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分班制的利与弊

2015-12-22 03:08张万良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4期
关键词:制度设计义务教育

张万良

摘要:分析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们心理生理特点与男、女生特点,发现过早分班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分班造成补习班屡禁不止,教师追逐经济利益不安心教书。义务教育阶段分班造成择校择班热,一些社会不良现象滋生。义务教育阶段分班造成唯考试成绩论英雄,不利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分班会造成等级观念,不利于培养现代文明社会的自由与平等思想。

关键词:义务教育;制度设计;择校;等级观念;均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017-02

又是一年升学季,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又是一年中国父母追逐学校,孩子们追逐考场的季节。中国从来不乏“热点”,中国人从来不乏“追求”。追股票、追房子、追墓地、追日本货、追香港货、追澳洲奶粉、追韩国美容等。就连九年义务教育也是不可避免的,一追到底。甚至孩子还在肚子里就开始上各种各样的胎教班;3岁开始追最好的幼儿园,幼儿园毕业面临小学的选择,不得不在幼儿园就上一年级的课程,好在起跑线上比别的孩子早跑一步,能够追上最好的小学;小学又不得不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奥数班,以适应小升初的选择,追上最好的初中;初中同样是各个任课老师的家辅小灶爆满,以便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追上最好的高中;高中更是魔鬼训练,如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等“高考加工厂”便是实例;考上名牌大学的同学,庆幸地说:感谢母校,感谢学校帮他走出农村,重来还是会选择这里。这其实道出了他们的无奈和辛酸。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在社会过程的舞台上,制度与人类行为、互补与对比永远相互塑造”。制度使他人的行为变得更可预见,它们为社会交往提供一种确定的结构;制度促进着可预见性,并防止着混乱和任意的行为;制度协调人们的各种行动,建立起信任,并能减少人们在知识搜寻上的消耗。所以制度设计其实就是引导人们行为的一条线。

且不说大的教育制度,单说在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就分火箭班、实验班、基地班等换汤不换药的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这样的制度就很不合适。

一、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分班弊大于利

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心智发展和性格特点就有早和晚、慢和快的区别。男生和女生由于生理心理特点不同也有一定区别。男孩子好动,思维活跃,自控能力差,反观女孩子安静,听话。所以男生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上课接收知识可能只有60%~70%。如果在孩子们满脸稚气不知道什么是努力、拼搏、奋斗为何物的时候,就分出个三六九,上中下,对万里长征还未走上路的孩子们来说是不是太早了。在孩子们的起步阶段就给他们贴上不如人的标签,对孩子的自信力、创造力、创新力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而这些品质恰恰都是人生成长最重要的品质。

二、义务教育阶段分班造成补习班屡禁不止弊大于利

因为要分班,要分出高低贵贱,所以在小学、初中,补习班屡禁不止,教育部门检查也是应付了事,治标不治本。因为家长,学校,辅导班都有需求。家长学生为了成绩,学校为了名气,辅导班为了利益,所以就有停了辅导班家长大闹的结果。辅导班,补习班,奥数班,其实就是一切围绕考试而进行的,就是题题题。各种各样的辅导教材产业也应用而生,这些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提高发展起多大作用,只有辅导老师知道。同时也造成了学校老师自办辅导班,或在社会办辅导班兼职的情况屡禁不止,造成了一些老师唯利是图,上课应付,下课交钱开小灶的现象,造成了家长对教育、对教师的评价日益降低和不满,造成了一些社会矛盾和怨言。

三、义务教育阶段分班造成择校择班热潮弊大于利

因为要分班分级,所以家长就千方百计地将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好的班级。因为学校资源包括教师水平,学校硬件条件等不平等,所以家长为了有更好的接受教育条件,挤破脑袋择校。择校热拉动了学区房价直线攀升,每平米几万,甚至上十万屡见不鲜,这又造成了更大的不公平,穷人永远接受资源差的学校教育,富人可以接受资源好的教育,使孩子彻底输在了起跑线上。分校分班同样带来了择校费的水涨船高,也带来了名校校长的特权和腐败。

