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 要: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全”而“乱”,核心不突出等问题,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历史课堂教学迫切地需要把握和构建教学的核心目标,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教学内容聚焦化,教学活动的个性化,实现高效课堂。而构建和实施历史课堂核心教学目标需要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主旨、学情分析和主流价值观导向的原则。
关键词:三维教学目标;核心目标;学情分析
高效课堂研究开展以来,关于“怎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的讨论一直在进行,而各种见解也莫衷一是。无论以何标准来判断课堂是否高效,有一点应该是明确的,那就是最基本的标准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因为教学目标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
归宿。
一、当前三维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的利与弊
1.教学目标的表达过于教条化
在备课过程中,许多老师不管面对怎样的教学内容,都要以三维目标面面俱到为目的,将三维目标一一列举,既繁琐又缺乏实际意义。教师缺乏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和理解,从而未能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意义化,不能科学地达成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全”而“乱”,核心不突出,重点不落实
在过于强调实现“三维”教学思想的牵制下,部分教师为了能实现目标的面面俱到,往往造成一节课的教学容量大而杂乱。这样不仅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导致了教学中心游离于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之外,即使表面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获得的往往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历史信息,不能准确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认识体系,更缺少对学生心灵的震撼,使历史教学的人文功能和学科优势、学科的魅力大大“失真”和“打折”,影响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二、构建和实施历史课堂核心目标的必要性
基于上面提到的不足,为了实现更有效、高效的历史课堂,我们有必要用心地寻找、构建和把握历史课堂的核心目标。
1.构建和实施历史课堂核心目标是适应课程目标具体化的
要求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目标要求具体化”“教学内容明晰化”
“能力要求层次化”,所以,教学目标的设置也应该具体、清晰、有层次性、具操作性。而核心目标的构建,正是实现目标具体化、精细化的关键步骤,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目标理念。
2.构建和实施历史课堂核心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是重点突出,难点解决,实现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目标设计时不可能也不应该做到面面俱到,只能结合教学的内容突出重点。核心目标的提出有利于教师从三维目标的丛林里抽身出来,找到一根“主线”来引领整个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的方向更明确,更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把握和确定历史教学核心目标的原则
制订有效的核心目标,有利于我们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在我们日常教学中确定核心目标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1.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学核心目标
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甚至考试,都要围绕课程标准来开展。所以,在确立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时,一定要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来确定。
2.基于教学内容主旨确定教学核心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编撰的教科书,无论采用课题体还是章节体,均依从于核心观点的中心思想。这种中心思想,我们称之为内容主旨。我们在备课时要根据课本内容的安排,领悟课文编排的中心思想,从而确定教学的核心目标。只有依据课文的内容主旨确定的核心目标,才是真正的核心目标。
3.基于学情分析确定教学核心目标
核心目标的设定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因此核心目标必须依据学情来设定。
所谓的学情,首先,是指不同的学段。教材的编定,是以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的。在不同学习阶段,我们确定核心目标也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还要分析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环境、日常见闻、个性倾向、学习习惯等。只有在符合学情的情况下开展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实现核心目标。
总之,正确地把握和实施教学核心目标,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意义化,让我们更有效地运用素材、资源和有限的课堂时空,围绕核心开展教学活动,不但有利于我们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更让我们能准确地抓住课堂教学的灵魂,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更有震撼力,以及“震撼之后带来的长久的思考”,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科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汝明.历史课堂教学核心目标的思考[J].历史教学,2004(09).
[2]陈其.明确中国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2008(06).
[3]於以传.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把握内容主旨的基本途径与方法[J].历史教学问题,2012(04).
[4]赵亚夫.历史教学目标的意义与编制[J].教育学报,2013(03).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