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
【摘要】 自新课改以来,对学生的历史素养的要求不断提出新问题和新高度。在传统高考模式中对材料题考查模式过于单一和僵化,也使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往往忽视了能力的提高。那么课改之后材料题设置的方向更加灵活,日益成为高考最具活力的命题。那么历史材料题如何解答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观念和方法,学生也要主动参与,乐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搜集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那么老师要如何另辟蹊径,跳出传统教学模式和教材桎梏,使材料题成为同学们在高考中得分的法宝呢?联系个人在教学中的实际,逐渐认识到提高学生们对史料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逐步由低层次过渡到高水平。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历史学科素养 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0-076-01
新课改之后高考材料题逐渐成为高考的主体,更多的新颖材料和新颖情景的设置,更多要求学生重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掌握。学生们在材料题上的功夫也能映射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相关知识面。新课改下,高考材料解析题的出题方向更侧重于检验学生历史思维过程,而不是就单纯的把知识点背下来。而考查的是学生综合能力,像会运用试卷中出现的陌生的材料和已知的基础知识有机的整合起来。尤其是像选做题中关于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出现的大部分都是课外材料,同学们很容易一头雾水无从下手。例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出现了王莽改制的材料,同学们就可以利用提示明显的材料,“社会矛盾加剧”等信息分析归纳。那么我们还要清楚高考选取材料方向大致有三类第一类为文字型包括文言文和现代文。第二类分为数据型包括数字表格和曲线图等。第三类可分为图片型包括文物图、漫画等。因此掌握这三类的解法就变得至关重要了,我认为应该要在解题过程中掌握以下的解题技巧首先文字材料中的文言文材料对同学们是弱项,与白话文比难度加大。总体把握的方向是了解材料大意即可,无需逐字逐句翻译。找到关键词明确出题者意图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并且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提高也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现代文材料的阅读障碍稍微降低一些,但也要弄清楚材料的观点和思想,把材料分层次提炼层意。总之文字性材料是材料题最常见的题型不能有一丝马虎的地方。所以要将原文多次阅读反复推敲,对不太理解的地方要联系材料前后还要和历史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语言概括精准言简意赅。其次解答数据类材料解析题要注意培养对数据的敏感度。通过数据的变化趋势从整体来把握。还切记不要落掉任何细节包括注释的资料的出处。可能瞬间就能帮我们打开思路,我們把数据信息翻译成文字信息找到数据所反映的背后意图,对比不同数据所代表的不同对象结合时间、阶段或者国家等,回归教材找到关键信息。图片类材料题不是单独存在的。更多是与文字型配合出现,作为重要的素材首先对这类题首先要消除对这类题型的畏惧感,冷静答题。不能忽视命题者对文物图片所做的注解,往往是命题者出于解题的需要特别加上去的,给我们一个突破口,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那么针对平时训练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多读精读这是解答材料题的基础和前提,大致梳理出事件的前因后果,阅读时候的窍门是划分层次,找到层次之间的关联,这样基本就能摸清材料核心题意了。用一些自己习惯的符号标出关键语句,提取出有效信息。
二、找到材料与教材的相似处,无论怎么改革,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最后还是要回归教材的把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与教材中的重要史实和观点相对照。解题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了。
三、还要重视答题书写的规范。还是需要掌握一些规律和原则的。按几个问多少分来确定答几点,我认为是非常合理的,并且学生也容易操作。还要使用历史语言来回答问题。不要出现大量的口头语和大白话。问什么回答什么。不要漫无边际的夸夸其谈。容易暴露自己的缺点。反倒画蛇添足了。
总之,无论新课改之后高考材料题的材料设计如何变化,我们都要摘掉它神秘的面纱,看到它的如山真面目,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突破口,以不变应万变。平时也要加强多元化题型的训练,提高同学们的思辨能力。那么在高考中,材料题才能成为我们制胜的法宝。
[ 参 考 文 献 ]
[1]《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大学师范出版社.
[2]《浅谈高考历史材料题信息获取之路径》闫烈宏《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5第二期.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