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涛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改所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为了尽情地展现政治课堂的魅力,也为了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更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改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选择多种教学手段来有效地将高中政治教学与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能力,进而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关键词:生活情境;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不利于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因此,在课改下,我们要认识到这一弊端,要有效地将政治教学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在真正成为课堂主体性的过程中综合素质水平也能得到提高。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地将政治教学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
一、创设生活情境,凸显学生主体性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可见,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政治课堂与生活教学之间的关系,要在课堂中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理论知识,进而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愿意成为政治课堂的主体。
例如: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生活情境,如:①五岁的小明要求收入中等的妈妈给自己买名牌。思考:小明属于哪种消费观念?②“生日宴”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推崇,所以,有些条件较差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面子也在举办“高档生日宴”。思考:这属于哪种消费观念?③刘某在班里见别人穿耐克运动鞋,回家哭着向家长要钱买耐克运动鞋。思考:这属于哪种消费观念?……组织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对上述的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思
考,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学生的自主思考对学生课堂主体意识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借助案例分析,凸显学生主体性
案例分析是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自主分析、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所学的政治知识,同时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教材,要选择恰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进而在展现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同时也确保高效政治课堂的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更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分析能力,在授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了下面一个案例: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各
地各界立即开展抢险救灾行动,并纷纷伸出援手,向灾区捐款捐物: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8月15日举行了全国哀悼活动。在哀悼现场,有群众打出了“风雨同‘舟,威武不‘曲”的标语。思考:该案例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样的案例分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对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也能打下坚实的
基础。
三、组织小组讨论,凸显学生主体性
小组讨论活动的开展是指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讨论中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识,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有效的话题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政治
知识。
例如:在教学“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时,为了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地实现,也为了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丰富学生的知识宝库,在授课时,我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了下面几个问题:
①传统文化都是要继承的吗?②为什么说文化是在继承中可以得到发展的?③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哪些文化?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对上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丰富思维,同时在有效地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的过程中学习能力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当然,除了上述的三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之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展现现代教学手段的价值,给学生营造和谐的环境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政治课堂活动之中,使其真正找到学习的乐趣。总之,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要改变政治课给人留下的枯燥、无聊的印象,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有效地将政治教学与学生主体性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刘超.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J].
科技致富向导,2011(14).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