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娟
摘要:利用承办广东省电梯类专业技能大赛的场地和设备等资源优势,以电梯专业核心课程《电梯安装工程》为试点,研究技能大赛与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融合问题,经过两年来的实践,形成了教师人人参与、学生全员参加的赛、教、学互长模式。
关键词:电梯;技能竞赛;项目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216-02
自2007年国家和省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以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积极倡导将技能大赛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探索出具备学校特色的教育比赛相结合,把学习融入比赛中,以赛促改的新的教学模式,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1年,电梯专业提出了以职业技能大赛推动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理念,并率先将技能大赛项目融入到《电梯安装》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中,让全员参与技能竞赛,提升了学生的竞技意识,推动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技能竞赛与项目化教学融合模式的实践案例
《电梯安装工程》是率先完成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课程,课程的内容设置是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为载体,每个项目在实施时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采取项目化教学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后一个阶段转入竞赛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阶段,实施基于技能竞赛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这种融合教学方法基本划分为提出项目任务、项目过程实施、项目成果评鉴、人员技能比赛这四个步骤。
(一)提出项目任务
在教学开始阶段,由授课教师提出项目的目标任务。在有限指导的前提下,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项目组并自行分配角色,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接受教师的任务并参加最终的考核。
(1)成立电梯安装工程队(10~15人/队)。
(2)项目组分工(安装队长、安装工程质检员,各项目轮流)。
(3)安装队制定工作规章制度。
(4)接受第一个项目任务:安装载货电梯。
(二)项目实施
以表1为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按照项目内容设置成多个任务,每个任务的实施按照引入—演示—训练—深化—归纳的过程来进行。教师对每个训练任务规定严格的标准,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紧密跟踪项目进度并给予适时指导。
(三)成果评鉴
最后进入成果评鉴阶段。在评鉴阶段,各工程队进行答辩,对本组的项目成果公开展示,详解并且回答学生和老师的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同学们先进行点评,后面由相关老师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最后项目组汇总相关点评意见积极修改。
(四)技能比赛
项目组根据评鉴结果进行修改后,进入2个星期的赛前准备阶段,各项目组在完全开放的实训场地进行训练和学习,并按照技能比赛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前面的学习项目。同时,告知学生此项目的要求及考核标准,分为不达标、达标和优秀,优秀的优先推荐参加更高级别的技能竞赛;若不达标,该项目成绩为0,若达标,积分1分;若优秀积分2分。两个星期的赛前结束后就进入第四个技能竞赛环节。
技能比赛的实施分为理论知识问答和技能展示两部分。知识问答的设置根据任务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可以以问卷、抢答、答辩等形式来进行考核;技能展示部分则是通过设置完整的任务书和竞赛实施要点和细则,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小组团结合作完成任务,最终的任务完成情况根据知识问答和技能表现综合考核给出成绩并记录。
二、融合模式的实施成效
本专业率先在《电梯安装工程》课程实施了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活动和竞赛的内容包括了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的内容,能够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技能比赛中,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了这种融合必须加强技能竞赛场地建设。2013年学院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项目选拔赛,这对竞赛场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技能竞赛场地建设又反过来促进了电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而实训基地的完善又进一步推动了这种融合。
二是在这种整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竞赛素质明显提高。近两年,电梯专业与企业合作共同组织了“电梯轿厢设计”、“导轨安装”、“电梯安全知识竞赛”和“电梯门系统故障排除”等多项融合于核心课程项目化教学中的技能比赛,学生积极响应;同时,电梯专业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的技能竞赛共获奖10多个;连续两年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三是在这种融合中,教师的动手能力、教学水平、教研、科研能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增强,本专业教师两年来获得了20多项省市级教研科研课题;有三名教师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技能竞赛一等奖等好成绩;在完成竞赛项目的过程中,同时帮助合作企业进行技术咨询和服务,并且获得了多家合作企业的资金帮助。
四是专业建设也因为这种融合具有鲜明的特色,取得了丰硕的成就。比赛和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让学校在学生专业定位、教学培养目标、学生培养规格、课堂建设、教师团队建设、训练基地建设等很多方面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也满足了珠三角区域电梯行业的发展要求。2012年,我校该专业被确立为广东省高职首批重点建设专业;2013年,被确立为广东省示范性建设专业之一。
(一)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竞赛计划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我们安排技能竞赛的要点之一。依照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同时结合各个专业的技能要求和各类技能竞赛项目,结合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项目,科学合理安排课程,重新设计人才培养计划,保证每个学期安排至少一项专业技能竞赛,保证每个学期有一门和专业技能竞赛相应的课程,并注意课程的开展时间要集中,以保障有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时间,保证校内竞赛和校外竞赛相衔接。
在竞赛形式上,严要求,模拟高规格的技能赛事,比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等;在竞赛内容上,注意和企业的有效对接,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营造真实的工作竞技环境;在竞赛平台的利用上,大力开展与专业核心能力相对应的第二课堂活动或志愿活动,保证第二课堂活动和竞赛活动相对接。
(二)健全技能竞赛实施和评价机制
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赛教结合、寓学于赛的教学模式改革成功实施的关键。而良好的竞赛氛围和长期充分的赛前准备是取得好成绩的根本保证。首先,要健全组织保障,努力争取学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完善技能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从组织、制度、经费、设备、师资等方面全方位保障竞赛工作开展。其次,确保技能竞赛和教学做一体化相融合的考核方式,教赛融合的考核方式由平时表现+理论知识问答+竞赛成绩构成。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定,对班级课堂竞赛活动中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并优先选送参加省市级的技能大赛。
(三)竞赛项目和企业项目融合
技能训练项目的选择是技能竞赛成功的关键。学生技能竞赛采取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既通过企业项目融合技能竞赛实现教学目标,也实现了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目的,通过将企业生产项目融于竞赛,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实际项目中得以应用和巩固。
《电梯安装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是技能竞赛与项目化教学融合的成功尝试。把技能竞赛作为一种常态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可有效弥补目前教学模式下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以及技能大赛参与面不足、辐射面不广等局限性。同时,实现赛教的深度融合,能够推动项目化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并逐步形成普及到每位教师和学生的“课课举办比赛、学生个个参与、教师人人辅导”的技能大赛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高锋,何国荣.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对高职学生培养的促进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
[2]薛叙明,贺新.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融合途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
[3]马传琦.技能竞赛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
[4]李贵炎.开发基于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化课程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