四、义务教育阶段分班造成唯考试成绩论英雄弊大于利

什么是人才?首先要坚决摒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封建思想。人才首先是一个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情商,健康的心理,再有一技之长,热爱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作事业的人。因为只有健康的细胞才会组成一个健康的社会肌体。可是分班制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唯成绩论英雄的规则。学生、家长、教师都会以成绩评价班的好坏、学生的好坏以及老师的好坏。成绩好的学生认为高人一等,成绩差的学生就矮人一头,带好班的老师认为水平就高,带差班的老师就会放松管理。其实义务教育评价一个教师好坏的标准应该不是你教好了几个基础好的学生,而是你改变了几个公认“差”的学生。远的不说,电子商务奇才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中考考了两次,数学31分,高考数学第一次考了1分。可是他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有敢想敢干的勇气,有不怕失败跌倒重来的精神,这些才是成才的关键。可是我们却经常听说某某重点小学、中学学生压力太大导致跳楼自杀,早早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可是还有家长、学校,甚至专家把这归咎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并且提出“合理”建议要求加强心理干预,加强物理隔离。甚至还有说“这样的心理承受力怎么能适应社会”的风凉话,这才是社会的病态心理。

五、分班制等级观念思想弊大于利

分班制让心智尚未发育的孩子们过早地感受到了不平等,不利于平等观念的培养,平等思想是一个现代文明国家国民必备的精神要素。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使法国在建筑、绘画、戏剧、舞蹈等艺术方面发展到了高峰。伏尔泰和其他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平等自由思想让科学、艺术等文明插上了翅膀,使人类社会走上了现代文明之路。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我党我国要坚决贯彻的价值取向,只有自由平等社会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endprint

六、分班制没有做到“真正”因材施教弊大于利

如果确实有智力超常或者某一方面具有常人所不及的特长,可以成立一个单独培养的小组或者直接送到具有专门培养特长生的少年班。如果仅仅根据考试成绩判断一个孩子是才和非才,未免外延太小,会扼杀大批真正有“才”的幼苗。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将来可能是一个企业家,一个发明家,一个画家,一个音乐家,一个文学家,一个建筑师,甚至一个修理技师或者城市美容师,也就是一个对社会、对父母、对妻儿有用的人。世界上有太多的例子证明被人们认为不是人才的人最终让世界对他们刮目相看。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可是他最终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在母亲的耐心的教导下,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被学校退学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们心智、爱好、兴趣、思想、性格等方面正在成长的阶段,所以应该激励孩子们各方面的特长和潜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孩子们感受到各种成功的喜悦而不仅仅是学习上的打击。

七、分班制可以在高中阶段实施

在现在我国大的教育制度环境下,要求完全抛开唯分数论,是不现实的,但是从小学和初中就分班就太早了。可以在高中分重点和非重点。高中的孩子们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认知能力,也应该能够适应竞争与发展,适当的压力也是他们的动力。小学生、初中生还不具备随着环境的变化调节其自身心态的那种能力,即使具备也尚未成熟。让身心尚未发育健全的小学生、初中生过早地尝试体验成人社会的竞争气氛,很容易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势必会导致孩子学习兴趣的下降,对自己缺乏信心,与提倡素质教育的口号“大相径庭”。

八、分班制的根源

应试教育是分班制的根源。教育界有关人士指出,分班其实只是问题的表象,其真正的根源则在于现行应试教育体制。新的义务教育法叫停“重点班”,意在倡导均衡教育。均衡教育就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差异性基础上,让学生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但是仅仅通过立法取消重点班还不够,最根本的是要通过立法达到教育的平等化,这个平等既包括教育经费、师资力量的平等,也包括学生、家长、学校应该树立的平等理念。另一方面,在目前学校教育都围绕中考、高考转的情况下,学校采取分班教学是追求升学率的必然产物。只有实现教育的平等和均衡化,改变片面择优的教育评价机制,新法才能真正得到贯彻,义务教育制度才能真正有效地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阿兰·斯密德.制度与行为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霍奇逊.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度设计义务教育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务实精神合理创设容错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