给自己的徒弟增添士气。
第五关:过水坑
族人在过关场地偏右下的位置挖出两米长,一米宽的土坑,土坑上裹一张塑料膜,在上面倒满水,不一会的工夫,一个小水坑就在我们眼前了。在水上放置一块木板。这个关卡需要徒弟们脚踏水中的木板,并顺利的跨越水坑。在笔者看来,这是较为容易的一个关卡,其实通过起来却绝非易事。有些徒弟因为重心不稳跌落到水中,摔的满身泥水;有些徒弟则因为迟疑或胆小选择直接蹚水而过,放弃了能够借力的木板。
第六关:串火门
由于“串火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族人将这关的通关地点设置在了场地的中央,以方便过关者的跑动。火门由钢筋弯制而成,将汽油淋浇在缠绕钢筋的麻布条上,置火将其点燃,火门顿时烈焰冉冉。萨满师傅在火门边击鼓呵之,小萨满们纵身而跃。有些女萨满虽然在跳跃的过程中,被蹿起的火苗燎焦了头发,但是她们还是鼓起勇气,选择多次跨越。
第七关:咬烙铁
族人将炉中的烙铁拿出,老萨满身先士卒,用牙在烙铁上猛咬两下,牙与烙铁碰撞之间,发出清脆的响声。众徒排于其后,大胆者在前。
第八关:吃“火滑子”
“火滑子”即刚从火炉中取出的小块木炭,族人从炉中取木炭置于铁盆之中,木炭炽热而灼手,有经验的萨满动作灵敏的将火滑子送入口中,嚼碎吞咽,众徒随之。
第九关:踩铁铧
族人在炉中取出已经烤热的铁铧,放置在事先挖好的土坑之上,再备好一盆豆油。萨满师傅赤脚沾上豆油,在滚烫的铁铧上猛蹬两下,顿时火光四射,铁铧上窜起一团炙热的火焰,每人反复两三次方可通关。
在九关过后,整个过关仪式接近了尾声,王布和巴尔击鼓以谢神灵。夕阳残照之时,在王家老宅,王布和巴尔用祭羊酬谢众萨满、族人以及宾客。
三、结语
王氏家族的过关仪式完整地保留了科左中旗蒙古族萨满教的文化精髓,它以一个全面清晰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蒙古族萨满教的传奇魅力,原始宗教的地域性特征又为科左中旗萨满教注入了属于自己的蒙古族祭祀仪式的风格。可以说,每一次过关仪式的开启都代表着将有新一代的萨满即将从事这一古老的职业,而正是他们的这种世代传承,才使我们能够同他们一起,见证着蒙古族萨满教圣火的熊熊燃烧。
参考文献:
[1]刘桂腾.搭巴达雅拉一一科尔沁蒙古族萨满“过关”仪式音乐考察[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6,(1):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