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315010)
简约不简单
李建明(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315010)
在高三复习中,高考真题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如何用好高考真题,发挥真题的作用,让真题的潜能被完全激发,一些教师采用一题多解,一些教师采用一题多变,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找到题目背后的本源和知识生长点,才是利用高考真题的关键,“知一题而通一类”,特别是在高三复习阶段,构建理性思维、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才能事半功倍。本文试以一道高考真题为例进行剖析。
考题展示
解法一(解析法)
解:设B1(a,0),B2(0,b),P(a,b),O(x,y)
学生在尝试解此题的时候,绝大多数能想到应用该方法,但是真的能理清几个模长之间关系的学生少之又少。已知三个模的坐标形式和要求的模的坐标形式,其实是四元关系,那么要求的模能不能用已知的模来表示呢?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关系就能得到
实践中,也有向量功底深厚的学生给出了如下解法:
解法二(基向量法)
这两种解法对于学生来说都可以接受,平常的教学也是根据向量垂直用坐标系或者选择适当的基底。如果此题的剖析到此为止,那就只完成了一题多解,但是,我们真的找到了此题的本源吗?我们真的找到了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增长的生长点吗?
对比两种解法我们会发现其实解法一和解法二都出现了一个式子,分析解法,发现此等式是解决本题的一个关键,也是本题的一个大背景所在,那么,这是一个必然还是一种巧合,此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
定理:平面内任意一点到矩形两组相对顶点距离的平方和相等。
证明:设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b),(a,-b),(-a,-b),(-a,b)
平面上任意点P(x,y),则
即|PA|2+|PC|2=|PB|2+|PD|2,得证。
通过发掘,我们找到了此题的一个本源,也是此题的一个生长点,学生通过探究此题,思维上得到了发展,继续引导,由于本题的本源是上述定理。让知识继续生长,在这个定理的背景下,能否将条件一般化呢?
推广一:
至此,学生的思维活动也进入了一个高潮,思维的活跃性被高度激发,而真题的价值也被充分地挖掘。用真题,不是为了解题,其最大的价值在于提升思维,用真题,不仅要知道真题的去脉,更要弄清来源。会一题而知一类,是解题教学中应当追求的一种境界。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