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冯作文
平凡中的伟大—记全国劳动模范、兰州石化合成橡胶厂丁腈车间员工汪艳侠
□ 文/冯作文
人物简介
一个身着蓝色工装的女工从兰州石化合成橡胶厂管线丛中钻出来,干脆利落地通过对讲机与控制室人员交流生产信息。她叫汪艳侠,曾经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今年“五一”前夕,又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91年,汪艳侠从技校毕业后走进兰州石化合成橡胶厂聚苯乙烯车间,当了一名化工装置操作工。汪艳侠的技校同学、如今同在丁腈车间1.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聚合丙班当班长的胡迈频说:“汪艳侠在校期间是全优生,有‘学霸’之称,进厂后继续保持了好学的习惯,成就了过硬的本领”。
“炼化工人的技术是‘看家本领’,具有硬邦邦的技术,才能有所作为。”汪艳侠说。橡胶生产工艺复杂,管线密如蛛网,设备和阀门数不胜数。初进厂的汪艳侠在师傅的指导下,拿着流程图,爬管廊、攀高塔,逐一熟悉管线的来龙去脉、设备的性能和操作。回到家里,还要琢磨设备原理和工艺参数。时间一长,她竟然把一本50多页的操作法熟背了下来,令师傅们刮目相看。
2000年,兰州石化筹建1.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需要一批高技术水平人员。汪艳侠来到了在建装置,负责现场与自控系统的对接工作。
1.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是引进国外的技术,原始资料是英文版。这对于只学过3年初中英语的汪艳侠来说,大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之感。汪艳侠的“钻”劲儿上来了。她抱着英汉大词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把单词的中文意思标在资料上,还把不易记住的单词写在小本子上,随身带着,走路、坐车、上厕所,一有时间就背。一段时间后,汪艳侠能看懂装置的技术资料了,还和外方专家讨论技术问题。
外方设计的装置加料程序是按时间控制的,到了设定的时间,聚合釜的搅拌就要运行,而聚合釜的液面还没有达到合适的高度,容易把搅拌轴拉弯。汪艳侠和其他技术人员向外方专家提出疑问。外方专家不以为然,强调搅拌轴拉弯是因为轴的质量不可靠,没必要怀疑控制程序。汪艳侠多次据理力争,外方专家最终被说服,重新设计了搅拌开启的控制程序。
2005年和2012年,在兰州石化公司组织的技术大比武中,汪艳侠2次获得了丁腈橡胶装置的技术冠军。橡胶厂特意组建和命名了“汪艳侠学习小组”,选拔了一批潜力大、年纪轻、爱钻研的技术骨干,跟着汪艳侠学习。
现为丁腈车间团支部书记的邵婧是汪艳侠的高徒。“师傅特热心,谁有问题都会认真讲解,还要拉到现场解释。”邵婧说。跟着汪艳侠,邵婧不仅掌握了聚合岗位的技术,还学会了回收岗位的操作。在2009年厂里组织的技术比武中,邵婧获得了第二名,仅次于汪艳侠。
“汪艳侠学习小组”成了年轻员工“深造”的平台,人员最多时达到13人。这几年先后有18名年轻员工通过“深造”走上了班长或者车间技术管理岗位。
炼化企业大多是昼夜连续生产,操作人员没有白天、晚上、节假日的作息概念,只有白班、休息、夜班、小夜班,周而复始,年年不变。只要床头的闹钟一响,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就得立即向厂里赶,其中的辛苦局外人是难以想象的。
“只有舍得下功夫,不怕辛苦精心操作,装置才能平稳运行。”汪艳侠说。每次上夜班前,汪艳侠都要美美地睡上一觉,尽管这样,一过凌晨3点,上下眼皮还是老往一起凑。汪艳侠泡上浓浓的热茶,喝上两口,提提神,身上暖和一点了,就到现场转一转,看看设备管线有无漏点,摸摸机泵温度是否正常。遇工艺波动,就仔细判断,精准调整,丝毫不马虎。
一天深夜,外电网波动,机泵瞬间全停了,如果处置不当,就有可能导致次生事故,导致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汪艳侠和同事们启动预案,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处置,一晚上在现场与中控之间跑了近20趟。
