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叩心灵的课堂

2015-12-11 20:11谢小红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乐趣激发反思

谢小红

摘 要: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真正走进语文,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课堂也才能够直叩学生的心灵。以执教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课为例,谈谈在教学中的尝试。

关键词:激发;乐趣;案例;反思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从语文学科学习方式的角度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發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主阅读、自主表达等方式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体验学习的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笔者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

一、设置情境,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播放落叶视频,通过相似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课本,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教师导入:落叶纷飞,有人赞美:“这是一场绚丽的舞蹈。”有人感伤:“这是生命的凋零。”而故事中的琼珊小姐,面对纷纷而下的常春藤叶,她产生了哪些感受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

【设计理由】这一环节旨在营造与文本相似的氛围,通过教师深情并茂的导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课堂主体意识,自觉调整学习心态,使语文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二、问题引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引领:我们细细观察这最后的常春藤叶,竟然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你发现了吗?

学生明确:(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贴在墙上、仍在墙上)这不是长在树上的常春藤叶,而是画在墙上,是一幅画。

教师追问:这是谁画的?为什么画的?

学生明确:这是贝尔曼为挽救琼珊的生命而画的。

【设计理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通过层层追问,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熟悉文本,同时明确本节课自主学习的内容,所有的思考都围绕这最后的常春藤叶以及画这片叶子的人展开,从而使自主学习方向明确,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合作探究,呈现自主学习中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1.最后的常春藤叶对琼珊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呢?请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

小组讨论明确:在第18段,“一株极老极老的常春藤”……“叶子差不多全吹落了”……“光秃秃的藤枝”……“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消沉)

第40段,“仍然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绝望)

第46段,“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振作)

小结:看到最后的常春藤叶未曾凋落时,她认识到生命的顽强,从这片常春藤叶上获得了希望和信心,从绝望中振作起来了。

问题2.这样的贝尔曼,在生活中却截然不同,小说是否有意拔高人物形象呢?

讨论后明确:贝尔曼其貌不扬,邋遢的胡子,卷垂着,头怪怪的,身体瘦小,眼睛迎风流泪。他是一个生活艰难、脾气暴躁的失意的画家。

教师引导深入研究:这是不是贝尔曼的全部呢?我们一起来研究32~35小节。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32-35小节,在文本中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

讨论后明确:

第33节的“嚷”是贝尔曼听到琼珊的想法之后,替琼珊的生命担心,不希望琼珊因此而自暴自弃,失去自己的生命。

第35节的“嚷”,首先是对苏艾的误解而嚷,也表现了贝尔曼帮助她们改变现在这种处境的期望,突出了他的善良、关心他人的特点。

通过“咆哮”“嚷”,我们看到一个外表暴躁,而内心仁爱、善良的贝尔曼。他希望总有一天,要画一幅杰作,就可以带领琼珊他们离开这里了。

问题3.最后贝尔曼有没有画出一幅杰作呢?文中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是贝尔曼的“杰作”,你赞成吗?

①艺术上:画技一般,这幅画显然不是“杰作”;

②所谓“杰作”不是说它艺术上有多高的成就,而是因为它拯救了一个濒临死亡的年轻生命,这是贝尔曼用无私的爱心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创作的,是贝尔曼毕生心血的凝聚,彰显了他高贵的灵魂和人性的光辉,它是无与伦比的“杰作”。

小结:当然作者不仅为我们塑造了勇于奉献的贝尔曼,还塑造了情深义重、悉心照料琼珊的苏艾,医德高尚的普通医生,他们用善良无私点燃了琼珊生命的火花,共同谱写了一曲人性的赞歌。

【设计理由】

1.这一环节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2.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笔者把学生的好奇心放在第一位。因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寻求知识的动力。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文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困惑,唤醒了他们心中的问题意识,这样学生才能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笔者从他们的问题中,获得了很多预设之外的信息,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质疑中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四、教后反思

综合这节课,笔者认为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笔者将生活中常见画面展现出来,营造与文本相似的氛围,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有探究文本的渴求。而关于“常春藤叶”的设问,则明确了本节课阅读的方向,同时又让学生始终围绕本节课的重点探究文本,这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合作探究,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文本的过程中老师由传统的授业者,转变为引导者、聆听着和参与者。研读文本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这是自主学习的深入,同时也是学生真正积极思考问题的体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因此更为深入。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引导,让学生能够读懂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

3.鼓励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最后一个环节是为人物写颁奖词,这是学生本节课学习的延伸,也是学生自我肯定的需求。对成果的展示,让学生有了成就感,才能将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外,将语文学习内化为一种自觉的需要,也是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乐趣激发反思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点滴谈
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乐趣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乐趣”