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珍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法中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情境即为“情”与“境”的互相交融,主要包括环境与情感两个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倘若能够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情境氛围,便可激起学生的愉悦之情与浓厚的学习兴趣。故此,笔者提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生活情境;多媒体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创设情境教学,必须融“有理”“有境”“有情”“有形”等诸多环节为一体,通过立体鲜活的情景画面,为学生提供愉悦的学习环境。在贯穿着情境创设的整个课堂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提高,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与教师预设的教学思维达成一致甚至互动,从而达到回答问题的语言更富逻辑性、回答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等目的。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有何意义,教师又该如何创设呢?
一、情境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陶冶学生情感,因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可以诱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学习语文偏重于直观感性认知。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必须淡化对课文的分析,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注重引导学生从感受美的层面认知教材,提倡甚至强调在连续动态的教学情境中激发、持续甚至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驱动力,引导学生在情境与学习内在驱动力之间实现良好的互动。
(二)可以让学生陶冶情感
当代小学语文教材在形式层面突出了图文并茂的特点,在内容层面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这就给教师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随着日渐优化的情境氛围,学生之间也随之日渐亲密。他们在愉悦的情境氛围中相互探讨、互助合作、共享成功的喜悦,既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更有助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此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训练也特别强调情境创设,基础训练主要以词句训练为主,整体训练主要以加强应用为目的,思维训练以结合感知为媒介。教学时,我们必须为上述各项基础训练创设轻松愉悦的训练环境。
二、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情境教学,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挖掘教材,创设情境
王国维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高明的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营造“情境即在眼前”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走进课文,与作者展开对话,产生情感共鸣,以此更深刻地认识与理解课文,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现行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验教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教材本身的情境内容异常丰富。比如,语文教科书中的很多课文均印制着彩色图画,其编排和设计的教材内容与教材形式等非常切合学生好奇、爱说、善模仿、爱跳、爱唱、爱表演的特点。教材中选编的课文题材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教学时,我们必须善于准确捕捉学生的兴趣切入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调去讲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故事情节中的某个角色去朗读或者去表演,感受课文情境中某个角色的内心情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有所得。
(二)联系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生的生活比较丰富多彩,因此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置于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比如,教学《触摸春天》时,由于文章比较抽象,寓意深刻,对小学生来说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踪影,感悟人生的真谛是比较难理解的。为此,我打开窗户,让学生望向窗外发芽的柳树和含苞待放的花朵。然后引导学生畅想:春天来了,春天是什么样的呢?春天会使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有什么改变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开始讨论生活中的春天景象。有的说桃红柳绿,燕子归来;有的说冰雪融化,小草破土而出,有的说人们换下了厚厚的衣服,穿上了轻巧的春装……这些春天的景象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回顾生活,可以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了解课文的内涵。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多媒体情境
在创设情境方面,多媒体具有一定的优势。多媒体具有声像图文并茂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图片、美妙的音乐、生动形象的视频,使学生感受到立体化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师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让人身临其境。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课文的欲望。老师说:打开窗户,你看到白茫茫的一片,整个大地盖上了厚厚的白雪,这时你会说什么?“下雪啦,下雪啦!”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来,那种兴奋感、冲动感就不言而喻。这样学生自然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课文的欲望。
三、结语
情境教学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着妙不可言的作用,它通过营造情境构造一个具象的世界,帮助学生建构其认知结构,促进孩子语言符号的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的统一,通过情境构造一个具象的世界,帮助学生建构其认知结构,为学生提供一种理解语文学科知识内涵的通道。但是,情境教学不能流于表层形式,不能刻意夸大情境,尤其是对小学语文,否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教师应该多加注意。
参考文献
[1]崔峦.不断探索深化改革—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J].小学语文教学,2007(2).
[2]李京雄.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5(5).
[3]沈凤娟.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5(6).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