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2015-12-23 09:30刘春荣
魅力中国 2015年19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刘春荣

摘要:唯物史观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开展高中历史课堂需积极就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培养,而唯物史观则是教师教学的首要重点,其指的是学生能够立足于客观、全面的角度看历史的素养,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呢?下文,我便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来对此进行一番探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 唯物史观 核心素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素养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认知真实历史,站在客观角度,理性分析和理解历史,这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所要形成的重要素养。而教师在展开教学工作时,其应围绕唯物史观的内涵,以更贴切于学生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来展开,从而使学生透过历史的表象认知历史的本质,推动学生对历史的真实理解。

一、理性认知历史,多角度分析理解

唯物史观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历史时,能够客观地看待历史史实、以实事求是的角度去思考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素养,唯物史观是探究、思考、观察历史的重要思维方式。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需使学生能够理性认知历史,才能推动学生唯物史观素养的形成,而对历史的理性认知便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对历史进行多角度分析理解,使学生能够对历史进行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思考,从而推动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

例如,我在讲《儒学的兴起》这一课时,我先是介绍了儒学兴起的历史背景,随后向学生引入另一种看法:“有人说,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种历史的退步,因为当今社会也是法治,而秦朝也推崇法治,因此,儒学阻碍了历史的进步。”随后,我便带领学生去探究秦朝的法治和现代社会的法治有何不同,秦朝的思想和儒学思想又有何不同,从这个角度带领学生来深入到对“法治”和“儒学”的深入探究中,这样便能使学生在深入了解中自主进行思考,从而能够理性认知“儒学的兴起”在当时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二、加强思辨交流,全方面强化思维

教师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最重要的便是对学生自主思维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主思维能力,其才能够不随波逐流,运用自己的自主思维来思考和理解历史,继而能够客观认知历史。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小组教学为学生创设交流情境,使学生在小组中对历史问题及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小组探讨,加强学生之间的思辨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思辨交流中发现自己历史认知和理解的错误、逻辑模式的不足等问题,全方面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便推动学生良好的自主思维能力的形成。

例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这一课时,便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探究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和发展,再让学生就鸦片战争后我国思想的变化及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历史价值来进行评论,并且,我还让学生进行延伸,使学生通过陈独秀和胡适的主张去思考当时文学形式的变化以及文学给人们思想的解放所带来的作用,从这一方面再去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更具广度地去看待新文化运动的前后变化。而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思辨交流时,也都就自己的看法侃侃而谈,在最后形成统一后,我则为学生指点错误和做出补充,帮助学生找出自身认知和思维面的错误,从而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建立比较模型,深挖掘客观认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教材具备一定的价值导向作用,学生的思想往往受到影响而难以自主对历史产生认知和理解,教师所要做的便是将学生的视野提升,使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视野去认知历史,从而推动学生对历史的客观理解。而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比较模型,通过中国历史不同时期历史经验教训的比较、中外历史经验教训的比较,使学生能够在对比中对历史的经验教训产生更客观的分析和理解,进而推动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育。

例如,我在讲《理性与自由的启蒙》这一课时,便将文艺复兴三巨头的主张和原理通过思维导图罗列出来,卢梭的主张主要是人生而平等、社会契约、主权在民,这一点我国的历史中很早便有人提出类似的言论,如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言论便是人生而平等的体现,而《荀子·哀公》中“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和主权在民的宗旨类似,随后,我又就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思想来构建思维导图,带领学生深入探究这两个思想家的思想及言论,并引经据典,使学生能够理解其思想在当时时代的先进性,以推动学生对思想启蒙的尊敬和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客观地看待西方“理性与自由的启蒙”,促进学生对西方历史客观认知的形成。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其应就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以及思辨性来进行研究,从而以多元的、全面的教学策略来使学生对历史进行更深刻、多面、高视野的探究,推动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其中形成客观的理解和认知,为学生在心中建立起可供推敲的历史知识结构,进而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唯物史观,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陳霞.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

[2]田学林,突出唯物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J].学周刊,2015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分配正义”概念的历史追溯与唯物主义重构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
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观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