“小汪是车间的‘放心’员工,她到哪个岗位,哪个岗位的生产就平稳,我的心里就踏实。”丁腈车间主任陈东平说。
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有原料储存、配料、聚合、单体回收、冰机5个操作岗位,一般员工从事一个岗位的操作,只有个别员工从事2到3个岗位的操作,但汪艳侠5个岗位的操作全部熟悉,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哪个岗位缺人,哪里就有她娇小敏捷的身影。
汪艳霞身高1.5米,体重90多斤,看上去有些瘦弱,但干起活来与男员工相比一点儿也不逊色。“汪师傅是班里的‘女汉子’,直径100厘米的大球阀,爷们开关都吃力,她在扳子上加上套管,硬是自己整。”汪艳侠所在班组的班长颜鲁昀说。
“生产不稳定,艳艳的心不安啊!”汪艳侠的爱人蒋红说。一天晚上,汪艳侠一家3口正在吃晚饭,同事打来电话,问她聚合釜的温度降不下来,该怎么办?本该在家休息的汪艳侠在电话中分析了原因,提出建议,还不放心,扔下饭碗,打车直奔厂里,到现场忙碌了3个多小时,才帮同事把聚合釜的温度调节正常。
2009年底,汪艳侠的公公不幸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病情严重,需要住院治疗。她的女儿在上小学5级,丈夫出差在外。为了不让丈夫分心,她瞒着丈夫,与2位小姑子轮流照顾老人,床前床后,喂水喂饭,悉心照顾。
去年,汪艳侠悄悄去甘肃省血液中心献血,又到中华骨髓库留了骨髓样,这一举动引起了多人的不解,她说:“说不定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呢!”
汪艳侠目前所在兰州石化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规模为国内最大,但工艺控制、设备运行方面时而还会出现一些问题,制约着装置发挥最佳效益。
围绕安全平稳生产、节能降耗、发挥装置效能,汪艳侠和同事们提出了许多改进生产的建议,经厂里、车间论证实施后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以前,生产中每天要消耗近100吨过滤水用作蒸汽喷射泵的冷却剂。汪艳侠和其他操作技术人员提出建议,对冷却水系统进行了工艺改造,循环重复使用过滤水,每天过滤水消耗量降为30吨左右,每年节约过滤水量7000多吨,省出效益23万元。
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物耗降不下来曾经令厂里和车间大伤脑筋。汪艳侠和技术人员分析症结所在,采取控制凝聚系统上网量、及时清理挤压机和干燥器、严控干燥温度等诸多措施,每吨产品的物耗由以前的1036公斤降为1019公斤,达到了设计要求。
过去中控室3000#计算机界面没有冰机运行状态显示,操作人员要了解冰机的运行状况就得不断地去现场查看,有时不能及时发现冰机异常,就可能会造成生产波动,产生废品。汪艳侠与计算机系统维护人员商量,在3000#计算机界面上设置了一个显示冰机运行的小画面。这项改动让操作人员对冰机运行监控一目了然,减少了许多生产波动。
5万吨/年丁腈装置单体回收提浓系统进塔量以前是手动控制,运行时间一长,工作效率就下降了,丙烯腈的回收量达不到理想效果。汪艳侠和同事们针对此事开展了QC小组技术攻关活动,提出建议,在提浓系统增设流量计和调节阀,成为自控系统,不仅提高了丙烯腈的回收量,且提浓系统的工艺平稳率显著提高。
“化工生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创新,工艺才能更先进,产品才能赶超世界一流。”汪艳侠说。
近几年,汪艳侠提出了10多项破解生产“瓶颈”、促进安全平稳生产、降低物耗能耗的建议,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去年,兰州石化生产丁腈橡胶5.38万吨,产品市场反映良好,引领着国内丁腈橡胶的发展方向。
“正是许多像汪艳侠一样的员工所做的杰出贡献,兰州石化的丁腈装置才能在国内保持了‘领头羊’的地位。”兰州石化合成橡胶厂党委书记刘吉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