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芝华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精神建设,而文化事业的优化和发展,则直接助推了幼儿教学在社会中的实际地位。幼儿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性教学的重要阶段,对教育事业的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将从幼儿教学的相应特点着手,结合幼儿教学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探讨幼儿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相应问题,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前人实践经验,总结出优化幼儿教学的创新型对策,真正保障好幼儿教学能作用于后期的教育管理,并对我国的人才储备奠定夯实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学;基础教育;娱乐性;师幼同步;拓展
一、幼儿教学的特点
(一)基础性
幼儿教学是小学教学的基础,无论是内容还是内涵,都呈现出明显的基础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认识到幼儿的智力水平,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设定相应的课程。所谓的基础性,主要是指幼儿只需要初步涉及相关理论的基础知识,而不用深入到内部,明确了解其发展原理。而教师的教学,也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为主。
(二)师生同步性
师生同步性,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基础风格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区别于小学教学的正规和严格性,幼儿教育中,老师和学生都比较轻松愉悦,教学的氛围相对比较融洽。一方面,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明显,常常会通过作业的布置和活动的开展,来强化老师对幼儿的指导性。另一方面,学生和老师在游戏、午休等多个环节,也同处一个区间和情境。
(三)娱乐性
小学教学主要是以课本知识的灌输为主,而幼儿教学则是通过一些游戏和师生互动,使得幼儿能够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取一定量的知识,呈现出明显的娱乐性和健康性。此外,幼儿教育作为幼儿初次踏入教育关键过程,教师需要采取小心谨慎的方式,来正确引导幼儿,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并保证优良和愉悦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二、现阶段幼教所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安排不符合实际需要
课程安排方面,幼儿教学呈现出明显的小学化现象,换句话说,幼儿教学的相应内容,直接上升到明显的小学化。在教学广度上,幼儿所需要学习的课程较多,直接造成了他们的学习压力过大、负担过重,会出现一定的厌学心理。而在教学深度上,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直接导致了幼儿的学习无法达到预期水平,造成了课程布置的偏差。
(二)学校制度未考虑到学生基本情况
幼儿园的相关制度,直接采取了市级部门的相关要求,却没有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做到进一步的细化和落实。对于一般情况的处理,学校方面尚能根据全市幼儿园的相关案例,作出良好的解决。而对于特殊情况,学校方面的制度,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无法根据幼儿的实际状况,作出一定的考量和解决,直接导致了问题处理的延误,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课余活动缺乏影响力
课余活动缺乏影响力,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呈现在内容设置的老套性,其次便是内涵深度的设置。对于课余活动的布置,往往相对老套,幼儿难以提起活动兴趣,直接影响了游戏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对于活动的内涵和思想,由于过度追求游戏性和娱乐性,没有较为深入的思想内涵,幼儿无法通过游戏学习到应该学习的内容,课余活动对幼儿的影响力尚为欠缺。
三、针对幼儿教学而提出的优化对策
(一)优化课程设置
由于幼儿教师的能力有限,他们往往会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运用网上的资源,而在后阶段的建设过程中,应该优化课程安排与设置,使得教师能够将互联网络的相关资源课程资源共同融合,从而形成新的学习模式,并在相应的学校中,作出试点式考察。教师方面还可以和家长共同联合,通过课内课程的安排和课外课程的设置,来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处理。
(二)增设亲子互动
幼儿教学是幼儿走入学校的初中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中,幼儿对家长的依赖性较为明显,这就意味着,在后期的幼儿教学建设中,应该增添亲子互动的环节,使得亲子之间的游戏互动,能够对幼儿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并真正落实到日常的课程安排中,促使亲情版块的教学,能够成为幼儿教学的主体,并真正对后阶段的幼儿教育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亲子互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可以采取家庭、广场、餐厅等多种环境,获取多元模式的尝试和体验。
(三)拓展课外实践课程
对于课外实践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内,而是应该走出校门、面向社会,一般情况下,幼儿教学可以采取公园教学,通过文艺汇演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校外的世界,并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有效交流,进一步落实好幼儿教学相应工作,使得课外实践课程的拓展,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科学文化素养,更为思想道德的建设,奠定必要的基础。而在课外实践课程落实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要求老师和家长随时监督,使得幼儿得到有效的监管,从而落实好课外实践课程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参考文献:
[1]程礼芬;幼儿教师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王海澜.真实性教学:幼儿教师永远的工作重点[J];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3]姜勇.现象学视野中的幼儿园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4]李祎.教学过程观下幼儿园教学准备性之检视[J];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5]彭世华;路奇.幼儿园确立幼儿学习与发展“合理期望”的基本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成长·读写月刊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